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 張 軍
高中數學教學中個性化輔導研究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 張 軍
個性化的分類指導對于學生的幫助更大且更直接。如果想要真正在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對于學生的個性化輔導,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上下更多功夫,要能夠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研究,了解學生課程學習上的障礙與難題,并且對于不同層面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較為熟悉。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高中;數學;個性化;輔導
個性化的教學輔導往往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對于所有學生都統一化的指導,個性化的分類指導對于學生的幫助會更大且更直接。如果想要真正在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對于學生的個性化輔導,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上下更多功夫,要能夠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研究,了解學生課程學習上的障礙與難題,并且對于不同層面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較為熟悉。這些是實施學生個性化輔導的基礎,有了這些良好參照后,教師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輔導方案時,其功用也會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個性化的教學輔導有各種不同的體現形式,教師可以在不同類別知識的教學中融入不同的教學指導方法。一般情況下,在一節課的知識教學基本結束后,教師通常會設計一些隨堂訓練讓學生來完成。這一方面是鞏固與加強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掌握與吸收,另一方面也是檢測學生對于新知的理解程度,看看學生是否在知識理解上有偏差,教師可以及時更正。很多教師設計的隨堂訓練類型通常較為固定,題目也不具備太大新意,有的教師甚至以課后習題作為替代。這些傳統的方式并不是完全起不到教學效果,但是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都不夠。教師可以嘗試將個性化的隨堂訓練引入課堂,可以設計有一定層次性的訓練題目,這樣可以照顧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和生活聯系緊密,考查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內容,這樣的訓練題型會讓學生解題的積極性更高,題目訓練的效果也更容易達到。
如在完成“解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后,教師需要及時引入一些隨堂訓練,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加以鞏固。教師要考慮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要將個性化的思路融入題目的設計中。因此,教師可以給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布置能夠直接利用正、余弦定理進行計算的隨堂練習,以達到幫其鞏固所學課本知識的目的。同時,由于這部分學生能夠較輕松地完成這些隨堂練習,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提升其自信心的目的,讓這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逐漸喜歡上學習數學。對待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將題目進行變形,讓他們需要將正、余弦定理進行變化或者推導之后才能完成習題。對于那些能力水平更強,數學能力很優秀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這個知識點出發,設計那些對思維展開訓練的題目,這樣的題目才更符合這部分學生能力訓練的目標。個性化的課堂訓練在這里體現為差異化的內容設置,這讓訓練內容的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進而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相應鍛煉。
教師還可以將個性化色彩融入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可以嘗試新穎的題目設計方式,增強家庭作業的趣味性。教師在選定家庭作業內容和考查形式時同樣應當考慮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要將差異化色彩融入作業練習中。對于問題的難易程度也要有合理的把控,還可以鼓勵學生對于有些問題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加以完成。教師要盡可能地將那些枯燥的訓練題進行轉換,多將實踐問題、生活化背景融入家庭作業中,這會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課程學習與探究欲望,完成作業的質量也會更理想。
如在學習《數列》一章之后,教師需要將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進行綜合之后,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家庭作業的布置要盡量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有能夠完成的題目,也有完成較困難的題目,并能夠發現自己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教師也要及時進行批改,并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一些個別問題單獨給學生講解,從而保證這一章的內容能夠被學生更好地消化掉。對于學生集中反應的一些問題教師要引起重視,這很可能折射出教師對這一知識點沒有講清楚,或者學生普遍在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上有障礙。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化解這一問題,讓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牢固與充分。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定期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數學測試,通常是一個大的章節或者是幾個相關章節的學習結束后,會有一次綜合測試。在測試的設計與展開中,教師同樣要嘗試轉變自身觀念,多將個性化元素融入其中,讓測試的內在功效更充分地發揮,并且透過測試更真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是多章節的融合測試,教師不妨設計不同層面和難度系數的問題,既要充分考查到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也要設計那些靈活開放的綜合性問題,還可以嘗試引入一兩個章節間知識融合的綜合考查問題。這樣的測試題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也是對于學生思維層面和知識應用水平的一種深入考查。
在完成《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三章的教學之后,教師要在進行全校范圍的考試之前對本班學生進行測試。這張測試卷需要囊括這三章的內容,其中基礎知識部分可以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而具有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問題可以以解答題的形式出現,這些題可以將三章的知識點融為一體,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在設計知識點綜合應用的問題時教師也要注重層次性,如果都是那些難度很大的問題,會讓那些基礎中下的學生難以應對。不妨在綜合性問題的設計中也采取由淺入深的展開形式,注重發揮題目類型、考查知識點和題目難度的多樣化設計,這樣更符合個性化輔導的基本目標,能夠起到更為理想的考查效果。
[1]張 小 霞 .數 學 個 性 化 教 學 實 施 初 探 [J].廣 西 教 育 學 院 學 報,2005(04).
[2]劉名卓,張琴珠 .信息技術與個性化教學模式探討 [J].現代教育技術,2005(01).
[3] 杜剛慶 .淺談數學教學策略 [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11)
[4]朱于新 .普通高中差異教學模式初探 [J].中國教育學刊,2004(06).
[5]孔慶郵 .面向全體分層導學增強素質共同發展——探索數學分層教學及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 [J].上海中學數學,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