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李娜
車市爆發“洪荒之力”為何新能源目標無法確定?
撰文/N.E.S 李娜
2016年新能源車市全年成績已經出爐,面對業界對該市場產銷量的各種質疑,也終于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據中汽協的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實現51.7萬輛和50.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7%和53%。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查騙補、測電池、出目錄、定標準等一些列事件,讓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倍感疲憊。不過,即便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去年新能源車市的成績卻超乎我們的想象。

回顧2016年新能源車市月度成績,銷量起伏不定,年中和年末分別出現了銷量高峰。其中,2月份銷量最低,僅為1.4萬輛。這一數字較12月份的10.4萬輛銷量相比,足足相差了9萬輛。此外,市場增速也明顯低于預期。

早在2016年年初,中汽協曾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萬輛,較2015年提高一倍。不過,很快這一數據便縮減20萬輛至50萬輛。據中汽協表示,這是基于市場發展情況而預測的數字。不過,隨著市場進入第四季度,業內人士對50萬輛的銷量也表示質疑。
實際上,2016年新能源車市之所以超額完成目標,主要歸功于第四季度市場的大爆發,11月份市場已經回暖明顯,到了12月份,產銷分別達到8.9萬輛和10.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23.3%和59.4%,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商用車銷量高達5.7萬輛,環比上升196.4%;乘用車銷量達到4.7萬輛,環比上漲2%。由此可見,由于年底前商用車銷量的激增帶動了新能源車市整體上漲。
在新能源車市起伏不定的前提下,對于明顯超過市場預期的成績,確實感到不小的意外。因此,業界對于2017年的銷量目標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不過,在1月份召開的中汽協月度產銷信息會上,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目標卻遲遲未透露。對此,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表示:“近期,新能源車市面臨著補貼退坡、車型重申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銷量的預測。此外,今年車市或將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導致預期難以捉摸。”
不得不說,去年新能源車市展開了一系列的“肅清”行動,同時政策也飄忽不定,導致企業人心惶惶。直到去年底,新的補貼調整政策才出臺,這無疑給企業造成不小的壓力。轉眼新年伊始,前五批新能源車型目錄要求重申,這一要求被業界視為新年市場整治活動的“第一槍”。因此,對于2017年的產銷預期,很多車企向《新能源汽車新聞》表示,暫時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在這樣的前提下,對于今年車市的整體銷量目標,也變得更加不確定。
不過,據姚杰透露,或許在今年2月份,或將明確市場預期。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對于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將在去年成績基礎上實現高增長。

雖然業界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一事早有準備,不過面對突然銳減4.4萬元補貼款,著實有些吃驚。中汽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紹明表示:“新能源汽車迎來飛速發展的2015、2016年之后,將在2017年面臨后補貼時代的真正考驗。”
在1月份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新能源車企們也針對補貼調整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劃。從原本的技術創新,轉為通過多重手段減低成本,逐漸擺脫企業對補貼的依賴。可以說,由于補貼退坡政策的實施,促進企業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這種機制不僅僅針對整車企業,對新能源上下游企業也存在諸多考驗。其中,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而言,須要提升能量密度,加大產能,并通過自動化生產,保證電池性能的一致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充電聯盟理事長董揚表示:“預計動力電池成本每年下降30%。”
面對補貼退坡政策,不難預計,車企或將“放大招”進而刺激市場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底政策頻發,或將導致今年初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波動。可以預見的是,即便市場遭遇多番動蕩,今年新能源車市高增長態勢仍會繼續保持。隨著車市的重新洗牌,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將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