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芳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產生的具體影響。方法:選取78例帕金森病患者隨機分成1組(n=39)和2組(n=39),1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2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干預后兩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結果:在護理干預后1組患者的焦慮評分(SAS)及抑郁評分(SDS)均優于2組患者(P<0.05),并且1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GQOIL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減少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
【關鍵詞】 帕金森病; 綜合護理干預; 生活質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5.0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5-0108-02
帕金森病(PD)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發病人群[1]。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人體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出現變性死亡,從而導致紋狀體DA的含量明顯的下降[2]。大量研究發現,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對其生活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3-4]。因此,筆者所在醫院選取78例帕金森病患者對綜合護理干預的影響作用展開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入選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隨機分成各39例的1組和2組。入選標準:(1)符合PD的病理診斷標準[5]。(2)SAS及SDS評分大于等于50分。(3)無嚴重的心、腎及肝臟疾病,排除顱腦損傷和精神疾病。(4)患者及家屬知情后簽署同意書。(5)患者不存在表達障礙。1組男29例,女10例;年齡52.1~71.9歲,平均(53.8±4.7)歲;病程3.5~8.6年,平均(5.3±1.6)年。2組男28例,女11例;年齡53.2~71.6歲,平均(53.6±4.9)歲;病程4.2~9.1年,平均(5.4±1.8)年。1組和2組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進行住院期間的常規護理,在患者出院后進行普通隨訪。1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且將護理延續至患者出院后12周,主要包括:(1)心理干預,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維護良好的醫護關系,多與患者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關心他們的病情和生活,對患者各方面的細微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及時疏導患者的思想癥結,讓患者擺脫負面情緒,能更積極的配合治療。(2)認知引導,用比較好理解的語言為患者和家屬耐心的講解病情,讓他們能正確看待疾病并積極面對。(3)行為引導,觀察患者的生活方式,以能讓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指出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他們努力地糾正。對于患者精神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要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以確保睡眠質量。讓患者學會放松思想,進行一些放松練習,如肌肉放松訓練,可以減少患者精神的緊張,獲得較好的睡眠質量[6]。(4)用藥指導,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必要時要監督患者服用,確認患者正常服藥后再離開。(5)飲食指導,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需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并隨時根據病情變化進行調整。告知患者要忌生冷和辛辣的食物,就餐時要安靜和保持坐姿,可以避免發生噎塞和嗆咳。(6)康復護理,幫助并鼓勵患者進行肢體功能恢復訓練。進行屈伸和旋轉運動,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左右,可根據康復的情況增加鍛煉的時間和力度。(7)家庭及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并積極的融入社會生活,對病情恢復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帕金森病患者缺乏自理能力,除了護理人員的幫助外,還需要家庭的關懷,對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家庭成員需要了解疾病的注意事項和照顧方式,給予患者更多貼心的照顧[7]。(8)出院指導,責任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仔細全面的出院指導,做好患者出院前資料的記錄和完善,在患者出院后每隔一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如果電話了解不夠清楚時可以進行上門隨訪,并囑咐患者要定期到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評價和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情況。采用抑郁自量表(SDS)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反映患者的抑郁癥狀和程度以及變化情況。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價,SAS及SDS的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程度越低;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和GQOIL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進行評分[8]。GQOIL評分包含4個方面,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生活、心理健康,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Barthel指數:差,小于40分有重度功能障礙,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中,40~60分,中度功能障礙,日常生活需要幫助;良,大于60分,輕微的功能障礙,能獨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動,需要較少的幫助。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及SDS評分情況比較
在護理干預后1組患者的焦慮評分(SAS)及抑郁評分(SDS)均優于2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PD患者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1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GQOIL評分比較
1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GQOIL評分(生活質量評分)高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endprint
3 討論
年齡老化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都會參與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帕金森病具有隱秘性,并且病情的進展較為緩慢,初發癥狀一般為一側肢體的震顫或者出現活動笨拙,然后發展到對側肢體[9-10]。在臨床上通常表現為靜止性的震顫和運動緩慢、肌強直、姿勢和步態出現障礙,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抑郁、便秘及睡眠障礙等非運動性癥狀也是PD的臨床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11]。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使PD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提升生活質量。綜合護理干預能為患者提供科學和全方位的護理干預,主要從心理、行為、飲食以及用藥和康復鍛煉等多個方面來進行指導干預,讓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等發生改變,從而給身體帶來好的影響作用[12]。在本次研究中,對1組患者采取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其干預后的SAS評分和SDS評分都比干預前明顯下降,并且低于2組患者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P<0.05);通過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1組患者的提升程度更加明顯(P<0.05);1組患者在干預后的軀體功能、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這4項生活質量指標均優于2組患者(P<0.05)。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能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董湘萍,胥云霞,張慶麗,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7):6-7.
[2]林彬.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16):1931-1933.
[3]伊書峰.帕金森病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22):252-254.
[4]王翠平,王紅敏.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1,33(23):3661-3662.
[5]孟曼.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35例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0):120,122.
[6]劉煉紅.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23):154-155.
[7]崔榮霞.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5):14-15.
[8]邵艷,張兆萍,王慧,等.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3(15):1686-1688.
[9]劉淑梅.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1):401-402.
[10]陳肖媚,龐偉茂.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3(11):1607-1608.
[11]呂萍,何小燕.綜合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價[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22(34):256.
[12]程華.帕金森病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5,12(15):106-107,113.
(收稿日期:2016-08-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