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喻瑩,孫鴻燕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研究進展
唐喻瑩,孫鴻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化教育的發展,健康管理的重心正在從醫院向家庭和社區轉移,從疾病的治療向疾病的預防轉變。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研究目前正受到各學科的重視,現就我國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總結其應用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微信;延續護理;健康教育;社區護理;跨學科;醫療環境
美國老年病協會將延續護理定義為: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以確保病人在不同健康照護場所(如從醫院到家庭)或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院的不同科室)之間轉移時,所接受到照護具有協作性與連續性,預防或減少病人健康狀況的惡化[1]。國外延續護理經過2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成果和指導模式。在我國,延續護理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延續護理的形式包括出院指導、家庭訪視[2]、電話隨訪[2]、開設護士門診[3]、成立延續護理中心[4]。每種延續護理方法都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家庭隨訪、護士門診、延續護理中心雖然可以面對面、直觀地對病人進行護理,但距離限制了其發展。電話隨訪解決了距離問題,但缺乏圖像資料,不夠直觀。出院指導雖然可以面對面,也沒有距離限制,但時間倉促且缺乏連續性。在發達國家,利用網絡進行遠程醫療咨詢、遠程會診和健康教育已成為普遍手段[5-6]。在我國,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平臺已成為最熱門的網絡社交平臺,在不產生額外費用、不占用大量物力和精力的前提下,兼有語言、文字、圖像、視頻等功能,又有著簡單、經濟、實用、豐富等優點。因此,基于微信平臺延續護理的研究目前正受到各學科的重視,相關的研究已在各大醫院開展。現就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我國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總結其應用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個提供即時通訊的免費app,可通過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快速發送免費語音、文字、視頻、圖片。截至2013年10月24日,騰訊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在我國,將微信技術應用于延續護理的研究開始于2012年初,其中開展比較早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是利用微信平臺對支氣管哮喘患兒進行出院后的延續護理[7],該項目開展時間為2012年1月—2013年6月,該研究主要是利用微信平臺提供咨詢、預約、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病情訪視等項目,觀察患兒哮喘控制測試評分、最大呼氣流量中最高峰值流速、哮喘加急次數及住院次數、患兒家長滿意度,結果顯示微信組效果較好。微信平臺應用于我國延續護理的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微信平臺同延續護理結合的研究陸續在內科、外科、婦產科等科室開展起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組建微信延續護理平臺及團隊 申請微信公眾號,建立與主題相關的論壇。由年資高的護士、醫生組成團隊,團隊成員均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表達能力,熟練掌握微信各項功能及疾病相關治療護理知識。醫生、護士、病人及病人家屬間建立與主題相關的微信群。微信延續護理小組成員每周保證一定的在線時間,接受病人關于疾病的咨詢,以及解答病人的共性問題。對于一定時間未出現在群聊中的病人,護士則打電話聯系,告知參與的意義,鼓勵其參與。
2.2 與病人建立聯系 將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的二維碼和功能介紹印在一張卡片上,由護士介紹給病人,告知兩者的服務目的及使用方法,幫助病人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加入微信群,教會病人或家屬使用。
2.3 論壇的功能及知識的推送 微信公眾平臺每天或每隔幾天會發送疾病相關的知識或知識鏈接,推送的形式包括圖片、文字、語音、視頻。所有的推送內容由醫生、護士共同編寫,并經專家審核后發送。整個推送過程由高年資護士監督。
3.1 內科方面 內科疾病不僅發病原因復雜,病情變化多端,而且復發率高、病程較長。大多數病人出院后較少與醫護人員溝通,或是病情反復喪失治療信心,又或是怕麻煩而拒絕復診等原因造成疾病復發或惡化。微信平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醫務人員可以通過微信平臺以語音、文字等形式與病人進行交流,即使不在線,也可以以留言的形式與病人建立有效的溝通。徐璐等[8]以病人需求為導向,利用微信平臺開展風濕免疫疾病出院病人的延續護理,在按時復診率、遵醫囑率、知識掌握度、滿意度上均取得一定成效,按時復診率由82.0%升至96.6%;遵醫囑率由出院時93.8%上升到出院后6個月的98.5%;對風濕免疫疾病知識的掌握度由出院時的84.9%上升到出院后6個月的96.3%;出院時滿意度為94.1%,出院后6個月為97.8%。王麗娟等[9]對出院2型糖尿病病人進行微信教育,3個月后病人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顯著低于出院前。Liu等[10]研究顯示:利用微信平臺為支氣管哮喘出院病人行延續護理,可提高激素治療的依從性、哮喘控制效果和病人生活質量。胡竹芳等[11]研究指出利用微信對強直性脊柱炎出院病人進行延續護理,出院后3個月焦慮及抑郁程度,服藥、康復鍛煉、治療依從性,疼痛評分,晨僵時間,胸廓擴張度等方面試驗組優于對照組。部分內科疾病病人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院外帶病生存,微信能更好地幫助病人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內科疾病復發次數和并發癥的出現,能緩解病情,提高治療效果。
3.2 外科方面 外科疾病往往癥狀明顯,病情危急,需要手術治療。術后病人仍需要借助藥物、物理康復等方式恢復,但由于大部分健康問題在病人住院期間就已好轉,出院后病人往往忽略后期康復治療的重要性,造成疾病遷延反復或惡化。此外,如截肢、眼球摘除等破壞性手術容易導致病人產生自卑、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通過微信這種功能強大且普及面廣的通訊平臺,利用微信文字、圖片、語音等功能可以個性化地幫助病人術后康復,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及病人之間交流,開導病人,使其正確地面對人生,減少術后抑郁的發生。宋宏[12]在常規電話隨訪、病友聯誼會等延續護理基礎上,聯合微信平臺對直腸癌根治術后病人實施延續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我效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Kang等[13]通過微信提醒和指導腸鏡病人做腸道準備,結果顯示試驗組腸道準備充分率、盲腸插管率、腺瘤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李瑛等[14]利用微信群對腎移植出院病人行延續護理,研究顯示觀察組病人服藥復診依從性、自我防護性均優于對照組,能幫助病人有效避免腎移植術后影響長期存活的各種危險因素。焦永倩等[15]基于微信平臺對乳腺癌根治術出院病人進行延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乳腺癌病人生活滿意度和總體健康狀況較出院時有明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尤其是在軀體狀況、自我形象接納、康復依從性、疲勞癥狀減退方面效果較好。傳統延續護理缺乏實時性、不間斷性,而微信平臺延續護理通過公眾平臺推送相關內容,簡便快捷、受限制少、針對性強、成本低廉,也大大節省了護理管理的人力、時間及費用,為外科術后病人提供了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實現了無縫式護理服務過程。
3.3 兒科方面 兒科疾病由于病人年齡小,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生活方式相對單一,同病種復發率較高。加之患兒家屬對兒童健康保健及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相對較低。當患兒出現病情復發或懷疑復發時,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法,因此在臨床上出現同病再就診率及住院率較高。利用微信平臺廣泛地建立患兒家屬與護理人員溝通的有效橋梁,對家屬宣傳兒童健康保健及護理知識,對家長的疑問進行解答,同時通過微信平臺傳播疾病預防的方法,能降低患兒就診率和住院率。Zhao等[16]利用微信平臺為新生兒父母宣傳新生兒保健知識,觀察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結果顯示通過微信平臺能改善新生兒的保健情況,增加丙苯酮酸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癥、聽力、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等篩查接受率,使新生兒出生28 d后體重增長率提高。通過微信平臺能增加家長的護理知識,從而促進新生兒體重增長,預防疾病的發生,減少新生兒的患病率。姜征等[17]研究發現:微信互動式教育能促進低出生體重兒父母參與健康教育,其患兒體重恢復時間明顯縮短、病菌感染率降低、神經行為能力明顯增強。王小娟等[18]開展了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網絡隨訪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家長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兒體格及智力發育情況優于對照組。此外,鐘春蘭[19]研究發現:在病房教育的基礎上加上微信教育,病人的護理滿意度升高,護理糾紛發生率降低,健康教育知曉度明顯增加。患兒父母大多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較強,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智能手機的推廣,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更符合網絡環境下年輕人通過手機客戶端學習和獲取信息的習慣。患兒父母均為當今社會的主力軍,除了照顧患兒,還要完成繁雜的工作。而微信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利用微信進行延續護理可以突破時間、空間、人力的限制,只要掌握了微信的使用功能,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平臺上的文字、視頻、語音、圖片等進行反復學習、隨時觀看,有利于患兒家長兒科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提高。
3.4 婦產科方面 孕產婦是一個特殊群體,個體化差異較明顯。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亦不同,在妊娠的不同時期,孕婦的癥狀、治療方案、護理措施都不同。但部分孕產婦缺乏孕期保健及產褥期知識,嚴重威脅著母嬰健康。利用微信平臺可以將孕期保健、產后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知識以通俗易懂的圖片、文字、語音傳達給孕產婦,讓其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不僅可以提高母嬰的身心健康,還能拉近醫患之間的關系,提高病人滿意度。曹福林[20]在家訪式延續護理的基礎上聯合微信對產褥期產婦行延續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在急性乳腺炎、痔瘡、肛裂、便秘、切口愈合不良等方面的健康問題明顯少于對照組,新生兒腹瀉、臀紅、臍帶脫落延遲、鵝口瘡、黃疸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楊夫艷等[21]開展微信群模式的家庭病床對妊娠期糖尿病(GDM)管理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GDM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GDM孕婦早產率、巨大兒產出率、新生兒窒息的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有利于GDM孕婦血糖的自我管理、降低GDM孕婦及圍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節約醫療資源和醫療費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關麗麗等[22]研究顯示:利用微信管理平臺傳播孕婦孕期知識,有助于孕婦掌握孕期知識、緩解孕婦情緒、優化妊娠結局。妊娠期婦女由于身體的變化往往會出現各種身心不適,大部分孕婦對妊娠期保健知識似懂非懂[23],僅靠產前檢查進行妊娠咨詢,但孕期產前檢查時間的有效性及間隔性導致病人的不適和疑慮得不到及時解答,微信其操作簡便性及訊息實時性能彌補目前產前檢查的不足,提高孕婦妊娠期的自我管理。
4.1 缺乏跨學科團隊交叉合作 目前,我國延續護理的實施以護理人員為主,臨床醫師參與率低[24],康復技師、營養師、藥劑師參與的報道更少。延續護理小組通過微信解決病人治療、康復、營養、藥物使用等方面的專業性較差,這樣勢必會降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效果及病人的滿意度。因此,未來應擴大微信團隊成員組成結構,利用軟件自動對病人提出問題的關鍵詞進行提煉,并配備延續護理團隊的相關專業人員,從而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4.2 缺乏法規制度及財政補助 目前在我國延續護理仍處于起步階段,延續護理服務體系不夠完善[25]。如今開展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其平臺的建立及維護大多由科室各自承擔,且大部分延續護理工作由醫生、護士利用個人的休息時間來完成,需要一定的奉獻精神,尚沒有合理的經濟補償和一定的精神鼓勵,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發展。若相關部門能重視此項工作,建立相關的法制制度和財政補償機制,投入經費或納入醫保范圍,提供微信平臺適當的維持基金或給予團隊成員恰當的經濟補償和精神鼓勵,能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以保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工作的開展。
4.3 缺乏誠信合作的醫療環境 近年來,醫療糾紛數量逐年增多,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加之媒體不懂醫學、不明真相盲目報道,醫患環境愈加惡化。2002年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由于引發的爭議和負面影響不斷,2009年《侵權責任法》對“舉證責任倒置”做出部分調整,即“誰主張誰舉證”[26],即病人對于醫療糾紛也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除了病人自身外,其家屬也可以參與。如今醫患矛盾突出,通過微信平臺傳播的信息更須謹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更可作為病人舉證的證據。加之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財政制度和跨學科的延續護理團隊,使得醫務人員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實施上更顯得畏首畏尾。
除此以外,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實施也依賴于電腦、智能手機及網絡環境,因此存在一定的限制,它更符合網絡環境下年輕的病人或家屬學習和獲取醫學知識的習慣。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以文字表達為主,缺乏面對面的交流和觀察,病人和家屬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各不相同,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偏差,會影響延續護理團隊成員的判斷和延續護理的效果。微信公眾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年齡過大、教育程度太低或沒有智能手機的病人難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流,這些都制約著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的發展。
出院病人沒有醫務人員長期的專業性指導和督促,病人主動的行為改變和康復依從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操作簡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將健康宣教知識以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使得健康教育內容可以更直觀、更人性化地展現給病人,改變了以往多種信息融合的單純的口頭和書面指導的綜合指導方式[27],而且其信息傳播呈病毒增殖式擴散。病人及家屬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反復閱讀、隨時觀看,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彌補了出院宣教時間倉促的不足,擴展了延續護理的方法和深度。與此同時,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還存在一些問題:缺乏跨學科團隊交叉合作、缺乏法規制度及財政補助、缺乏誠信合作的醫療環境、受智能設備及網絡環境的限制等。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將“互聯網+”益民服務作為重點內容之一,指出鼓勵互聯網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提高重大疾病的防控能力[28]。隨著國家的重視、政府的主導和醫務人員的齊心協力,醫療衛生條件將不斷改善,衛生法律制度將不斷完善,移動通信技術將不斷發展,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1] Mph Eacm,Mba Cbmm.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4,51(4):556-557.
[2] 毛惠娜,邢譽,王曉陽.初產婦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14):73-74.
[3] 黃葉莉,蔡偉萍,王文珍,等.我院開設專科護理門診的實踐與成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8):67-68.
[4] 李善玲,劉清華,黃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親情化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1,26(3):74-76.
[5] Huang W,El-Darzi E,Chountas P,etal.Agent-based models for community care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M].3rd.Intelligent Systems,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2006:278-283.
[6] Fernandez-Luque L,Karlsen R,Krogstad T,etal.Personalized health applications in the web 2.0:the emergence of a new approach[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 Biology Society,2010:1053-1056.
[7] 周琦,沈彩琴,匡曉紅.支氣管哮喘患兒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8):49-51.
[8] 徐璐,胡竹芳.基于微信平臺為風濕免疫疾病出院患者提供延續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18):70-71.
[9] 王麗娟,高俊香,康爍,等.微信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4A):1211-1213.
[10] Liu S,Wang X,Jiang X,etal.The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by inhaling corticosteroids using the micro letter platform[J].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2015,30(19):1737-1739.
[11] 胡竹芳,萬承賢,徐璐,等.運用微信對強直性脊柱炎出院患者行延續護理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5-178.
[12] 宋宏.微信平臺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5,30(22):86-88.
[13] Kang X,Zhao L,Leung F,etal.Delivery of instructions via mobile social media app increases quality of bowel preparation[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2015,14(3):423;429-435.
[14] 李瑛,楊佳.腎友之家利用微信群對腎移植患者進行出院隨訪的體會[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5(12):110-111.
[15] 焦永倩,張曉燕,司俊芳.基于微信平臺對乳腺癌根治術出院患者自我形象接納效果研究[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3):605-606.
[16] Zhao Q,Sun Z,Department MN.The disseminative effort of newborn care knowledge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5,23(8):888-890.
[17] 姜征,張松清.微信互動式健康教育對出院后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下旬刊),2016(1):150-151.
[18] 王小娟,劉曉梅,韓宇楓,等.微信平臺在早產兒出院隨訪干預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30-132.
[19] 鐘春蘭.微信在兒科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02-104.
[20] 曹福林.微信聯合家訪對產褥期產婦行延續護理的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2):182-184.
[21] 楊夫艷,衛中慶,胡懷寧,等.微信群模式家庭病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效果[J].江蘇醫藥,2015,41(11): 1332-1334.
[22] 關麗麗,王英華.微信群平臺在孕婦孕期產前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2):1147-1149.
[23] 蔡佳,蔡敏蘭.妊娠期婦女產前檢查現狀及需求調查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8):90-91.
[24] Wang SY,Shu HX,Yi GLV,etal.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in continued-nursing for discharged patients[J].Nursing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2009,26(2A):24-26.
[25] 戴明輝,么莉,萬巧琴,等.出院患者延續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0):31-33.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R].2010-07-01.
[27] 王松峰,英靜靜,劉志明,等.基于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維護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3):215-216.
[28]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EB/OL].[2016-01-07].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507/620150706-126009.htm.
(本文編輯崔曉芳)
Research progress on continuity of car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Tang Yuying,Sun Hongyan
(School of Nursing,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646000 China)
With development of 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the focus of health management was shifting from hospital to family and community,from disease treatment to disease prevention.Research on continuity of car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was being paid attention to,this paper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n continuity of car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in China,and summarized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Chat;continuity of care;health education;community care;interdisciplinary;medical environment
四川省科技廳-瀘州市人民政府-瀘州醫學院聯合科研專項課題,編號:14JC0070。
唐喻瑩,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646000,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孫鴻燕(通訊作者)單位:646000,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02
1009-6493(2017)05-0518-04
2016-05-26;
2017-01-11)
引用信息 唐喻瑩,孫鴻燕.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31(5):5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