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慧 田新民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30)
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張明慧 田新民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30)
本研究基于已有的創業導向研究,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動態環境下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的研究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創業導向正向作用于團隊績效;團隊學習在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環境動態性正向調節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關系。本研究從創業導向的企業研究層面拓展到團隊研究層面,同時也給企業的社會實踐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創業導向;團隊學習;環境動態性;團隊績效
1.1 創業導向
自上世紀70年代,管理學研究者們就開始對創業導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其中Miller (1983)、Covin (1989)、Covin(1991)以及Lumpkin (1996)學者對創業導向的概念維度以及測量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關于創業導向概念,Covin(1989)將其描述為一個“創業的姿態”,Lumpkin (1996)將其形容為一個“創業的觀點”,另外一些學者將創業導向視為組織的一種企業文化,能為組織帶來持續優勢(Covin, 1999;Zahra, 1999;Slater, 2000;范巍, 2004)。焦豪(2007)則認為創業導向不僅是描述企業從事于追逐新事業、應對環境變化的一種特定心智模式,而且也提供了一個分析企業整體精神氛圍的有用框架。國內學者胡梅梅等(2007)則認為,創業導向描述的是企業的一種特殊的戰略風格,這種風格在戰略制定和實施的時候都體現出高創業性。本研究傾向于采用Slater(2000)等學者的觀點,認為創業導向的出發點是描述一個創業型公司的價值觀、獨特理念與關鍵特征,并將創業導向視為一種組織層面的創業特質和創業文化。
關于創業導向的測量維度,一直是學術界關注和爭論的焦點。Miller(1983)認為創業導向應該包含創新性、先行性和風險承擔性三個內容要素,這種維度劃分方法也獲得了Covin & Slevin(1989)、Naman & Slevin(1993)的認可。Guth(1990)在以公司創業為主題的研究中,提出了公司創業導向包括冒險、創新和自我變革三個關鍵維度的觀點。在Miller(1983)三維度的基礎上,Lumpkin & Dess(1996)新增加了兩個維度:自治性和積極競爭,提出了企業層面創業導向的五個顯著維度:自治性、創新性、前攝性、風險承擔和積極競爭。至于創業導向各維度間是否獨立,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看法。Covin & Slevin(1989)認為只有在創業導向的三個維度同時都高時,才能說明一個企業具有高的創業導向。而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都驗證了創業導向的各個維度之間是相互獨立的(Kreiser, 2002; 張玉, 2009)。對這幾個維度的不同程度的重視會形成不同的創業導向水平,而這些維度之間也是具有相互獨立性,它們對結果變量的影響大小不一(胡梅梅, 2007)。
1.2 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
大量文獻表明,公司內部的創業活動正成為企業應對越來越復雜的動態環境及激烈競爭的有效方式。公司創業是與某一個現有組織相關的個人或者團隊創建新的組織或者在該組織內更新和創新的過程。Zahra & Covin(1995)首次實證研究發現公司創業行為和公司財務績效之間存在強正相關關系。Sirmon & Hitt(2003)認為, 企業家以及企業的高級經理們是企業變革和創新的關鍵代理人,對組織績效提升有關鍵的作用。Jantunen(2005)通過對217 家制造型企業和服務型組織進行調查研究之后, 對創業導向、動態能力與國際化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討論分析, 他們的研究發現創業導向和動態能力對企業的國際化績效有顯著的影響。國內學者焦豪(2007)運用來自200多家中國企業的調研數據驗證了創業導向戰略對組織績效的積極影響以及環境動態性在創業導向戰略與組織績效之間關系中的調節效應。賈建鋒等(2013)也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創業導向整體上可以提升企業的績效水平,主要通過創新性和先行性兩個維度得以體現。而團隊作為組織中更小的單位,當組織實行了創業導向戰略而使企業績效得到提升時,我們有理由推測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也會產生影響。
創業導向整體對團隊績效的影響也就是其各維度組合在一起對團隊績效的影響,基于上述理論分析及以往學者的研究結論,本文認為,創業導向會對團隊績效產生正向的影響,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1.3 團隊學習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的中介作用
根據以往一些文獻的研究,組織學習能通過創造性地學習獲得產品、技術和系統管理上的創新,進而影響組織的績效。Dhaliwal(2000)通過對亞洲女性企業家的實地訪談研究,發現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如果內部彌漫著創新氛圍的組織會對組織學習有積極的正向影響,有利于企業的計劃、實施和控制。Zahra(2004)討論了在創業導向背景下企業組織學習的情況,認為具備創業導向的企業能夠促進企業各個部分的相互學習,因為以創新性、超前行動性和風險承擔性為特征的創業導向會使組織成員輕裝上陣,去除思想上的包袱,促進內部信息與知識的貫穿交流。李璟琰(2008)也從理論和實證上論證了組織學習在創業導向與組織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提出企業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塑造學習導向型的文化進而提升組織的整體績效。團隊作為組織中更小的單元,當創業導向對組織學習的正向作用得到論證時,我們也有理由推測,創業導向對團隊學習也能產生正向的影響。
另外一些學者也基于不同視角闡釋了團隊學習與團隊績效間的緊密聯系。部分學者從團隊學習強化了知識獲取能力的角度出發,如Lynn(1999)發現新產品開發團隊通過開展內部學習, 能夠更加準確地建立對客戶需求的認知, 促成團隊有效達成預期績效。Edmondson(2002)根據其對12支不同性質的真實團隊進行定性分析所得結果, 認為團隊學習通過加強個體成員間互動, 使得團隊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或開始新的行動, 進而提高了團隊績效。部分學者則從團隊學習提高了知識處理效率的角度出發, 例如Paulus(2000)以頭腦風暴團隊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差異性知識在團隊成員間的高頻次交換,強化了互動過程中知識的有效吸收與利用, 促進團隊獲得高水平的創新績效。這一結論同樣得到了相關研究證據的支持, 如Wong(2004)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團隊學習與團隊工作效率和創新績效產出密切相關。
基于上述分析與研究,本文認為團隊學習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起中介作用,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團隊學習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1.4 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的調節作用
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證實了創業導向對組織績效的積極影響, 但環境要素(包括動態性、多樣性、復雜性和產業特征)和組織要素(包括規模、結構、組織資源和文化)都會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今企業所處生存和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處于動態性環境中的創業企業往往會比在一個靜態環境中的創業企業更可能創造新產品,帶來高績效。環境動態性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背景因素。Gerstein & Reisman (1982)發現,創業導向型企業在環境動蕩時實施旨在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時績效表現非常好,而保守導向型企業則在環境穩態時實施旨在維持市場份額或收獲的戰略時都表現得非常好。Lumpkin & Dess(2001)對94家公司124位高管的實證研究表明,當環境趨于動態性時,超前行動與績效正相關;當環境趨于敵對性時,超前行動和積極競爭均與績效正相關。李正衛(2003)研究表明,環境動態性正向調節了組織學習與組織績效間關系。焦豪、周江華和謝振東(2007)在研究創業導向與績效關系時分析了環境動態性的調節作用,分別從顧客需求變化的速度、產品技術變化速度、政府政策變化速度和市場競爭程度三個方面來剖析環境動態性,結果顯示環境動態性調節了創業導向中的風險承擔性與績效間的關系。李憶和司有和(2008)將創新分為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 并分析了環境動態性和環境競爭性對創新與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發現只有環境競爭性對創新與績效關系有顯著的調節作用,而環境動態性的調節作用不顯著。這些研究在探討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時都考慮了環境動態性這個變量,但是很少有論及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團隊學習與團隊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相關的實證研究則更不多見。因而,本文將以實證研究的方式來探討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故提出以下假設:
H3:環境動態性可以正向調節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理論模型
2.1 樣本描述
本研究先后在上海、浙江、廣東等三個省選了20家企業45個團隊進行調研。樣本主要分布于醫藥、制造業、金融投資、服務業等多個行業,避免了因個別組織導致的情景局限。為了避免同方法偏差,本研究設計了兩種類型的問卷。一種問卷是由被調查團隊的領導者即團隊領導填寫,該問卷用于測量創業導向、環境動態性及團隊績效;另一種類型的問卷由該領導的直接下屬即員工填寫,該問卷用于測量團隊學習。共回收問卷250份,其中有效問卷202份,有效回收率為80.8%??偣舶?5個團隊,其中領導問卷45份,員工問卷157份。從人口統計特征來看,被調查樣本男性略多于女性;樣本年齡在20歲到35歲之間的比例最大(近70%);擁有??坪捅究茖W歷者居多(75.7%);同時在本公司工作2年到10年的比例最大(近88%)。樣本的覆蓋范圍廣泛,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2.2 研究測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均來自國內外較為成熟的量表,均采用Likert七點量表進行測量。
其中創業導向的測量采用Covin & Slevin(1989)編制的量表。共3個維度,9個題項,即創新性(3題)、超前行動性(3題)、風險承擔性(3題)。代表性的題目如: “總體來說,我們團隊注重以產品/服務擴大現有市場,而非以研發、創新提供新產品/服務”等,Cronbach α系數為0.934。
環境動態性的測量采用陳國權(2012)編制的量表,該量表在翻譯Miller(1987)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國情做了適當的修改,包含7個題項。代表性的題目如:“我們團隊競爭對手的行為變化快”,“我們團隊的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變化快”等,Cronbach α系數為0.916。
團隊學習的測量采用王莉紅、顧琴軒(2011)編制的量表,該量表翻譯了Edmondson(1999)中的團隊學習量表,也包含7個題項。代表性的題目如:“我們團隊定期找出改進工作流程的方法”,“我們團隊以私人方式處理意見分歧,而不是在團隊內一起討論”等,Cronbach α系數為0.745。
團隊績效的測量則采用了Zellmer-bruhn & Gibson(2006)編制的量表。該量表包含5個題項。代表性的題目如:“我們團隊實現了它的目標”,“我們團隊完成了它的任務”, Cronbach α系數為0.729。
2.3 信度和效度檢驗
(1)信度檢驗
本文采用SPSS18統計軟件對所回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四個變量的Cronbach α系數都達到了0.7的標準要求,各變量內部均表現出良好的一致性,量表非常穩定,通過了信度檢驗。
(2)效度檢驗
本研究所使用的變量量表均為國內外學者開發的權威且成熟的量表,在國內外的實證研究中被廣泛采用和重復檢驗,因此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同時,我們將收集到的樣本數據輸入到AMOS22軟件,獲得四個變量驗證性因子分析的各項擬合指標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項值都接近或達到標準值,因此認為四個變量均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通過了效度檢驗。

表1 四個變量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擬合指標統計
3.1 變量描述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及相關系數見表2。研究變量的相關性分析顯示,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相關關系在0.05水平上顯著,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假設1得到驗證。
3.2 中介作用
本研究使用由Preacher & Hayes(2008)提出的Bootstrap法對團隊學習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Bootstrap法近年來被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廣泛地應用于中介效應的檢驗。將團隊學習作為中介變量,創業導向作為自變量,團隊績效作為因變量進行Bootstrap法回歸后,樣本量選擇為5000,在95%的置信區間下,區間(LLCI=-0.1046,LUCI=-0.0019),不包含0,中介效應大小(a×b)為-0.031。自變量創業導向對中介變量團隊學習的影響大小為0.1331(a path, P<0.05);中介變量團隊學習對因變量團隊績效的影響大小為-0.2322(b path);加入中介變量團隊學習后,自變量創業導向對因變量團隊績效的總效應為0.1084(c path),在控制了中介變量團隊學習后,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的直接效應為0.1393(c’path, P<0.05),說明團隊學習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關系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22.3%。
3.3 調節作用
為了檢驗本研究提出的理論假設,我們將團隊績效作為因變量,將創業導向及環境動態性標準化處理以構筑交互項,同時加入團隊工作年限與團隊類型兩個變量作層次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創業導向對與環境動態性對團隊績效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模型3中創業導向與環境動態性交互的回歸效果是顯著的(B=0.154, β=0.373, P=0.042<0.05),說明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關系起調節作用。

表2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以及相關系數

表3 團隊學習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中介作用

表4 創業導向、團隊績效、環境動態性的多層線性回歸
為進一步顯示調節作用的模式,我們采用簡單斜率分析法進行分析,如圖2。可以看出,在環境動態性比較高的情況下,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的影響要比環境動態性比較低的時候強,H3得到驗證。

圖2 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本文對創業導向、團隊學習、環境動態性及團隊績效間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創業導向對團隊績效具有正向影響,團隊學習在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的作用中充當中介,且環境動態性對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間關系的調節作用顯著。
本研究的理論貢獻在于:首先,拓展了創業導向的研究層次,以往創業導向的研究基本集中于企業層面,而本篇文章研究了創業導向與團隊績效之間的關系;其次,在團隊的層面上,首次將團隊學習作為中介變量,環境動態性作為調節變量來研究。管理實踐上,當今中國社會處在經濟轉型、產業不斷升級換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因而企業中的團隊面臨著更多的動態變化、更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團隊要對環境中的變化給予足夠的關注,同時重視團隊學習,通過對外界環境的不斷感知與團隊自身的學習與反省能力來促使團隊產生創新,使自身能力與環境動態相匹配。
盡管本研究對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以下幾點仍存在不足:一是由于時間和經費的不足,及對企業中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調查樣本的困難性,本研究的樣本量不是很大,且調查的企業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深圳這些發達地區,可能代表性不夠;二是團隊學習、團隊績效的測量均是主觀測量,盡管這種主觀測量在行為科學中受到普遍認可和接受,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盡量考慮客觀測量條目;三是本文只是初步探索了創業導向整體上對團隊績效產生的影響,但由于創業導向的三個維度是獨立的,在之后的研究中,我們可以考慮每個維度對團隊績效產生的影響。
[1] Miller D,Friesen P H. 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3, 3: 1-25.
[2] Covin, J. G. & Slevin D. P.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9, 10(1): 75- 87.
[3] 李璟琰,焦豪. 創業導向與組織績效間關系實證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的中介效應[J].科研管理,2008(9),35-48.
[4] 李正衛. 動態環境條件下的組織學習與企業績效[D].杭州:浙江大學,2003.
[5] Miller, D.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3, 29(7):770- 91.
[6] Covin, J. G. & Slevin, D. P.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16(1):7- 25.
[7] Lumpkin, G. T. & Dess, G.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 73.
[8] JG Covin, MP Miles.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ursui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9,23(3):47-63.
[9] SA Zahra, AP Nielsen, WC Bogner.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J]. Entrepreneruship Theory & Practice, 1999(3):169-189.
[10] Stanley F.Slater, John C. Narv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 A Balanced Replication,2000,48(1):69-73.
[11] 范巍,王重鳴.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1087-1090.
[12] 焦豪,周江華,謝振東.創業導向與組織績效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環境動態性的調節效應[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28:70-76.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Team Performance
Zhang Minghui Tian Xinmin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ie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team performance in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It is found tha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has an positive effect on team performance. A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m learning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his survey expands the area of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from enterprise level to team level.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to the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eam learning;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eam performance
F270
A
1005-9679(2017)01-0056-05
張明慧,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田新民,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