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舒靜
區域建構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與實施路徑探析
文 李舒靜

游戲是幼兒體驗世界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認知,開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在幼兒園室內區域游戲環境設置上,還存在一些誤區,特別是重物質、輕心理影響,忽視幼兒內心感受,以成人預設標準而忽視幼兒個體差異性,重結果呈現而忽視幼兒參與實踐等問題。為此,本文將著重結合區域游戲環境創設問題,來提出優化和改進建議。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與實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將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基礎。人類學家赫伊津哈提出“人類文明是建立在游戲基礎上而逐漸產生、發展起來的”。可見,游戲活動是引導幼兒體驗世界、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的主要內容。區域游戲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開展區域自主性游戲教學的基礎和充分體現“做中學”“玩中學”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上,要注重游戲活動的基本導向,最大限度滿足幼兒的感知、操作和體驗,增強幼兒參與區域游戲的自主性、積極性。
游戲環境是相互作用的過程,要充分利用室內空間的延續性、可遷移性的特點,來實現幼兒班級空間多維度區域環境的有序搭建。比如,利用室內走廊墻壁、觀摩廳、門廳、室內外銜接空間等區域來創設不同的區域游戲環境,發揮其在幼兒成長教育中的價值。當然,對于室內區域游戲環境的營造,要注重動靜分離原則,特別是在室內游戲環境上,盡量設置適宜幼兒操作的活動,而將活動性較大的活動安排在室外。
幼兒區域游戲環境是實現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要區域,要便于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是在游戲設施投放上,要充分發揮不同區域空間的優勢,便于從多方面來培養幼兒的興趣和意識。比如,對于櫥柜、桌椅、洗手間等小塊區域,可以設置生活區、語言區、益智區等;對于寢室某一角可以創設娃娃家,對于門廳某一處可以創設美工區,對于走廊某轉彎處設置公共角色游戲區等。區域環境的創設要注重立體性,比如,對于空白的墻壁可以設置活動展示墻、區域活動規則、區域標志牌、才藝展示等等,便于幼兒從中來獲得理解與認知,增進對區域游戲的參與熱情。
(一)倡導師幼平等觀,構建和諧互動關系
室內區域游戲環境是組織游戲活動的載體,教師在活動實施中要從自身的語氣、態度、表情、動作等方面,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幼兒,以協商、啟發、建議的方式來完成師幼對話。尊重幼兒,不能用指令方式、否定方式來指揮幼兒,而應給予幼兒必要的信任,給予其機會,鼓勵其通過參與游戲來表現自我。教師可以用贊許的目光、點頭、拍手等鼓勵性表情和動作來對幼兒進行評價。同時,不同年級的幼兒因其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教師在與幼兒互動時,也從區域游戲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上,靈活進行調控。避免過多指責,更不能采用諷刺、挖苦和不合理的懲罰來挫傷幼兒的積極性,使得幼兒產生羞怯感、自卑感,甚至缺乏安全感。因此,教師在區角游戲活動中,要貫徹好平等教育理念,為幼兒游戲活動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構建友好的同伴關系
在創設區域游戲心理環境上,除了教師平等、和諧的態度外,還要從幼兒群體心理發展特點,關注幼兒同伴之間的友好關系。比如對“平行影響”理念的應用,要讓幼兒個體感受到班級成員間的友好關系。教師在班級區域游戲活動組織上,也要關注幼兒的自信與自尊感,通過構建良好的幼兒伙伴關系,鼓勵幼兒參與其中。比如對于不愿意參與交流的孩子,教師可以提出:“你可以幫我嗎?”由此來打消幼兒的心理防御,增進幼兒對區域游戲的參與積極性。當然,在幼兒游戲互動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爭執糾紛或沖突,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分享的方式來增進同伴友誼。
在創設室內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環境上,要充分發揮師幼之間的共同參與性,幫助幼兒從游戲活動體驗中來強化自主意識,來感知游戲活動的樂趣。
(一)降低墻面主題游戲創設高度
從幼兒身心成長特點及生理發展實際來看,由于孩子們個子較矮,墻面環境布置工作,要以看得見、摸得著為基本導向,讓幼兒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墻面布置實踐中。當然,墻面高處可以布置其他觀覽性主題。通常情況下,以墻面3/4高度以上為幼兒仰視區域,此處易疲勞,不能更好地形成視覺集中點,因此在布置時可以給予點綴性方式;墻面的1/2高度為成人平視視覺區域,幼兒仍需仰視,但可以在該區域設置主題題目,明確各區域布置的主要內容。比如在班級門廳過道墻面設置“今天的心情如何”主題墻,在幼兒能夠接觸并夠得著的墻面上,設置不同的“心情變變變”輪廓,讓幼兒根據自我心情狀況來選擇填涂顏色,既鍛煉了幼兒的涂色方法,增進了心、手、眼的協同能力,還實現了師生共同布置區域游戲環境的目標,幫助幼兒從中體驗游戲活動的興趣。
(二)根據季節變化來構設活動主題
不同季節的變化對幼兒認知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比如,在“秋游”主題活動設置時,有秋游活動安全事項說明,還會對在秋游中兒童采集的花、草、樹葉、果實、泥土等等進行展示,對幼兒在秋游時畫的圖畫、制作的標本等等進行分類放置,對幼兒在秋游中的見聞,藍天、白云、稻田,以及在田間活動的照片等等進行張貼、布置。還有“春種”主題,春天來了,引領幼兒自己動手種植小花、盆景,一方面來增強室內空間環境的綠意,另一方面,讓幼兒從綠植參與中,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從中來觀察、發現綠植的趣味。
(三)注重投放材料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環境的創設,同樣需要根據不同活動主題來投放相應的材料。活動材料本身應該符合不同年級幼兒身心成長的需求,以幫助幼兒從直接的感官體驗中獲得心理認知。比如對于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實物、實景,通過擺放低矮的架子,便于幼兒自主完成;利用不同的標簽來粘貼幼兒的名字;利用廢舊紙盒來進行拼接不同的裝飾材料。比如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紙張,通過手工剪紙方式來張貼教室的玻璃窗,利用不同顏色的塑料葉子來纏繞暖氣管道,并懸掛不同孩子的動手照片,利用毛線來制作不同的蝴蝶結,來裝扮不同的節日。
創設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環境,要避免對成人預設標準的干擾,特別是走出所謂的文字式、唯美式、結構化環境布置誤區,更不能采用孰優孰劣的方式來品評幼兒區域活動環境。
(一)以滿足幼兒個性發展來創設環境
教師在組織和布置幼兒區域游戲活動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個體的差異性,特別是不同年級、不同幼兒在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性。參照《指南》的要求,幼兒區域游戲環境的設置,要遵循“階梯式”原則,避免以“一刀切”方式來進行統一化。比如,在制作幼兒作品展覽板時,從幼兒身高、視線高度來進行針對性設置,高個子與矮個子幼兒要分開,適宜幼兒自主進行張貼和更換,也是尊重幼兒身心成長實際的具體表現。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情況,進行設置不同的高度,便于幼兒從中獲得個體尊重。
(二)突出對幼兒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從游戲環境創設要求來看,《指南》提出“幼兒對事物的感知與理解有別于成人,其獨特的想象、情感是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主體”。我們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幼兒,更不能以追求結果為目標來進行幼兒活動訓練,扼殺其想象力、創造力。比如,在進行幼兒游戲活動環境設置上,教師要與不同幼兒進行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和想法,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以支持幼兒個性方式來接納其獨特的審美方式。避免因過于強調所謂的技巧、標準化,而忽視幼兒過程體驗的針對性。比如在“動手設計未來的飛機”主題活動中,針對幼兒不同的理解與思維,從其對飛機的結構、顏色、特點等方面,讓其自己來描繪,并鼓勵幼兒復述其想法。
創設幼兒區域游戲環境,不能僅僅關注結果呈現,更要挖掘幼兒的體驗環節,讓幼兒能夠從特定的游戲環境中,完成對知識、情感的建構過程。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要給予其犯錯的機會,讓其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在進行室內動手實踐活動組織時,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作為環境搭建的重要載體。比如,利用牛奶紙箱做成冰箱;還可以利用廢紙箱平放做成微波爐,并利用飲料瓶蓋做出旋轉按鈕;利用廢舊光盤來制作車輪,利用藥盒、香皂盒等制作玩具車;利用彩紙、飲料瓶來制作娃娃,利用廢舊植物油桶、彩紙來制作小豬、小熊;利用橡皮泥來制作冰糖葫蘆;利用硬紙片來制作風車。從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材料的選擇與應用中,幼兒的觀察力獲得了提升,眼、手協調能力也獲得了培養,特別是在制作過程中,有的孩子做得很仔細,有的孩子做得很粗糙,但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從游戲體驗中來感受環境創設的樂趣。另外,針對幼兒在探究活動中弄臟了衣服、弄亂了環境,甚至有些孩子搞破壞,都不要給予直接否定,而是要引導他們做好整理工作,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
[1]張彩艷.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的策略[J].現代教學研究,2011,(11).
[2]高玉梅.淺議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J].課外閱讀,2013,(1).
[3]張麗娜.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環境創設[J].新課程,2014,(2).
[4]周海燕.小空間,大智慧——漫談區域活動環境創設[J].考試周刊,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