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文芬
讓語言和美術活動有機融合
文 賈文芬
繪畫是幼兒內心世界的一種流露,也是真實情感的一種宣泄。要讓幼兒帶著愉悅的情感去繪畫必然要讓孩子對客體產生一種生命的自我發現,有一種深刻的審美體驗,這是藝術活動的核心。要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嘗試分別以語言、繪畫以及手工制作的結合為切入點展開研究,幫助幼兒在繪畫活動及手工技巧樂方面感受美術活動與語言結合所帶來的快樂。
語言;美術活動;有機融合
幼兒美術活動主要分為繪畫活動和手工活動。在幼兒期,孩子的美術活動和語言發展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系。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把這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
(一)在繪畫活動中整合語言教育。
有一次在大班組織繪畫活動“我喜歡的高樓大廈”時,先讓幼兒觀看視頻,欣賞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風格的高樓大廈。孩子們領略到不同的建筑美景以后,顯得異常激動,各抒己見。我便趁熱打鐵鼓勵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給自己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且與眾不同的樓房,結果孩子們畫出了三十多幅不同的畫。我又讓孩子們給自己的畫命名,并創編不同的故事情節講給大家聽。孩子們個個樂此不疲,競相講述,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二)在語言活動中整合繪畫教育
1.運用兒歌、詩歌激發繪畫熱情
幼兒在情緒興奮、愉快時,其想象創作力也處于最佳狀態。此時,激發幼兒美術活動的熱情,能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幼兒的繪畫能力。很多兒歌形象生動、朗朗上口、便于理解,符合對氛圍創設的要求,對幼兒實施美術和語言綜合活動教學實踐具有促進作用,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迅速發展。如在繪畫活動“小蝌蚪”中,幼兒大膽地表現了小蝌蚪不同的形態,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畫不同方向的圓,體驗了初步成功的喜悅。在詩歌的教學中同樣也可以進行幼兒的繪畫創作活動,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以詩配畫的形式,讓幼兒在認識詩歌的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繪畫技巧,為自己喜歡的詩歌配上與其內容相符的畫面,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妙境界。
2.運用語言豐富幼兒畫面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年齡階段目標中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且“豐富畫面內容”。如中班的“蒲公英的旅行”,第一個活動,幼兒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第二個活動,啟發幼兒想象蒲公英還會飛到哪里?遇到誰?把它們畫下來。幼兒非常感興趣,在“我畫我講”中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個個喜歡畫故事、編故事、說故事,大大地激發了他們敢說、想說、會說的愿望。
美工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實踐發現,語言在幼兒園手工活動中可以實現有效整合,促進手工活動的有效進行,提升活動效果,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技能發展和創造性思維。
(一)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推動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在做做玩玩的手工制作中,把頭腦中對事物表象的感知,通過手工制作充分表現出來,常會不自覺地發出一些聲音或自言自語,有時遇到困難還會尋找解決辦法。在商討與手工操作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激發幼兒手工制作與口語表達的欲望。例如,在手工制作活動中,陽陽、宇宇、涵涵正圍著一堆廢舊材料討論著,陽陽提議:“用紙箱做一個‘冰箱’,做好后送到‘娃娃家’。”聽著孩子的踴躍發言,我心中暗自欣喜,這不僅培養了幼兒遇到困難能共同商討和尋找解決辦法的能力,而且在剪剪貼貼、做做玩玩等動手操作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每當幼兒做完手工制作后,教師也可啟發幼兒編個好聽的故事,或者說一段話,充分利用手工制作活動來推進幼兒語言發展。
(二)運用兒歌、古詩、故事等增添美工活動文化氛圍
當環境被賦予“教育”的意義時,它就不再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東西,而成為一種富有魅力的教育力量”。因此,要充分發揮環境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大廳、走廊是幼兒展示作品、相互欣賞交流的地方。在這里作品會有相應的兒歌、古詩等與之相輝映。如孩子用剪紙拼貼配畫古詩《垂釣》《鋤禾》,用折紙配畫兒歌《三條魚》,幼兒在傾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之后發揮想象利用黏土進行創作,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創造的欲望及興趣。
(三)運用兒歌分解美工制作步驟
兒歌朗朗上口、內容淺顯,利于幼兒理解記憶,因此把手工活動的環節與兒歌進行整合可以很好地促進手工活動目標的順利實現。如編織活動時運用兒歌“彩色紙條鉆山洞,一上一下,真好玩”來引導幼兒學習編織技巧;在小班泥塑活動“好吃的面條”的制作過程中老師用兒歌“泥兒團一團,手心搓一搓,搓出面條細又長,寶寶小手真靈巧”引導幼兒進行制作,將引導語言變得有趣,便于指導。
美術活動是幼兒語言發展的一個寶貴的載體,為幼兒提供了說話的契機。只要能抓住契機,幫助幼兒正確地表達思想、敘述事件,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展示自己的觀點,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始終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就能使幼兒語言在美術活動中得到不斷的充實、發展和提高。
(江蘇省鎮江新區教育發展中心)
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