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敏
摘要: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內在、最持久的精神要素。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決定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培育正確的價值觀,事關大學生的成長,高校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實效上下功夫。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主體地位;教育路徑
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內在、最持久的精神要素,在國家和民族價值體系中發揮著最本質、最具決定性的作用,“它反映了整體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傾向和總體發展路向,支撐和影響著社會上所有價值判斷”。黨的十八大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二十四字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提出了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案咝W鳛榱⒌聵淙说闹匾嚨?,有責任、有義務在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既是黨和人民賦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解決‘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重要內容。”在多元開放的社會,如何有效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復雜問題。
一、教育內容要找準大學生思想的共鳴點
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與師生座談時強調,“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習近平的這一重要思想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正是基于這一認識,《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選擇與此一階段相應的教育內容,是由人的接受能力決定的。即使在同一階段,也應根據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習近平指出,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這對教育內容的選擇,同樣具有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最終是要把價值觀轉化為日常的行為準則,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價值觀如果僅停留于認知層面,實際上就不能稱之為價值觀。所謂價值觀,不僅是對價值的看法,更是表現在具體行為中的價值傾向。王陽明所謂“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表達了這一層意思,惟有真行方是真知,知而不行,不可謂之真知。因此,我們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要善于選擇大學生深切關注的內容,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中?!蛾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堅持聯系實際,區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找準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做到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這一原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選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要找準與學生思想的共鳴點和利益的交匯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大學生的現實需要,這樣做就是“對象化”和“接地氣”。比如,新生剛剛入學,要結合入學教育,開展課堂紀律教育、文明就餐教育、文明宿舍教育、文明交通教育等,而對大三、大四的學生,可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敬業守法教育、團結協作教育等,這些都是大三、大四學生即將面臨的。根據學生實際需要選擇學生所關心的、能夠產生思想共鳴的教育內容,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最忌脫離實際,不著邊際,好高騖遠,使教育成了思想游戲。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某種意義說,就相當于儒家所謂的“修身”,其目的也在不斷提升人生境界。當然,由于核心價值觀不同,其所要達到的人生境界自然有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對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一切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當代文明成果的吸收與凝練,其所開顯之人生境界不是儒家所不能涵蓋的,但就其提升人生境界而言,同樣表現出了鮮明的人文關懷。
二、教育過程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價值觀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傳授。知識傳授,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為目的。而知識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原來的知識儲備,是接受新知識的前提,只要這些知識是正確的,相互之間就不會形成沖突。價值觀不同,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于別人的價值觀,而這些不同的價值觀不能簡單地以對與錯來加以區分,這就使價值觀教育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情況。不要說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即使是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其內部也存在若干不盡一致的價值理念,如儒家價值觀與道、佛的之別,漢族價值觀與其他少數民族之別,但不同國家、民族的價值觀并不總是沖突和對立的,相互之間在價值認同上也有一致性,這是國家、民族以及個人之間交流與融通的基礎。
因為價值觀的復雜性,使價值觀教育也顯得異常復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并不是要以之取代其他價值觀,而是要在國家、民族基本價值理念上達成一致,以形成國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與各民族、各階層的價值理念是一致的,故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接受,這從其提出后得到社會各階層、各民族的積極響可以看出。這就從內容上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基本保證。
大學生因民族、地域、家庭等因素的不同,在價值觀方面可能會存在各種差異,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還存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沖突的不和諧現象,但這就是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環境。在特殊情況下,思想是需要灌輸的,但一個更為現實的情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總體上是不可能與大學生的當下價值觀形成激烈沖突的,這就為選擇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可能。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要用先進的價值理念影響、教育學生,使之化為指導日常行為的規則,成為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內化”最關鍵。所謂內化,就是把外在于自己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東西。價值觀教育,無論采取什么方法、手段,其成功與否,都取決于內化的程度。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教育多年,其基本價值理念應該與社會主義價值觀是一致的,他們可以通過自覺認知,達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價值理念,外化為自覺行為。因此,在教育方式上,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在教育過程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當然,關于灌輸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不能簡單地予以否認,事實上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不管承認與否,灌輸仍在大行其道。價值觀教育,也會存在灌輸現象,當教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已形成的價值觀相悖而難以被接受時,往往會采取這種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是洗腦,其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通過理想信念、社會規則、道德規范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中國人,這里所蘊含的期盼與關切,能夠得到具有較高認知能力的大學生的理解與接受,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必須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大學生自覺奉行的價值理念。
三、方法上要重視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相信大學生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能夠完成自我教育。學校是對大學生開展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并不完全是教師直接教育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影響的結果。因此,價值觀教育要注重良好氛圍的營造。
一是各科教學要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這種效果的取得莫過于環境的熏陶。在各科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有意識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皾B透”就是把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自然地融入到教學中,使其與教學內容渾然一體,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皾B透”的理想狀態是,大學生在學習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不是把一些不屬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東西硬塞到課堂教學中來,而是寓教于學,教書與育人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有人擔心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耽誤課程教學內容的完成,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種情況,如果存在這種情況,那說明,教育與教學是脫離的,是不相融的。恰當地教育,不僅不會對課堂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是思政課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用好這個陣地。目前,在思政課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開設專章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課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三是通過實踐環節開展教育。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取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以講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深切體會學生感受,轉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被動聽講的狀態,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學校要對教學評價內容作出調整,把學生參與和教學效果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以推動教學模式轉變。
三是要營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核心價值觀教育事關學生的成長,高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黨委要制定詳細的教育規劃,并安排落實,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外,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引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加強宣傳。在校園報刊、宣傳欄設置專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系列宣講活動,宣染、營造氛圍。第二,加強校園環境治理。要通過集中治理,清除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和諧的物事,凈化校園環境,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條件。第三,結合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教育,如演講、征文、歌詠等比賽,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評比活動,節日主題教育活動,等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2]石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4.
[3]宋文生.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三個維度[J].中國高等教育,2014(19).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關懷倫理視域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710016)。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