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津市雙濟實驗學校 朱永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湖南省津市雙濟實驗學校 朱永紅
小學生作為成長中的個體,他們的能力發展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水平到高級水平邁步。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但是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創造能力比較差。數學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就是一個思維的體操,是一項創造性勞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尤為重要。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以下闡述,望同行笑納!
小學數學;創造能力;培養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兩個過程,一個是感覺,感覺是指:知覺、思維、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感受是指: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過程。傳統的教學只注重前者,忽視了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如果沒有正確的育人觀,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自始至終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思想,更不能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教師應在日常工作中始終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發言,努力創造。
教師還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的思維如果處于壓力沉悶的環境中不宜被激發出來。創造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輕松的環境,教師在教學中應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大膽想象、發散思維,只有在課堂上踴躍表現自己,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觀察能力是組成學生創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強的觀察能力,肯定就不會有很強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是創造能力的因,所以要想提高創造能力,就必須先提高觀察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是指在日常學習中、生活中,讓學生樂于觀察、勤于觀察和精于觀察。例如:在學習圖形認識的時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引導學生說出這幾種圖形的各個特點,再對比一下這三種圖形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幾種圖形,讓學生試著跟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比如我們經常上課用的文具盒就是長方形,用的紙巾、手帕都是正方形,還有我們用的鏡子有圓形也有長方形。
其次,引導學生確立觀察的目的。有目的地去觀察才能得出更好的結論。如果漫無目的地觀察,不僅對自己沒有要求,那么最后也是一無所獲。只有帶著目的地去觀察,才能每次為自己設定目標,在觀察過程中,才能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留意,也會對以前所觀察到的進行對比,回來之后進行整理,會有新的發現,慢慢地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帶著問題出去,帶著笑臉回家。開心學習、開心生活。
最后,鍛煉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態度。在觀察過程中,認真細致是最重要的。所謂觀察就是應觀察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新鮮事物的特點。如果觀察粗心大意、走馬觀花,最后也不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就如同拍照一樣,不同的人去同一地點旅游,為什么有的人拍出來的照片景色迷人、秀色可餐,而有的人拍出的照片普普通通,這就是有的人善于觀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一些東西,能快速地記錄下來。只有讓學生不斷善于捕捉那些稍縱即逝、不為一般人所注意的細微現象,才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鉆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于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象、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去刺激、引導。只有不斷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以上只是作者的點滴體會,由于時間有限、能力有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要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總結經驗,探尋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為孩子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韓效利.創新教育與數學教學[J].安陽大學學報:綜合版.
[2]符進才.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J].科教文匯.
[3]蘇朝輝.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理論版.
book=69,ebook=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