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第二小學 劉球輝
淺談“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數學課堂教學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第二小學 劉球輝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二模五步”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教學方法,通過“交流先學—互動展示—師生點撥—巧練提升—總結拓展”等環節進行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和培養能力,充分相信學生能在嘗試中學習。
先學報告;操作探究;質疑
古今中外先進的教育思想雖各有特點,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學習。素質教育也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傳統教學的“先教后學、先導后思”只是把學生看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成了單純的教師傳授到學生接受的過程,以為教師講得多,學生就越清楚,接受得越多,其后果是事倍功半,不利于思維的發展。而“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教學是把學生看作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和培養能力,充分相信學生能在嘗試中學習,能在嘗試中成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二模五步”的教學模式,通過“交流先學—互動展示—師生點撥—巧練提升—總結拓展”等環節進行教學。現在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要先設計“先學報告”,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先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等實際情況,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重點和難點設計《先學報告》,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讓學生完成“先學報告”,依據教師發放的《先學報告》里所提出的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小結規律,提出自己的困惑。課前一分鐘由一名學生上講臺講述近期發現的、發生的有數學價值的新聞、要聞等信息,意在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在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教學中,準備題是不可缺少的,它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進行的基礎知識的準備練習,是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的橋梁,也是學生自學探究的領路人,如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時,我在學生自學探究口訣前先設計了這樣的兩道題:(1)每次加7,把得數填在空格里。(2)“6的乘法口訣”有哪些?你能用圖說說嗎?學生通過完成這兩道準備題不但復習了舊知識,而且為自編“7的乘法口訣”做好了知識以及學習方法的準備,為新知識的探究做出了鋪墊。
傳統的教學只注重傳授知識,即“教給學生知道是什么”的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塑造的過程。而“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教學是把知識當作認識的手段,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不是將口訣的得數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擺小棒、小魚等得出每一句口訣的得數,學生在擺拼的過程中還學會了找規律,對口訣之間的結構也容易理解得多了。
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的反饋和交流的重要過程。在“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自學探究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疑問。為學生開辟質疑問難的領域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質疑中充分發言,擺出思維的過程。例如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中,學生自編完口訣后,教師及時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空間,鼓勵學生提出在自編口訣時遇到的問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推理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探索的過程中定會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活躍的思維,從而利于他們知識的吸收和能力的培養。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問題,如:7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7×4、4×7可以用同一句口訣嗎?也可以是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7的乘法口訣”中相鄰兩句口訣間有什么聯系?如果忘記其中一句怎么辦?學生通過解釋后,對7的乘法口訣的理解會更加透徹深刻,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我們的教學不在于灌輸了多少,而在于讓學生發現了多少。在新時代的社會里,科學知識日新月異,單靠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那些知識是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的,只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掌握學習規律,擁有過硬的自學能力,才能在社會中、生活中不斷學習,自立成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培養他們的這種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關鍵。而“二模五步”教學模式中“先學后教,先思后導”的課堂教學正體現了這一要求。
book=14,ebook=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