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左麗云
陽光溫暖童心 文化潤澤課程
文 左麗云
將課程建設與課題研究結合,挖掘本土民間文化資源,尋找民間文化與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對融合課程進行審議篩選,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進行整合,賦予幼兒園課程鎮江本土的特色,煥發新的生命與活力。
課程游戲化;幼兒園;綜合活動
在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實施的背景下,我們園所對已有教科研成果、課程園本化實施以及社區教育資源進行了深入分析,確立了以《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為基礎課程,結合鎮江本土文化資源,對民間文化與幼兒園綜合活動融合適宜性進行靜態思考,遵循孩子發展規律,課程實施由游戲為核心延伸到一日生活,注重觀察、追隨和解讀,資源和實施經驗有效積累。
1.老城區家長、群眾對學前教育和課程游戲化內涵的認識、理解比較滯后。
2.園長、教師專業素養還需提升,對課程游戲化的認知不夠深入全面,課程引領和推進的水平較低,視野不開闊。
3.園本課程實施且行且思,碎片化尚未形成系統。
1.師生比例不協調,教師對生成活動的價值判斷和組織實施缺少實質性研究。
2.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偏重以外顯的游戲活動形式向教材的滲入,課程的評價與幼兒的發展缺乏指向性和科學性,對幼兒個體和整體發展的真實水平缺乏過程性的驗證。
師本位教育環境觀念和女性視角審美造成教育環境的創設有局限性。
尋找民間文化與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對融合課程進行審議篩選。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進行整合,賦予幼兒園課程鎮江本土的特色,煥發新的生命與活力。
從理解兒童真實需要出發,嘗試讓教師擔任課程項目負責人,成立了課程環境、民間游戲、民間故事、課程資源庫、區域游戲學習等研發項目小組;教師課程意識由微觀走向宏觀,由片面逐步完善,整體推進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
幼兒園整體架構課程,把控方案實施的有效性。教研組層層進行分解,拓展本年級組的主題,開展主題審議修訂主題計劃和活動目標。班級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周計劃和個性化方案。梳理修訂了各年齡段不同類型民間文化活動的教育目標,并將其落實到各主題計劃、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
與社會人文相融,地方戲曲、服飾、特產、美食等在課程中、環境中呈現。讓孩子在有故事的環境中學習和游戲。創設有生機的環境,老師和孩子們的養殖興趣和經驗也成了課程寶貴的資源。幼兒可以觀察生長、認知樹木,體驗自然的更迭與變化。讓每一樣東西“活”起來,讓游戲在小場地也能有千變萬化的玩法,建立材料超市,原生態的材料供孩子們自由選擇、替換。
每月家長開放日,家長助教團進園進班,開展種植觀察、游戲觀察、午餐管理、晨操互動、父母課堂等活動,把家長從教育的“旁觀者”推到了“主角”位置,成為課程實施的助力軍。
幼兒園與句容黃梅、丹徒上黨中心幼兒園結成研究共同體,開展市級范圍內的課題研究片區聯動,確定每學期的活動時間和方案。
1.課程實施效果評價
(1)計劃和活動的目標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實際的基礎上。
(2)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材料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實施過程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
(4)內容需要兼顧整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能獲得成功感。
(5)教師的指導能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
2.幼兒發展情況的評價
(1)了解幼兒發展的需要,提供更加適宜的指導。
(2)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注重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評價。
(3)在一日生活中采用自然方法觀察幼兒行為表現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作為評價幼兒發展的重要依據。
(4)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即要了解幼兒現有能力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等。
在課程規劃和實踐中,每一位教師從理念到行為都經歷了“思考——行動——反思——調整——再行動”的螺旋上升過程,雖然遇到許多瓶頸,但是孩子的發展要求我們不能懈怠,兒童本位的課程游戲化理念需要我們用執著與科學發展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去踐行!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朝陽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