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賽紅
摘 要:文章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出發,闡述英語閱讀中核心詞匯篩選、語句聯系、類文關聯等閱讀方法的運用對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透過關聯關系的分析,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探知,主動靈活運用英語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和主動表達。
關鍵詞:關聯;高中英語;閱讀;詞匯;語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5-0097-01
法國學者斯波伯(Sperber)和英國學者威爾遜(Wilson)于1986年提出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認為人們識記中的已有信息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與場合、情境、語境等有一定的聯系。該理論的運用,能使得學生從相應的閱讀素材中獲得有效核心信息,便于學生在主動靈活運用中強化感悟,增強體驗。從詞匯出發,引出與之相關聯的信息,突出以點帶面;注重語句關聯,找出相應的語境與信息,能使得彼此聯系更加緊密;關注類文閱讀指導,利于學生在觸類旁通的過程中產生自覺的舉一反三的學習激情,增強理解感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一、篩選詞匯,發現核心信息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揣摩詞匯發現其中的內涵,對準確把握語篇所表達主旨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特別是一些具有核心要義的詞匯,往往對理解整個語篇的內容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如表示否定、時間、地點的詞匯,能從中發現更多的關聯信息,便于學生在整理運用的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學生通過篩選詞匯主動聯想,使之關聯成為語句、語段等,更能強化感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 up for your health”閱讀指導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comedy、health、comedian、Billy Crystal、laughter等詞匯,建議學生思考: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From Billy Crystals work, what did we get? What did we get from laughter?幫助他們從相應的詞匯信息中摘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結合語篇題目,圍繞其中的一些語句進行深入交流,幫助他們從相關的詞匯信息中串聯起一定的表達內容。
鼓勵學生自我篩選相應的詞匯,引導他們從相應的表達信息中發現一定的內容,能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深入理解語句、語段。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找出相應的詞匯,多給他們更多的自我研讀機會,讓他們在由此及彼的過程中整合資源,形成一定的理解聯系整體。
二、聯系語句,把握語境內涵
英語閱讀是學生在找出彼此聯系語境中去偽存真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和文本、作者、人物深入對話的過程,而這種對話勢必需要一定的語境氛圍和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學生在準確把握相關信息要點的基礎上獲得理解靈感和語感。聯系語句過程,也是學生理解感悟不斷豐富和拓展的過程。例如,在模塊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學中,教師不妨根據每一段的首句,建議學生從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的角度深入理解阿司匹林和盤尼西林的來源,建議學生圍繞“The value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從相應的語句中發現更多富有深刻內涵意義的語句。有的學生以相應的語句為聯系點,圍繞“What did I find in the article”主動摘錄篩選出相關的信息,從語段中理解表達內涵,有的同學從語句在語段中的結構把握其在謀篇布局中的作用,深入探知相應的內容和意義。
教師從語句聯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其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強化理解,更利于增強學生感悟文章的能力。聯系語句,能使得學生在前后語境的關聯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線索,在深入互動交流中獲得更多思維靈感。
三、類文拓展,觸類旁通
從相關的類文中找出與之相應的語篇內容,能使得語篇閱讀教學富有廣度和深度,使拓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借助類文的關聯指導閱讀,能使得學生在搜集更多相應的閱讀信息資料過程中找到閱讀理解“同感”。
類文拓展運用能讓學生的整體理解更有全面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模塊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閱讀中,教師不妨給學生推薦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讓學生在深入觸摸作者心理世界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細膩、純真的認知體驗。借助這樣的類文關聯閱讀,能使得學生對“Why did the old blind man do that”的理解更為深刻。
類文關聯運用,讓語篇在彼此聯系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切入點和生成點,讓學生在彼此備受關注的過程中發現有效主旨。教師應多為學生精挑細選相應的語篇,幫助他們從相關的閱讀指導中獲得豐富認知,使得閱讀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的萬花筒。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關聯理論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能使得學生在主動篩選有效信息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深刻認知體驗,便于他們在深入理解運用的過程中形成敏銳語感和豐富積淀。走出“以本為本”的單一學習模式。教師要多指導學生從相關的詞匯信息中“浮想聯翩”,定能使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更加豐富、更加準確,利于學生在彼此關聯的過程中找到不一樣的感覺,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曉蓮.從關聯理論的角度探求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D].西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