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博愛教育集團 周曉菁
小游戲,大作用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游戲的作用
江蘇省常州市博愛教育集團 周曉菁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有了興趣,才會樂學、善學,才會學得主動,學得好。什么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呢?那就是玩游戲啦!游戲對少年兒童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教育作用,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對游戲的興趣開拓思維,把游戲貫穿到教學中去,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數學,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好的游戲還能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用可大呢!
石中英教授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活動中游戲狀態的缺失是造成教師厭教和學生厭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游戲的精神應該滲透到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將游戲形式和游戲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有趣的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未知問題的強烈好奇心,而這種興趣和好奇心正是學習數學和探索數學現象奧秘的動力所在。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年輕教師通常會認為教他們很容易,其實并不然,越小的孩子,他們的課堂表現更讓人頭疼。我也經常反思,怎樣讓他們愛上數學課呢?偶然的機會中我發現了游戲的巨大作用,一次,在教學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我就和孩子們一起玩了一個這樣的游戲:伸出左手,從拇指開始依次數到小指,1、2、3、4、5,再循環往復6、7、8、9、10,一直數下去,然后請孩子隨意報出1個數字,我就能馬上說出是落在哪個手指上,接著大家一起數手指驗證,連續幾次,我都說對了,孩子們覺得特別神奇。這時候我故作神秘地說:“想知道秘密嗎?學了今天的有余數的除法就知道了!”孩子們一下子有了興趣,希望自己也有和老師一樣的本領,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熱情空前高漲。
席勒說:“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的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完全是人。”一切有意義的教育,其動力都來自兒童自發的活動、游戲和模仿。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游戲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把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貫穿在游戲中。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數學游戲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淺顯易懂,不需要過多的預備知識,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識。例如在乘法口訣這個單元里,我和孩子們有時唱著數青蛙的兒歌做著動作,有時用手指記憶法幫助記憶結果;在認識圖形時,又利用棋子讓孩子們動一動、移一移改變圖形來加深印象;當我們碰到老鷹抓小雞這個實際問題時,我甚至把孩子們帶到操場,幫助他們理解為什么要去掉老鷹這個“1”……在游戲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鍛煉和培養,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于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同時,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例如高年級孩子喜歡玩的游戲九連環,其解法用數學思想看來,就是如果想解下第n個,需解下第(n-2)個,然而第一個可隨意解下,則第二個便可隨第一個解下,第三個至第九個便可隨著前(n-2)個的解下而輕松解下。又如游戲魔方也深受學生歡迎,它與數學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用數學思想方法來總結的話,魔方是有著周期性和對稱性的,魔方應首先形成一種三維空間思想,無論魔方被如何擰動,其各小色塊一共只能到達最多24個位置。我們把這些位置稱作一個位置群,一個n階的魔方不算邊角上的色塊,只有大約(n-2)24個位置群。這些位置群都是相互獨立的。如此游戲,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強烈興趣,更促發了學生研究其內在數學思想方法的欲望。
數學游戲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機會,在這段游戲的時間里根據自己不同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例如在教學《認識角》這節課時,創設了一個“你能創造角嗎”的游戲,學生可以利用自帶的各種學具:吸管、毛線、A4紙、三角板、小棒等等創造一個角。認知能力較弱的孩子,可以利用三角板、紙等找到一個角;能力高些的孩子,可以用吸管折、用毛線拉、用小棒拼的方式創造一個角;能完全掌握的孩子,可以直接畫角、用紙折角。就這短短的幾分鐘分組活動時間,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通過不同的創造角的方式都獲得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個游戲過程對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啟示:教學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有些數學游戲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多方面的素質,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數學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地成為發展學生動手、動口、表達等各種能力的主渠道。例如在教學《游戲的公平性》時,在課堂最后時間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游戲:4個盒子中有2個盒子里有禮物,選中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個學生上來,沒有選中,把盒子帶走,現在選中的可能性變成多少?再請第二個學生上臺,選中了并且盒子也帶走,現在選中的可能性又有什么變化?第三個學生上臺,沒有選中帶走盒子,現在大家想要剩下的盒子么?為什么?這個游戲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學生即使在課的末尾也不會失去聽課的耐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個游戲是這節課的重點延伸,四個盒子里有兩份禮品,選中禮品的可能性從理論上來說應該為二分之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選過的盒子不需要放回去,因此這里就改變了樣本的大小,所以選中禮品的可能性是在變化的。教師沒有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來說明這一意圖,而是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這一變化,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達、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使數學學習不再枯燥無味,抽象難懂。
幾分鐘的游戲極具誘惑力和挑戰性,慢慢地,孩子的眼睛就亮了,思維就會飛了。數學本身有無窮的美妙,關鍵要靠我們去鉆研、去挖掘!華羅庚說過:“至于運用之妙,那只好存乎其人了!但習慣于思考聯想的人,一定會走得深遠些;沒有思考聯想的人,雖然讀書破萬卷,依然看不到書外的問題。”我的游戲教學才剛起步,要想化平常為神奇,還需要自己做一個處處探求教學藝術的有心人!
book=48,ebook=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