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秀華
幼兒園晨間戶外游戲的優化實踐
文 馮秀華
幼兒園晨間戶外游戲是幼兒入園第一項活動,科學合理地組織晨間的戶外游戲能促使幼兒獲得健康的體質,戶外游戲中“自主、自由、開放”的理念能幫助幼兒形成陽光開朗的個性。我們通過改變以往的觀念和行為,以游戲區域打通型方式讓幼兒玩出更多的游戲花樣,促使幼兒多種運動能力的發展;通過混齡游戲活動的實施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促進溝通能力的發展;通過由教師設計制作游戲材料向家園制作游戲材料轉變,幫助幼兒形成責任意識等。通過多種方式優化幼兒的戶外游戲,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晨間;戶外游戲;幼兒園;優化
幼兒的晨間戶外游戲首先要考慮戶外場地問題,同時要兼顧安全性、大小、游戲安排、休息區等等各種要素。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我們原先的游戲場地都由老師統一劃分好,每個班級每天到指定的一個區域玩固定的單一游戲,這樣的區域性戶外游戲的確在教師的高控下,的確方便了教師組織管理,保障了幼兒的安全性,但卻限定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性、自由性,幼兒的運動能力不能全部得以兼顧,這樣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我們改變這種區域型游戲方式,將分塊的區域全部打通,以滿足幼兒自身的需要和多種運動能力發展。
原先的晨間游戲,我們會根據各班的情況做好安排,例如,小一班周一在玩沙區,周二在攀爬區,周三在球類區,周四在大型玩具區,周五在綜合區;而且每個區類都安排好材料,如玩沙區就是沙和工具,球類區就是皮球,教師只要跟好班級幼兒,指導游戲。結果我們的幼兒只能在一個區里進行游戲,運動能力不能兼顧到各方面。于是,我們將區域全部打通,各班幼兒用手環區別班級,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到各個游戲區游戲,既可以到攀爬區,也可以去大型滑梯區玩游戲,玩的種類多了,運動類別也多了,最后在統一的整理音樂中回到固定做操的區域就行了。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幼兒園的運動要強調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要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強調幼兒體質的增強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將原有的三個單一年齡層拓展為以混齡的方式進行游戲。通過混齡游戲,為小年齡幼兒提供模仿、學習、成長的機會,為大年齡幼兒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這種混齡間的互動互助運動和協同游戲的方式能夠滿足幼兒與不同年齡同伴交往的需要,可以擴大幼兒的接觸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例如,在綜合區玩組合長凳梯子游戲,原先我們的小班幼兒都是在老師的攙扶下游戲,甚至老師還需要教幼兒如何玩游戲,這樣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還不能兼顧所有的幼兒。自從讓大班幼兒帶領小班幼兒一起游戲,小班幼兒先在邊上觀察哥哥姐姐的游戲玩法,然后和哥哥姐姐一一結隊,大班幼兒既可以指導小班幼兒游戲,又增強了責任心和愛心。小班幼兒在與大班幼兒的溝通交流中促進了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的發展,大小之間運動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教師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用于觀察和指導。
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本身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們并非只有單純的需要,他們富有好奇心、創造性,具有可塑性,他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探索和了解周圍世界的愿望;他們在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尋求對這個復雜世界的理解。因此我們積極挖掘幼兒對游戲材料的興趣,鼓勵他們在自主游戲中不斷收集自己需要的材料以滿足游戲發展的需要。
例如,在原先戶外游戲中,我們老師花了大量時間來自制游戲材料,結果發現孩子對很多游戲材料興致不高,于是我們進行了“晨間游戲你想玩什么”的調查。調查結果五花八門,如:造房子、造大炮、跳格子、做紙飛機等等。我們又繼續追問:“你們的材料哪里來呢?”孩子們又進行了積極的探討:可以用鞋盒造房子,可以用舊紙筒造大炮,可以用布條跳格子……于是幼兒自發從家中帶來很多游戲材料,他們帶來的低結構材料往往生命力強,可以使游戲花樣百出。如帶來的鍋子既可以在娃娃家煮飯,又可以到玩沙區游戲,還可以到音樂區敲敲打打。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和組合創造出不同于成人的游戲,幼兒自主、自由、快樂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兒健康觀,將幼兒健康放在了五大領域的首位。晨間戶外游戲的有效組織實施,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積極改變原有戶外游戲的運動方式,積極將區域性向全園性,單一年齡性向混齡轉變,讓我們的戶外游戲更自主、更開放,也為我園幼兒園課程實施游戲化的進一步推進打好了基礎。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柳堡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