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鳳崗中心小學 羅發焱
卷首語
關注學生發展,構建和諧課堂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鳳崗中心小學 羅發焱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可見,學校教育任重而道遠。那么作為對孩子學習活動中干預最多的老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怎么樣和諧的數學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呢?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教育探索,讓我覺得應該致力于做好以下幾點:
在以前的課堂上,師生關系緊張,“火藥味”濃,師生關系如“貓鼠”,學生大氣都不敢出。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怎能愛學習呢?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從思想觀念上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平等、民主、對話式的教學氛圍,學生才敢于并樂于參與教學過程。事實證明,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恰當地、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與學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的發展。
例如:在課前三分鐘,我經常在教室里和學生聊天,夸夸這個小女孩的辮子扎得很好看,那個學生衣服穿得整潔……在課堂上經常運用鼓勵的語言,如“誰來當一回小老師”;“試一試看,你能行”;“三個火爐匠,賽過諸葛亮,咱們班有這么多‘火爐匠’,一定有好辦法”;“你真行,請繼續”;“你回答得真精彩”等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在和諧的氛圍中,師生間的年齡代溝填平了,感情上的距離拉近了,心理隔閡消失于無形之間,情在學中,學在情中。學生會因為心中濃濃的情意而鼓起希望之帆,自信地大步向前。
蘇聯心理學家列昂耶說:“交流是發展的源泉”;《現代教學論》也指出:教學過程是個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先生曾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那么我們每個人就有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全員參與、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充分合作和競爭搭建平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都比較接近,在合作過程中,他們以平等的地位參與,每個學生都能在相互的討論、交流、啟發、幫助、協作中,大膽地假設,大膽地探索,進而各抒己見。由此,多種不同的思維和方法的碰撞,會迸發出絢麗多彩的思維火花,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分類》中,我組織學生整理書包。教學時,我不作提示,而是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交流分類的想法。在討論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了分類可以采用不同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經過了交流之后,同學們躍躍欲試要匯報探索的成果。就這樣一個簡單的題材,學生竟找出了多種不同的結果;按顏色、厚薄、大小、學科、用途等進行分類。智慧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五彩紛呈。實踐證明,學生通過交流,互相啟發,必將悟出許多新思路、新策略、正如蕭伯納老先生所說的,學生通過不斷交換思想,必將有多種思想。
皮亞杰認為:“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動手就是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實踐中去,通過讓學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做數學。一切科學發明創造離不了動手實踐,同時動手實踐能促進學生的大腦發育、思維發展,能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學習數學的本能和欲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從而體會到學習的無窮樂趣。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時,我在屏幕上出示各種立體圖形的實物模具,先讓學生認一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再與同伴說一說,最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教師說學生擺:先擺三個圓柱形的飲料罐,再在它的上面放一個長方體的紙盒,搭出一輛小汽車,最后讓學生動手搭出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生動手動腦利用長方體、正方體的木塊、圓柱木棒、大小球搭出機器人。教師對學生這種創造性的活動給予表揚、贊賞,學生得到鼓勵后會自覺主動去學習,學習新知識的勁頭就更足了。
又如在教學《分糖果》時,先創設把20塊糖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的情境,求每個小朋友分幾個?該怎么分?請一名學生代表上臺分給5個同學,再引導學生用5個圖片代表5個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請大家動手分一分,鼓勵分法多樣化。學生通過獨立操作將學具擺一擺,分一分,分的方法有多種:有一塊一塊地分,直到分完,分的結果是每人4塊,有的是2塊2塊地分,直到分完為止,也是每人4塊……學生進一步地認識了“平均分”的含義,同時也從中體會了如何分更簡單,為學習除法應用題做好了鋪墊。學生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使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感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
開放的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大量實踐表明:學生的潛能如空氣,可壓縮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大地,就看我們把學生放在多大的自由空間里。教師應無條件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發展的潛能,真正以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數學的合作者及觀察者的身份,融入學生質疑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去,與學生一起享受發現創新的樂趣。
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用教師發給每位學生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摸一摸,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再從幾個不同的圖形中判斷哪幾個是長方形,哪幾個是正方形,最后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總之,我們要轉變傳統觀念,以新的理念構建小學數學課堂,不管是課前還是課中、課后,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樂園,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我們的數學教學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讓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