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文
淺析隔代教養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文 劉 文
隔代教養是相對于親自教養的一種方式,主要由祖輩擔當起教育、撫養幼兒的責任。而隔代教養是有利有弊的,尤其會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必須充分發揮隔代教養的優勢,盡可能做到揚長避短。
隔代教養;祖輩;孫輩;個性發展
個性是指一個人全部心理活動的總和,或者說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獨特結合。3~6歲是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特別是自我意識和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已經初步發展起來,在這期間,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對隔代教養的現狀及其對個性發展的影響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改進隔代教育的問題。
在古代社會,祖輩在家里的地位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家里年齡最大的人來做決定,對于孫輩的教育也不例外,而國外則很少出現祖輩干預孫輩教育的情況。因此,隔代教育非嚴格地說可以認為是中國所具有的特色教育模式。
現在的中國,隔代教養已經成為家庭教育中一種非常普遍的教育現象。目前很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或樂得輕松,將照顧孩子的重任交給了祖輩家長,祖輩家長承擔孩子的教育和撫養責任,已成為一種很平常的事情,這種教養方式就是隔代教養。
(一)積極影響
1.時間充沛,精力旺盛
祖輩家長一般是退休離職人員,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小孩。而且他們愿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自己的孫子、孫女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事。在幼兒園內,往往祖輩接園很準時,而年輕家長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接園晚點。
2.經驗豐富,閱歷廣闊
祖輩家長有過撫養孩子和教育孩子的經歷,他們的生活閱歷更豐富,比年輕家長更懂如何去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同時他們也比父輩更仔細和有耐心,在幼兒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跡象時能及時發現并做好處理。
(二)消極影響
1.極度溺愛,阻礙幼兒性格正常發展
祖輩們可能認為自己小的時候沒有受過現在這種生活待遇,從而想把最好的都留給自己的孫輩。這樣在教育幼兒時變得遷就,處處滿足,極度溺愛,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性、嬌氣、蠻橫、沒有禮貌的不良性格和習慣。
2.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很多祖輩家長思想落后,深受封建傳統觀念影響。雖然現在許多祖輩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但是普遍只有初中和高中的文化水平,知識面狹窄,教育理念比較落后。而在與幼兒接觸的時候他們這些陳舊的思想觀念可能就會傳遞給幼兒,從而限制兒童的創造性能力。
3.過度保護幼兒安全,忽略幼兒個性發展需要
祖輩家長的教育側重點在于生活,而忽略了幼兒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老人對孩子的關心正常只能做到保證孩子吃飽穿暖不摔跤而已,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有些老人還會禁止孩子到戶外玩耍,防止幼兒發生碰撞后無法向年輕家長交代。這樣不能真正了解幼兒成長中的心理發展特點,容易造成幼兒性格孤僻。
根據以上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和對幼兒個性的影響分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來改善目前隔代教養所帶來的弊端。
(一)統一教育方法
祖輩和父輩對幼兒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在工作期間,我發現兩代人往往對教育孩子存在很大的差異。父輩比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和個性發展,而祖輩家長們通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某某家的小孩身體真好。這時就需要兩代人多交流溝通,防止帶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
(二)祖輩父輩相互配合
建立一種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輩與父輩要相互配合。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成分,隔代教育只是親子教育的補充。所以,父輩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小孩溝通,不能把教育和撫養的責任丟給祖輩,要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多帶幼兒外出見見外面的世界,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祖輩通過多種渠道擴充自己的知識
對祖輩而言,不妨通過閱讀當今育兒書籍和看電視節目等方式更新育兒知識和理念,以“與時俱進”的教養方式,盡可能避免隔代教養的弊端。同時,可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讓孩子開闊視野,并幫助孩子發展與他人的關系。祖輩通過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傳授給幼兒正確的人格特征和優良品質,有利于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
總的來說,隔代教養有利有弊,而且在如今這個社會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一種教養模式。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盡可能地發揮隔代教養的優勢,克服隔代教養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早期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江蘇省興化市釣魚鎮中心幼兒園)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