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民間投融資發展活躍,民間金融的發展有利于彌補我國長期以來由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的不足,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同時,民間金融在我國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民間金融長期在我國處于一個金融監管體系之外,長期帶著“非法”的標簽,因此實證研究分析我國民間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實證研究發現民間金融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對正規金融機構的發展起到促進和補充的作用。
【關鍵詞】民間投融資 風險 金融機構
一、研究背景
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30對年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長期持續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金融業在此期間也得到快速長足的發展,并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極大貢獻。盡管金融業快速的發展,但金融資源配置與實體經濟結構極不對稱,正規金融機構及金融制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我國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民間金融的存在和發展有力支持了民營經濟、中微小企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金融的改革關乎國計民生,而了解民間投融資對于未來十三五金融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創新地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有點難以辦到,但萬眾創新卻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許多創新往往是生產生活當中的副產品,對我國民間投融資的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后的發展或對以后我國金融業的創新又或其它行業的創新有著一定的意義也未可知。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對于民間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民間金融的界定以及其不同于正規金融的特點。Isaehsen(1980)在文章中國對民間金融進行了重新的定義,認為民間金融是一種降低了交易費用的融資形式,同時強調正規金融會產生高的交易費用,通過民間金融這種融資形式可以很好的降低交易費用。麥金農和肖(1988)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進行長期的研究分析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政府對金融的過多干預使得金融體系的發展受到了抑制,由于正規金融體系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從而民間金融獲得了充分生長的土壤,補充了正規金融缺失的空位。Wdruff(2001)認為民間金融除了相對于正規金融機構有著交易費用低的優點外,民間金融在明晰雙方各自權利義務的前提條件下還有著靈活有彈性的優點,能根據不同形式處理不同問題。
(二)國內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對民間金融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張勝林(2002)在理論上界定民間金融市值不受正規監管的金融機構。高小瓊(2004)認為所謂的民間金融是指民間自發形成的非正規的金融形式。李富國等(2005)指出民間金融的非正規是處于一種無監管的“地下”狀態,是違法的。官兵(2005)在類別上對民間金融的形式進行了概括認為民間金融包括:集資、典當、銀背、私人錢莊、合會等形式。周素彥(2005)對民間金融進去了區分,把民間金融分為原始和高級兩種形式,原始形式是指直接借貸,而高級形式是指通過民間金融機構進行。陳經偉(2005)則對民間金融的模式進行了區分,認為民間金融有四種模式,既“一對一”、“多對一”、“互助”和“本外幣互換”四種模式。
三、民間投融資與金融發展的關系實證分析
民間投融資與金融發展的關系實證分析。指標的選取金融的發展參考麥金農使用M2/GDP的數值來表示金融的深化程度既金融的發展程度,這里用MG表示,民間投融資的話則選取非金融機構的融資量增長率作為衡量標準,選取非金融機構的融資量增長率可以有效衡量民間投融資的發展情況,在這里用FJZ來表示。數據見下表:從結果可以看出民間投融資與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且與滯后一二期的經濟發展也有較強的關系,這可以看出民間金融的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五、結論
通過本文對民間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實證研究得出,在市場經濟制度下,民間金融是無可或缺的市場要素,無論怎么樣的制度設計使得正規的金融機構具有強大的排他性或者進入門檻高,民間金融不可能因此而自滅,對民間金融進行強烈的管制限制是沒有意義的,這只會導致民間金融從明到暗,這反而本末倒置。政府需要做的是在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前提下,從法律和制度上完善金融制度,積極發揮和擴大正規金融的主體能力,同時發揮出民間金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要素市場,加強引導和在法律保護上加以明確和完善,使其市場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黃孟復.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調查[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276.
[2]World Bank.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 s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four African countries.Finding:Africa Region,January1997,No.97.
[3]王建文.論中國借貸存在的依據、問題及規制路徑[J].重慶大學學報,2013(19),25-30.
[4]張維迎.臺灣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及金融體系.臺灣經濟與大陸經濟改革.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13.
作者簡介:徐鼎(1992-),漢族,貴州畢節,就讀于貴州大學,專業:金融學,研究方向:金融理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