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佳麗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研究
文 沈佳麗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是教師認識自我,準確定位,進一步提升自我價值的過程。加快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是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和健康發展的需要。本文闡述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目前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制約因素,探討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指出創新理念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前提;創設載體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途徑;完善機制是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這無論對于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還是對于提升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和水平、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和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有效途徑;策略研究
目前,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存在著諸多問題。從客觀因素看,隨著早期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幼兒園數量與規模的擴大,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入職條件普遍降低,加之幼師在職培訓大都由幼兒師范學校或縣級教師進修學校承擔,存在著重學科理論知識研修而忽視教學實踐能力的培訓和提高的問題,導致繼續教育的內容無法滿足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延誤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進程。從主觀因素看,幼兒教師普遍存在著思想誤區,認為幼兒教育工作具有保姆性質,把自己的工作性質定性于服務行業,漠視了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追求。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根本,以建立學習性組織為前提,以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為基礎,不斷創新途徑與策略,為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提供精神動力和機制保障。
幼兒是幼教工作的主體。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是幼教工作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強化主體意識、責任意識,關注幼兒、關心幼兒,千方百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智力發育和快樂成長。首先,要保護幼兒的天性。幼兒園是幼兒的家園、樂園、花園,要從幼兒的觀察視角入手,積極創設充滿童趣并且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充分發揮每一寸空間的教育價值,使每一個角落都能育人,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以此保護幼兒天性,陶冶幼兒情操,促進幼兒主動活潑地發展。其次,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幼教工作是美的事業、愛的事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幼兒的自尊,接納幼兒的個性。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百變不厭的啟發,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引導幼兒學會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給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培養幼兒謙讓、友愛、助人、合作、分享等親社會行為,促進幼兒在良好的精神環境里健康發展。
勇于創新是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要求。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意味著幼兒園教師是研究者、創新者,因為幼兒園教師只有具備研究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型教師,也才能真正獲得作為幼兒教育專門人才的發展。幼兒教師要強化創新意識,深刻認識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潛心研究、勤于思考,堅持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思考,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幼教工作質量。要具有創新激情,滿懷興趣地研究幼兒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注重反思平時教育工作中經驗和教訓,在學習中完善知識結構,在實踐中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在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培育創新精神,勤于思考、反復實踐,對于有意義的課題始終執著追求自我的發現和創新,并注重把平時對各種細小問題的研究適時匯合成各類型的課題,培養自身專業成長的創新能力和研究習慣。
強化成長意識是提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動力。專業成長是自我引導的持續發展過程,沒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教師必須是一個有心人,善于根據幼兒教育的發展和社會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不斷完善自己。要強化學習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堅持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理論素養,在終身學習中引領自身的專業發展;要強化服務意識,切實轉變角色和行為,依靠服務的精神、服務的態度和服務的行為去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要強化自覺意識,在自己的專業發展中處于自覺狀態,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隨時保持對自己專業發展的關注,合理提出今后的發展規劃,并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爭取規劃的實現,進而實現專業化成長。
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包含文化知識、本體性知識、實踐知識、條件性知識等。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既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也是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所決定的。一要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幼兒園要著眼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建立學習化校園,如定期開展讀書活動、召開課題研討會,定期組織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觀念、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進行自我審視和分析等,不斷把學習引向深入、引向自覺。二要建立學習組織。建立教師學習團體的學習目的在于獲得關于課題的解釋性理解,通過集體審議課程、集體備課、從事合作教研、同事間互助等活動,使教師不僅學會與他人合作,而且能分享彼此的思想和價值觀,獲得專業經驗和專業發展經驗,進而促進組織成員觀念和行為的持續改變。三要創新學習模式。根據幼兒教師特點創新不同的學習模式,如開展探究式學習、問題式學習、體驗式學習、互動式學習等,使幼兒教師在問題式學習中總結交流經驗、研討問題困惑,在互動式學習中共享教育資源、拓展思維空間;在體驗式學習中轉變角色意識,注重實踐操作,促進教師的主動學習和知識建構。
目前教育科研已普遍為眾多幼兒園所接受,科研興園已被廣大幼兒園所認同。而科研作為興園的手段正是以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為目的的,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能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診斷,并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因此,幼兒園要積極創設科研載體,構建多元教研模式,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動力和保障。或以案例分析為載體開展教研活動,把教學中具有典型、真實、普遍性的活動案例呈現出來,并根據教師的需要和關注點適時給予相應的理論支持和實踐互動,在關鍵時候拋出問題、擺出觀點,引導教師對問題深入思考;或以課題研究為主線開展教研活動,幫助幼兒教師領會課題的精神,并按照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從選擇課題、擬訂方案、實施調整、總結推廣等多方面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內容,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交流經驗,提高教師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或以推介教研成果為契機開展教研活動,在教研成果推介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層面、多形式教研活動,如開展互動式研討等模式的全園性集體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式等模式的年級組教研活動等,并對優秀教研活動成果予以獎勵,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充分調動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強化學習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途徑和方法。首先,要堅持專家引領與園本培訓相結合。一方面要通過專家名師指導引進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法和新的教學實踐;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園本教研為中心,圍繞課題,采取短期培訓、專家講座、輪流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為教師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其次,要堅持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積極開展讀書、撰寫心得等活動,創設學習氛圍,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學習探討有效教育教學模式,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同時,要在幼兒教師隊伍中開展“傳、幫、帶”活動,使幼兒教師隊伍在“傳、幫、帶”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促進和諧,整體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
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與追求,對幼兒園科學發展、教師個體發展及幼兒健康成長具有導向作用。要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在評價主體上,既要有幼兒教師的自我評價,也要有幼兒園、家長、幼兒對幼兒生的評價,力求評價結果全面準確;在評價內容上,既要有對幼兒教師教學能力、專業素質的評價,也要有對幼兒教師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評價,既要有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更要有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采取“教師成長檔案”的評價方式,即通過全面記錄幼兒教師專業學習、培訓及考核記錄、繼續教育證書等專業成長過程的信息與資料,真實反映幼兒教師自我評價、教師間的互評、家長對教師的評價等相關信息,客觀真實地展現教師專業的過程和足跡,激勵幼兒教師更好地專業成長。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是一項系統性、經常性工作,必須建立完善有關工作機制,以機制教育人、管理人、約束人,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制度保證。首先,要建立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幼兒園要建立“主要領導負責、部門領導分工負責”的領導機制,建立完善教師專業成長定期分析制度,及時做好教師思想問題的轉化和心理問題的化解工作,幫助教師走出思想困惑和心理陰影。其次,要建立完善人文激勵機制。把強化服務理念貫穿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始終,積極為教師個性化成長和全面進步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優化環境,既要注重解決教師思想和心理上的問題,更要注重解決教師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為教師工作、學習、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是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和健康發展的需要。必須把創新理念作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前提,把創設載體作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途徑,把完善機制作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引導教師以終生學習為基本理念,注重知識、認知、技能、情感各方面的成長,注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進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為提升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和水平、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和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顧榮芳.從新手到專家———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柯巖新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