江蘇省徐州市大黃山實驗小學 朱玉娟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及實踐
江蘇省徐州市大黃山實驗小學 朱玉娟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應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及良好數學思維方式的形成,重視智慧、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實現,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智慧課堂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素質教育觀的集中體現,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及學生切實學習感受的創新形式教學理念,對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就其實踐意義進行淺析,探究相關的實踐策略。
1.有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小學生處于認知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判斷相對片面、主觀,對一成不變的數學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失去興趣,對生活化、趣味性、藝術性的數學教學表現出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2.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水平
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組織者、設計者、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角色。智慧課堂的實現對教師的教學認知水平、教學技能水平、信息技術實操水平、教學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數學教師應始終堅持終身學習原則,不斷汲取全新教學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學習。
3.有利于智慧課堂教學規律探索
智慧課堂教學強調寬松、自由教學氛圍的營造,強調學生課堂學習感受和心理體驗,強調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教學模式的實踐,強調情景交融的教學理念的有機滲透。智慧課堂教學規律需要數學教師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學實踐、探究、反思和創新,不斷發現和發掘智慧教學規律,有效應用于日常實踐中。
1.打破常規傳統教學模式,開辟創新形式的教學理念與模式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致力于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的實現應將教師和學生思想觀念的合理化轉變作為有效切入點,鼓勵教師開辟和拓展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鼓勵學生不斷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交流。
鑒于此,數學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數學教師應更多地研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社會認知學等方面的書籍,不斷加深對小學生認知規律的認識;其二,不斷汲取鮮活生活素材。數學教師應學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生活化素材,與數學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統一,提高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知識提取運用能力;其三,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教學活動有著激勵、調節、導向的重要作用。數學教師應將教學評價中反饋的相關信息進行深入探究和剖析,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案和課程計劃。
2.巧妙設疑啟發學生思路,用藝術性語言渲染良好課堂氣氛
在智慧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恰到好處地設置問題懸念,可以促使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課堂學習狀態,同時有效啟發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內容的探究與學習。數學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一方面,要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師的言談舉止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教師幽默詼諧、形象生動、富有親和力的教學語言可以對學生的思路啟發產生正向遷移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投影儀為學生呈現一組“軸對稱”的趣味性實物圖片,如展示民間剪紙藝術,隨后,教師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物體有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別是什么?(平移和旋轉)生活中哪些物體運動屬于平移?哪些屬于旋轉?有“順時針旋轉”,就應該有“逆時針旋轉”,誰來指一指“逆時針旋轉”是什么樣的?如果我們取一張白紙進行對折,在白紙的一邊畫上一個圖案,對折后觀察會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是對稱的?觀察民間藝術的剪紙作品、服飾、工藝品與建筑等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呢?
另一方面,促進教學內容的內化與掌握。數學教師應潛心研讀教材文本,不斷發掘文本中有利于進行問題及懸念設置的“關鍵點”,并以此“點”為導,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素材,進行教學內容的情境化呈現,促使學生按照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的規律進行課堂學習。
3.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小學生的知識運用提取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生活的各領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數學教師應充分重視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搭建智慧、開放的數學學習平臺。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在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培養方面收獲了良好的評價,是一種高效、靈動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理念的實踐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支持,離不開教師多元化教學要素的滲透與融合。
以《年、月、日》這一知識點的學習為例,首先,教師應精心設計PPT課件,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如實物教具、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室等;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慶祝生日”的微課視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數學中的“年、月、日”在生活實踐中的意義和價值,調動學生自主探究教學內容的積極性;隨后,教師基于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求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設置如下學習任務: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定義;了解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識記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展開激烈地討論和交流,相互分享學習心得,尋求問題的本質;最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進一步闡述,確保學生對重、難知識點的實質性掌握,同時評價各小組的表現,并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根本,將學生的切實學習訴求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滲透創新理念,為學生搭建自主交流、自主表達、自由發揮的開放型學習平臺,不斷發掘學生的智慧和潛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實現智慧、有序、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