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競
摘 要 在國際警務合作加深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國際警務合作人才培養也面臨新的挑戰。本文探討現今的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開展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3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 police academy international polic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c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international police;teaching mode; practice research
在各個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水平向縱深持續發展的國際大環境下,各國在收獲著打開國門、加強合作帶來的種種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國家間司法體制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實現的困難性,跨越國境實施危害極大的跨國犯罪和國際犯罪,對國際社會帶來極大的沖擊。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性犯罪活動,各個國家必須要通力合作,開展積極有效的國際警務執法合作。但是,要想實現高效的國際警務合作,必須要關注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保障因素——能夠進行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高素質執法人員。在這樣一個現實的背景要求下,公安院校的相關教學工作目標就是要結合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實戰需求,培養出國際化、高素質的復合型執法人員,從而有效打擊跨國犯罪與國際犯罪,維護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本文著重從以上的教學目標角度出發,探討新形勢下的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為探索出符合實戰需求的、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教學模式提供有效參考。
1 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分析以及存在的問題
湖北警官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在英語(國際警務方向)專業中開設了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旨在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該專業的學生能夠系統了解目前國際警務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和趨勢,掌握有效開展國際警務交流與合作所需要的各種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教學的核心放在學生熟悉國際警務合作中核心領域的基本知識、牢固掌握相關適用的法律法規、國際慣例以及國際禮儀,從而確保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順利開展等方面。雖然教師在該系列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系統連貫性,從而導致實際教學工作存在較大的困難。我院于2013年開設英語(國際警務方向)專業,在專業課程建設過程中,也是處于摸索創新階段。目前,我院國際警務專業課程設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該專業學生在大學前四個學期主要是注重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所以國際警務相關專業課程就主要安排在后四個學期。從而導致的問題就是國際警務方向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同時進行。由于沒有充分儲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導致教師在進行某些專業課程教學過程只能邊補邊講,教學難度加大,教學效果難以保障。
(2)在國際警務專業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被激發,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國際警務專業課程的特性,專業課程內容繁雜,專業性強,但是課時有限,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直接導致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不足,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3)專業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實踐教學機會的缺失,專業課程教學設置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課程較為匱乏,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難以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生們無法通過實踐課程來充分應用國際警務執法合作中所需要的警務專業知識和技能,也無法在實際操練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技能,課堂教學內容也得不到充分驗證。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往往空有理論,但在語言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方面卻無法適應工作需要。
2 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討
國際警務是一個新興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專業,專業課程學習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國際警務合作的現狀、發展趨勢,提高他們的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實際操作技能,以便能夠將過硬的專業知識以及執法能力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對我院英語(國際警務方向)專業的本科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廣泛性及復雜性,實現有效的國際警務執法合作,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與外事交往能力,也要具備分析和解決實際存在的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問題的能力,實現高效的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國犯罪以及國際犯罪。為了適應國際警務執法人才培養需要,對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在我院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探索出一些重要的教學改革措施:
(1)課堂教學和微課教學的無縫對接。國際警務合作是一項新興的警務活動,從學科視野來分析,它融合了法學、外交學、犯罪學、行政管理學、刑事偵查學、公共關系學、語言學等學科理論與知識,其特點為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①在對國際警務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運用新興的教學手段——微課予以補充完善。微課是綜合了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的用于教學的視頻,它圍繞教學內容中的某一個知識點,時間長度控制在10分鐘左右,可以通過在線播放等方式,供學習者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教師進行教學觀摩和教學反思。②通過微課的定義,我們能夠發現: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在國際警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微課具有獨特的價值。第一,它可以把繁復的教學內容拓展到線上課下。對于國際警務這種專業跨度大、內容繁雜的新專業來說,微課就能延伸授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第二,它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微課作為一個新型的授課模式,它具有獨特的教學優勢:學生可以在任意的時間與地點進行線上學習,并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課程內容。并且微課的制作結合了多種類型的素材,如視音頻、文本等,能夠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習效果。
(2)拋錨式教學模式的試用與推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今的國際警務專業人才培養。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出一批批能夠高效開展國際警務合作的實戰型高素質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大力推行新的教學模式——拋錨式教學。拋錨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動機,并通過鑲嵌式教學以及合作學習,親身體驗從識別目標、提出目標并達到目標的全過程。③由于拋錨式教學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所以,運用“拋錨式”教學模式進行國際警務專業課程的實例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其一,通過該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實際案例情景下,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所學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與理解,繼而牢固掌握重要知識點,并能舉一反三,運用到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其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協作意識及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提升。眾所周知,在國際警務合作過程中,執法人員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拋錨式教學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機會去鍛煉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總而言之,拋錨式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國際警務合作過程中情境和實際操練機會,使得他們對國際警務合作的流程以及基本問題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鍛煉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內教學與實踐教學互為補充。國際警務專業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夠順利開展國際警務執法合作的專業型、實操型人才。在這種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要充分地體現出實踐性特點,在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培養他們處理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實務的專業技能。因此,實操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國際警務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應得以改革,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為了滿足國際警務合作的實際人才需求,必須要調整現有的課程設置,加強學生警務實踐環節,并開展與實踐相配套的實訓教學。因為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執法知識應用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將所學專業知識內化為實際執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在實訓教學中,實訓教學流程與教學內容設計至關重要,是確保實訓順利開展的關鍵要素,是保證學生通過實訓提高能力的重要前提。筆者認為一個合格的實訓教學設計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充分結合公安實戰部門的實際工作內容,并符合公安實戰部門對國際警務合作執法人員的實際需求;第二,要注重實訓教學內容的知識性與啟發性,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過程中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并結合實踐過程中面臨的真實案例深刻地掌握知識要點,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把這些知識要點內化為自己的實戰技能。總之,在設計好實訓內容的前提下,加強學生在公安實戰部門的警務實踐,學生才能夠真正獲得從事國際警務執法合作所需要的執法技能。
項目來源:湖北警官學院院級項目“國際警務方向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
注釋
① 高虎. 國際警務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公安教育,2010(1):61-64.
② 唐燕兒. 微課的優勢與課程發展——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14(6):84-87.
③ 賈夢霞. 拋錨式教學模式在文秘英語實踐課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