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建芳

【摘要】 目的:通過兩種不同牙種植方法對照研究,分析影響牙種植遠期效果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牙種植的21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06例(采用韓國奧齒泰種植系統種植),對照組106例(采用瑞士ITI種植系統),每組分成正常人、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種植牙患者,觀察不同種植牙患者牙種植2年后的療效,并比較兩組種植牙患者的總療效。結果:實施牙種植術2年后,觀察組牙種植患者中的正常人、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者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對照組牙種植患者中的正常人、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者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96%,對照組為77.3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種植牙的遠期療效受種植技術與患者自身條件的影響,提高牙種植技術水平,調整好患者自身條件再行牙種植手術,有利于提高牙種植效果。
【關鍵詞】 種植牙; 奧齒泰種植系統; ITI種植系統; 合并疾病; 種植效果; 影響因素
Multi Factor Analysis of Long Term Effects of Dental Implant/NIE Jian-f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23-02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long term effects of dental implants by control study of two different dental implant.Method:212 patients with dental implants from Jan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06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used Korean OSSTEM implant system),10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wiss ITI implant system),each group was divided into normal,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heart disease,osteoporosis,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ental implants technology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for patients,as well as the tot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cultivated dental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2 years.Result:The implementation of dental implantation after 2 years,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of normal people with hypertension,diabetes,heart disease,osteopor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dental implant patien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of normal people with hypertension,diabetes,heart disease,osteoporo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dental implant patient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9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7.3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dental implants are affected by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s,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dental implants,adjust the patients own conditions and then the dental implant surgery,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dental implant effect.
【Key words】 Dental implant; OSSTEM implant system; ITI implant system; Comorbidities; Planting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Nanchang 33000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07
人工種植牙是當前解決牙列缺損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為了幫助牙列缺損患者恢復口腔咀嚼功能、保持口腔的美觀度,而開展的一種修復處理方法[1]。20世紀80年代初,Branemark[2]提出了“骨結合”理論,為口腔種植學奠定了基礎,使種植牙成為當前牙修復技術的首選的方式之一。人工種植牙的成效與否,主要取決于種植牙的存留率和種植成功率。而種植牙的存留率和種植成功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種植條件的選擇、種植方法、種植技術、種植方案的設計、種植者自身的條件等[3]。本文通過兩種不同種植方法,分別對接受種植牙患者自身條件,實施牙種植2年后的有效率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影響種植牙的存留率和種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為提高種植牙的成功率找到有效的途徑,現報告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牙種植的患者212例(每例種植牙
1顆),男112例,女100例,年齡32~76歲,其中伴有高血壓病[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8.7 kPa
(140 mm Hg)和/或舒張壓≥12.0 kPa(90 mm Hg)]患者30例、糖尿病(血糖控制在餐前≥7.0 mmol/L,
餐后2 h≥11.1 mmol/L)患者23例、心臟病(穩定期)患者12例、骨質疏松患者14例。觀察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齡(46.21±16.47)歲;對照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齡(47.03±16.21)歲。兩組患者的失牙時間均為6個月~1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的牙槽骨低于鄰牙釉牙骨質界下3 mm,基底骨寬度≥5 mm,近遠中牙間隙≥5 mm;(2)有種植牙適應證者;(3)要求種植技術治療者;(4)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
1.3 排除標準 (1)牙齦重度發炎、牙齦出血的患者;(2)牙游離端缺失、嚴重畸形、錯位、重度磨損、嚴重牙列缺損或缺失等;(3)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障礙患者;(4)惡性腫瘤患者;(5)精神障礙患者。
1.4 方法 術前常規凝血、血壓、血糖、感染、全面口腔檢查,攝片分析患者骨量缺失程度,確定種植體數目、部位,留取術前模型,選擇最佳種植體的設計方案。(1)對照組采用瑞士ITI種植系統,手術過程:全麻或局麻下實施種植牙手術,手術常規術區消毒,牙槽嵴頂H/L型切口,翻瓣,充分暴露牙槽骨,定位鉆定位,先鋒鉆導向,擴孔鉆逐級擴開,直至合適的部位,待頸部成形后置入種植體,螺絲密封,軟組織縫合。術后抗感染,7 d拆線。3~6個月復診,愈合者進行相應的修復體制作、試戴、調磨、拋光。(2)觀察組采用韓國奧齒泰種植系統種植,手術過程:①麻醉,采用1%~2%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上頜采用浸潤麻醉,下頜采用神經阻滯麻醉。②切口、翻瓣,在牙槽嵴頂或偏離牙槽嵴頂腭側作一橫切口,如末端游離或無牙頜種植可增加附加切口,全層切開黏骨膜,翻開黏骨膜瓣,暴露手術區及頰舌側骨緣,用刮匙去除骨面上軟組織并作必要的骨修整。③種植窩制備,按術前經過精密的電腦設計,準備尺寸適宜的種植體顆數及相配套的系列鉆頭和工具,以及外科模板。④戴入術前按電腦數據制作的CAD/CAM導向外科模板,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降溫下,將球鉆放在種植位置中心和骨面上定位,轉速為1500~2000 r/min,僅鉆穿骨皮質。⑤用2 mm先鋒鉆制備種植窩,達到預定深度后退出。將測量桿插入種植窩,檢測鉆孔的深度,觀察2 mm直徑種植窩外延伸展的方向與對頜牙的咬合關系,若不理想作相應的調整。⑥繼用導向鉆擴大種植窩上段至3 mm,利用導向鉆下段無刃口部分插入先鋒鉆制備成的骨孔內的導向作用,僅使其上段有刃部分擴大種植窩。⑦用3 mm裂鉆全程擴大種植窩,再一次用測量桿檢測種植窩的深度和方向及多顆種植體之間的平行問題。⑧沖洗并嚴明縫合創口。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1)兩組分別分成正常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者,觀察其2年后的治療效果。(2)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患者種植牙修復體無松動、脫落、折裂等癥狀,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基牙或鄰牙無任何異常,X線下牙槽骨骨板、骨密度等再生,有致密情況。有效:種植牙修復體無松動、脫落、折裂等癥狀;牙咀嚼功能恢復基本恢復正常,但咬硬物有點困難,基牙或鄰牙稍微有點異常,基牙或鄰牙有輕微刺激痛,X線下患者牙槽骨骨板、骨密度等再生,有致密情況。無效:癥狀無任何改善,修復體有折裂、松動、脫落,X線下患者的牙槽骨骨板、骨密度等沒有變化,也沒有致密情況[4]。總有效=顯效+有效。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正常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者2年后的治療效果采用Ridit檢驗,兩組總有效率比較采用2×R格表字2檢驗,α=0.05,P<0.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牙種植2年后的效果 觀察組牙種植患者中的正常人、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牙病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9.39,P<0.001),見表1。
2.2 對照組牙種植2年后的效果 對照組組牙種植患者中的正常人、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牙病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8.47,P<0.001)。
3 討論
種植牙由于其美觀、舒適、耐用,成為人們青睞的一項新型口腔修復技術[5],而成功的種植修復不僅取決于嚴格的適應證、恰當的種植及修復時間選擇、并根據不同患者的口腔條件、選擇合適的種植體、同時要規范種植手術的操作流程、種植修復后定期檢查、適時維護,還取決于患者自身的條件。雖然牙周炎癥、骨量不足以前是列入牙種植的排除范圍,但隨著種植牙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消炎與骨增量技術、骨引導生長手術等來實現口腔種植已解決了這個問題[6],因此種植技術與患者伴有的疾病成為影響種植效果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采用韓國奧齒泰種植系統與瑞士ITI種植系統分別進行牙種植,患者選擇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牙病患者與正常牙病患者進行遠期效果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種植牙2年后,正常人與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牙病患者種植效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96%,對照組為77.3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松的牙病患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心臟泵血功能減退,血管阻力增大,造成身體各器官與組織供血、供氧不足。而種植牙需要人體膠原蛋白的合成、毛細血管生長、巨噬細胞活動等條件來提供種植牙的成功,血供與氧氣不足,造成人體膠原蛋白的合成、毛細血管生長、巨噬細胞活動減少與減弱,引起種植牙植入的失敗[7-8]。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處于高水平,患者牙植入手術是在口腔半無菌操作下進行,牙植入后,創面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牙置入處周邊的炎癥發生,從而影響種植牙的固定[9]。骨質疏松患者種植牙的效果是最不理想的,種植牙的成功,主要取決于牙槽的骨量、骨吸收、骨皮質結合,骨質疏松患者很難滿足這些條件,因此也影響了種植的效果[10-11]。endprint
種植技術是影響牙種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的韓國奧齒泰種植系統,通過將高檔金屬經過精密的電腦設計[12],制造成牙根型的圓柱體,由手術植入牙床骨內,4~6個月后,當人工牙根與牙床骨密合后,再于人工牙根上制作假牙。由于奧齒泰種植系統采用了計算機系統獲取上頜竇、切牙管、下牙槽神經管、頦孔等準確的頜骨尺寸、受植區牙槽骨高度、鄰牙牙周狀況,測量并計算出缺牙區骨高度等信息,確定種植體數目、部位,留取術前模型,從而使施術者能準確地分析缺牙區情況、確定種植體植入位置、種植牙的數量,準確選擇合適的種植體[13-14]。由此可縮短種植手術時間,減少神經損傷和鄰近解剖結構的破壞,減少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加之采用了高檔金屬耐磨性、抗折斷力、抗旋轉、抗應力能力非常強,解決了種植牙長期的應力集中,則極易發生種植體折裂、種植體的中心螺絲折裂的問題。
瑞士ITI種植系統由瑞士波恩大學的保存牙科系以及在瑞士瓦爾登保施特勞曼研究所在70年代早期共同創建。該種植體系統為非埋植型兩段式種植體系統,它的體部為多孔中空柱形,表面經鈦漿涂層而粗化;種植體頸部比體部大大縮細,呈光滑表面,基樁為錐臺有兩個側平面,這有利于(1)獲得最大的與骨接觸面積;(2)種植床制備中,骨組織的丟失量最低;(3)種植體(作為異物)容積最小;(4)多孔中空比實體減低了種植體的剛性(Stiffness),更有利于功能負荷的分布與傳導。然而在臨床應用中,種植體的中空柱形體部一旦因骨吸收等因素暴露在骨組織外后,炎性軟組織和感染就沿著孔向根方擴展,形成難以控制的種植體周破壞,從而使種植體強度降低,引發種植體折斷的并發癥[15]。另外,該系統需與X線片配合定位,精度存在肉眼判斷的誤差。所以在奧齒泰種植系統與瑞士ITI種植系統的對比研究中,種植牙的總有效率,瑞士ITI種植系統遠不及奧齒泰種植系統。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推斷,種植牙的遠期效果受種植技術、種植牙患者自身條件的影響。種植技術應從計算機掃描定位、精確計算,全程監控著手,進行種植系統的改進。由于植入體初期的定位主要依靠植體表面螺紋與骨質之間的嵌介力與摩擦力,固位力弱,且植入的骨粉結構松散,難以與植體表面螺紋形成較好的機械固位,只有植入位置能夠滿足近遠中向、唇舌向、頜齦向三方面面的要求,種植才可能成功,因此對植入位置深度、方向、大小、高度的計算是影響口腔種植和修復成功的關鍵[16],而種植步驟的技術改進是影響種植牙遠期效果的精髓。如(1)檢查和設計:醫師首先要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做必要的全身和口腔檢查,以往通過攝X線片,確定患者是否適宜種植治療,并根據患者的要求為患者提供治療方案。而隨著患者對種植技術要求的提高,不僅需要種植牙的牢固耐用,而且要求種植牙美觀大方,因此需采用電子計算機斷層(CT掃描)全方位掃描,精密定位,通過實驗室檢測,充分了解擬種植部位的骨質和骨量,量化適宜不同患者種植牙的最佳治療方案。(2)植入種植體:在局部麻醉下將種植體種入牙床骨內,嚴密縫合,7~10 d后拆線。置入的種植體需隨著科學的進步,材料的改進,采用更有利于骨愈合、種植部位固定好的高檔金屬材料。(3)骨愈合期:骨愈合期的長短視患者種植床的骨質狀況和種植部位而定。通過改進臨時冠修復技術及骨增量技術[17-18],解決患者的美觀和發音問題,縮短骨愈合期。骨移植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骨量不足縮短骨愈合期的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后難以預見的骨吸收的情況[19]。因此通過提高臨床實際操作技術,即術前設計的精確定位術、提高種植外科技術水平、采用種植體支持的球帽覆蓋義齒的方法,解決骨量不足骨愈合期延長的問題[20]。
患者的自身條件主要是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會造成患者牙周供血不足,造成組織中氧含量的降低。人體膠原蛋白的合成、毛細血管生長、巨噬細胞活動等都需要足夠的氧氣。骨質疏松,術后容易誘發炎癥,骨生長、結合不良,影響種植效果,因此在行種植牙圍手術期間,要將患者血壓、血糖,骨密度控制在正常范圍,然后再實施牙種植術。
參考文獻
[1]齊璇.不同種植系統口腔種植臨床病例臨床研究[J].醫學美學美容(上旬刊),2015,24(1):253-255.
[2] Branemark P I.0sseointegmtion and its expeiimental background[J].J Prosthet Dent,1983,50(3):399-410.
[3] Misch C E,Perel M L,Wang H I,et al.Implant suecess,survival,and failure: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al implantologists(ICOI) pisa consensus conference[J].Implant Dent,2008,17(1):5-15.
[4]姜程成,劉鐵,袁小蘇.不同種植系統口腔種植臨床病例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0):91.
[5] Fenton A.The role of dental implants in the future[J].J Am Dent Assoe,1992,123(1):36-42.
[6]錢玙,王瓊,張鳳鳴.88例種植體臨床療效觀察及失敗病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4):108-110.
[7]彭巍,王學金.口腔種植修復失敗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8):89-99.
[8] Feng L,Zhang L,Cui Y,et al.Clinical evaluations of mineralized collagen in the extraction sites preservation[J].Regen Biomater,2016,3(1):41-48.endprint
[9]崔軍,徐欣,蘭晶,等.口腔種植修復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0,45(12):717-721.
[10]李睿.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5):116-117.
[11]張姍姍.影響口腔種植及修復成功的因素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6,10(1):112.
[12] Gazivoda D,Pelemi? D,Vuja?kovi? G.A clin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uturing material on oral wound healing[J].Vojnosanit Pregl,2015,72(9):765-769.
[13]林天賜,胡琛,黃達鴻,等.影響老年患者接受種植義齒修復相關因素及人群分布分析[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5,13(3):150-153,159.
[14]張慶.骨內種植牙修復牙體缺失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3):80-81.
[15]鄭巧儀,陳覺堯,陳俊蘭.環狀植骨結合牙種植技術的近期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6,14(1):57-61.
[16]張亞池,胡秀蓮,尹麗娜.口腔種植修復治療過程中9 例全身并發癥急救及預防分析[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7(10):604-607.
[17] Meng T,Huang Y,Wang S,et al.Twist1 is Essential for Tooth Morphogenesis and Odontoblast Differentiation[J].J Biol Chem, 2015,290(49):29 593-29 602.
[18] Wang Y F,Wang C Y,Wang S G,et al.Study on bone regeneration with two different ratios of nano-hydroxyapatite and collagen grafts after tooth extraction in dogs[J].Zhonghua Kou Qiang Yi Xue Za Zhi,2016,51(2):98-103.
[19]張志勇,黃偉,賴紅昌,等.Straumann種植系統7年臨床應用回顧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08,17(3):267-271.
[20]陳永輝,鄭定國,林培.Straumann牙種植系統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8):2240-2241.
(收稿日期:2016-09-16) (本文編輯:張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