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小霞
小班美術活動案例分析:顏料寶寶玩游戲
文 陸小霞
【案例背景】
水印畫是美術活動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讓孩子在印畫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藝術活動。通過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在情景中鞏固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同時,巧妙地將小肌肉靈活性訓練與“油水分離”游戲活動相結合,從而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充分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因此,我們設計了“顏料寶寶玩游戲”這一活動。
【案例描述】
那天,我開展了一節小班水印創意畫《顏料寶寶玩游戲》,活動開始,我對孩子說:“顏色寶寶來了(教師示范:畫個圓圈轉轉轉,畫個云朵飛上天,畫個小魚水中游等等),他們想和你們一起玩游戲了,你們去玩吧!”小孩子思維很活躍,參加活動也很投入。于是我提出要求:每種顏色都要用到哦!接著我就“放手”讓孩子們自由表現,大膽發揮了。可這時我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興趣似乎變了,一些孩子拿著畫筆好像無從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處觀望,我走到正在左右張望的章涵身邊鼓勵他“:涵涵,加油畫呀!”可那他卻搖搖頭說“:老師,我不知道畫什么。”我沒有預料會出現這種情景,這時又有幾個孩子顯露出茫然的樣子,于是我就一一走到他們身邊引導他們。提示他們邊回憶我的做法邊進行制作,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們都畫出了一樣顏色和形狀……他們只是一味模仿我的范例,孩子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發展。
【案例分析】
為什么孩子有那么豐富的經驗而不能充分進行表達?為什么我“放手”給孩子創造自由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樣的缺少個性?
以回憶的形式讓幼兒構造畫面,缺乏讓幼兒直觀觀察畫面的步驟,在還未擁有多種表征方式經驗時,如何有個性地創造。當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時,教師的支持是無效的,這些看似很符合《指南》精神的活動就成了華而不實的空架子。教師在活動把握上對孩子支持缺乏循序漸進,失去了有效性。
在本次美術活動中技能的支持上我開始放手,我開始重視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力。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在教學過程中不再重視技能傳授,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學不到實際的東西。培養創造性、想象力、表現力固然重要,但培養幼兒相應的美術技能不容忽視。因為孩子心中所思、所想、所創造正是通過美術基本技能來體現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課程游戲化的今天,我們認識到活動中教師語言的魅力。本次美術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語言開始“放手”了。我的提問不扣主題,提問面窄,并提了一些無實際意義的齊問齊答和暗含答案的封閉式問題。幼兒的“大膽說”就只能變成被動地接受一套死搬的表現方法,作品表現也只會是千篇一律,這不僅壓抑了幼兒的創造欲望,而且阻礙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在老師努力避免“美不美,喜不喜”等無效的語言充斥課堂時,我們往往忽視了語言的推進性與提升。
【案例反思】
策略一:游戲入手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游戲帶給幼兒的樂趣是任何活動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非常注意以游戲的形式來開展活動。創意畫《顏料寶寶玩游戲》根據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的特點,以洗澡的形式導入,并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中,使活動游戲化、生活化,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洗澡游戲,使活動與幼兒真切自然地融為一體,不僅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策略二:由淺入深
活動中,把小朋友洗澡的經驗遷移到玩色游戲中,利用“油水分離”這一科學現象,讓孩子在畫畫、洗洗、搓搓、擦擦的洗澡游戲中,出色地完成本次活動任務。只有讓幼兒喜歡參與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才能使幼兒既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游戲,繪畫原來是件快樂的事情。
策略三:分享交流
在這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評價,互相學習,這時幼兒不僅評價能力能得到提高,還可以讓幼兒學習自我評價,體驗大家一起分享評價的快樂,讓幼兒自我評價的能力給幼兒帶來心靈滿足,讓幼兒真正在美工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策略四:家園共育
利用家長學校或家長會,發動家長節假日里和孩子一起制作,開展親子手工活動進行情感交流的同時也可以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比如,我們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散步時看天上的云朵,讓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充分發揮孩子想象力,培養創造力。
【案例總結】
本活動最大的特點是活動內容貼近生活,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并在組織形式上,設置一個生活化的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主學習,體驗活動的樂趣。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活動較感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玩色游戲起到了小小顏料多彩的世界效應。
(江蘇省如皋市西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