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 劉 薇
學好數學,掌握解題思路是關鍵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 劉 薇
本文通過教學中的實際案例來說明要學好數學,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是關鍵。
數學;解題思路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高中階段的數學,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科目的必要基礎。從短期目標來說,在高考中,數學所占分值較高,從發展的角度看,學好數學對于培養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形成理性思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數學學習中,發現許多同學有恐懼、畏難的心理,認為數學是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由于這種心理的存在,數學就變得更加難以突破,如果這樣持續下去,會直接影響今后的學習。
想要學好數學,必須要重視數學思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動腦思考。對于學生錯誤的解題思路,要幫他們找到問題。只有學會思維的方式,學生才能夠進行自主創新學習。
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案例。
數學解題中常會應用到討論的思想。在第一次接觸恒成立的問題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解題的關鍵。
這是一道典型的恒成立問題,因為要求不等式小于等于0,且解集為實數集,所以對應二次函數圖象的開口方向一定是向下的。但是學生初次接觸時,總是習慣先畫一個開口方向向上的拋物線,這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我們要支持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后再加以引導。
當圖象開口方向向上的時候,不管圖象在什么位置,小于零的部分有多少,但是函數值總是有大于零的時候。因此我們要改變二次函數圖象的開口方向,當開口方向是向下的時候,才有可能符合題意。但要保證函數值一直是小于等于零,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
有的同學通過圖象的平移,發現只要圖象在x軸的下方就可以了。那在x軸的下方時,應該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呢?
這時引導學生看圖象與x軸的交點有幾個。有同學說沒有交點,還有同學說有一個交點。由于題里要求的條件是小于等于零,所以有一個交點的時候能夠滿足條件,沒有交點的時候,圖象一直是小于零的,也能夠滿足條件?!岸魏瘮祱D象與x軸沒有交點說明什么?”“說明判別式小于零?!薄澳怯幸粋€交點又是什么情況?”“判別式等于零?!瘪R上就有同學喊出了答案?!澳前褍煞N情況放在一起是判別式滿足什么條件?”“判別式小于等于零?!边@次是大家齊聲回答。就這樣,恒成立問題得到了解決,在解題過程中,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畫圖一步步找到題目需要的條件,最后算出答案。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最后通過教師的總結擴展,恒成立問題的解法就變得易于理解了。
很多同學上課能夠聽懂,自己做就沒有思路,這是因為學生平時都是被動地接受,自己沒有認真思考。針對這一點,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多讓學生自己思考。先讓他們去想,去試,去碰壁,他們的求知欲會被激起,這時候教師再來進行講解,效果會更好。而且要教會學生進行對比反思,看自己卡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卡住,怎么樣去解決。要對解題的各個環節做深入的反思和總結,積累經驗,并將其與以往的或他人類似的學習過程進行比較,發現奧秘和規律,作為以后學習的基礎。要提醒自己反思:解題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還有他法,有何獨到之處,是否可以推廣,與同類題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我們很多同學往往忽視解題后的總結和反思,其實總結和反思甚至比做題本身更加重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反思,可以使做過的題目、用過的方法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知識體系,思維方法。對于我們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要善于在教材的要求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置“認識矛盾沖突”,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學會并掌握學習方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先用分類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并根據討論的結果,引導學生概括出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的定義。然后提出能否像判定點和圓的位置關系那樣,用數量關系來判定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點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判定運用了哪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中是否出現了類似的數量關系?如何由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來判定相應的位置關系?通過對問題的深入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同時通過教師的適時點撥,使學生自悟學法,實現遷移。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去設計適合的教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提高思維的高度。
例2下列各組函數中,表示同一函數的是()

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只要我們掌握了函數的三個要素就可以了。函數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蹦俏覀兙蛷倪@幾個角度去考慮。找同學回答A選項中函數的定義域是什么。由于第一個函數是先平方再開方的,所以函數的定義域是R,而第二個函數是先開方,那我們就要要求被開方數大于零,所以選項A中的兩個函數定義域是不同的,那它們就不是同一函數。同樣的方法要求學生自己去討論其余幾個選項的情況,最后找同學來進行分析。
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用懸念、反問、比較、轉化等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心理障礙,盡可能提供質疑契機,教給質疑方法。如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新舊知識的契合點質疑;教學生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質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等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大膽質疑,使“有疑——釋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當然,數學自主學習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但是,只要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的創造者,讓他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進行自主創新學習,真正去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輝煌。
[1]李金玉.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方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
[2]李玉琪.論數學元認知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關系[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02).
[3]張奠宙,木振武.數學美與課堂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01(04).
[4]楊玉東,呂世虎.數學課程改革中教師的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2(01).
[5]許佳旺.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數學[J].考試(教研版),2006(10).
[6]秦江銘.高中數學審題與解題步驟的“程序化”[J].數理化學習,2011(03).
[7]柳利.淺談高中數學的學習[N].學知報,2010.
book=78,ebook=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