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術"/>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盼盼

【摘要】 目的: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心理干預效果。方法:將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擬行手術治療的17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予脊柱外科專科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結果:兩組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術前通過心理干預,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有所減輕,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及出院后延續性心理護理干預6個月發現,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實施專科護理的同時強化心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關鍵詞】 心理干預; 腰椎間盤突出癥; 焦慮; 抑郁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5.0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5-0103-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及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1],主要表現為腰腿疼痛和活動受限。長期的慢性疼痛及活動不便,很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會增加患者交感神經張力,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影響疾病康復[2]。為減輕負性情緒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專科治療的同時應給予心理干預。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對85例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有效減輕了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現將干預措施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脊柱外科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患者85例,其中男45例,女40例; 年齡27~64 歲,平均 (47.43±10.23)歲;病程 1.5~6年,平均(3.46±1.55)年;L5~S1突出39例,L4~5突出36例,L3~4 突出10例。干預組患者85例,其中男41例,女44例; 年齡29~62歲,平均 (45.36±10.94)歲;病程 1~6年,平均(3.23±1.41)年;L5~S1突出37例,L4~5突出41例,L3~4 突出7例。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診斷標準,神志清,無精神病史。兩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后路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對照組圍手術期予專科護理,包括術前體位訓練、完善術前檢查,術后病情觀察、飲食干預、疼痛護理及早期功能鍛煉等。干預組在專科護理的基礎上由責任護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在入院24 h內現場完成心理評估,并制定個體化心理干預計劃。心理干預主要包括:(1)營造舒適氛圍。由于角色轉變及周圍環境變化,患者容易產生不適應感,導致情緒低落、緊張。舒適的診療環境可以放松患者心情。責任護士可以根據病區布局,在適當位置擺放綠色植物緩解緊張氣氛;宣傳欄人文版塊宣傳科室“家”的文化彰顯溫馨;醫護人員著裝整齊,態度和藹,服務主動,可以讓患者感受到溫暖,減輕不良應激。(2)信息支持。為解除病痛,患者多方求醫,嘗試過多種措施均未明顯改善癥狀。由于缺乏對椎間盤鏡技術的了解,患者對治療效果將信將疑。責任護士要加強對新入院患者宣教,讓患者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椎間盤鏡技術的優缺點、操作步驟、注意事項、手術風險及預后。通過統計歷年手術成功的數據,堅定患者治療信心,爭取患者的配合。同時,責任護士要加強認知教育,讓患者認識到焦慮、抑郁情緒對疾病治療的不良影響,使其自主擺正心態,正視事實,積極面對。(3)耐心傾聽。患病后受困于活動限制,人際交往減少,心理壓力得不到釋放。他們需要傾訴,得到理解和同情。傾聽可以讓患者有效釋放負性情緒。責任護士要做一個稱職的聆聽者,耐心、專注,為患者提供宣泄情緒的途徑,增進相互間的信任。(4)情感支持。情感是維系家庭和社會交往的紐帶。患病后,患者社會交往減少,不良情緒增加,疼痛加劇。長此以往,患者性格改變,變得沉默、焦慮、抑郁、敏感。責任護士通過日常交流,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適時給予安慰、暗示或撫觸,調整患者情緒。鼓勵家屬給予更多支持,傳遞正面信息,避免自身的負面情緒感染患者。同時可與家屬溝通,合理安排患者的親戚、朋友、同事探望,分散患者注意力,傳遞正能量。(5)心理治療。指導患者如何判斷焦慮、抑郁情緒及應對措施。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伴有疼痛。疼痛感覺的嚴重程度與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和程度有關[3]。因此,可鼓勵患者多參與有興趣的活動,鼓勵家屬陪伴,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疼痛。另外,指導患者放松訓練,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教會其腹式深呼吸訓練,對重度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教會其全身肌肉漸進式放松訓練術[4]。通過松弛訓練,可以減輕疼痛,改善情緒。(6)延續性心理干預。術后活動受限,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情緒易波動,患者不愿意與外界接觸,功能訓練的依從性不高。通過定期隨訪,護士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干預,比如強調功能訓練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鞭策患者積極鍛煉;讓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在群體中體現自身價值,改善不良情緒。心理干預主要由責任護士完成。住院期間一般每周干預3次,于下午完成,每次不少于15 min。出院后每月隨訪1次,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入院時、手術前、隨訪6個月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通過心理干預,干預組焦慮、抑郁情緒有所減輕,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及出院后延續性心理干預6個月發現,干預組焦慮、抑郁情緒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腰腿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常見骨科疾病。長期的慢性疼痛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由于活動受限,社會交往機會減少,患者的生活變得單調、枯燥,負性情緒得不到釋放。加上之前經受疾病折磨以及對手術效果的不確定,患者在術前會變得脆弱、緊張。有研究發現,患者術前負性情緒會影響腰椎手術療效,是術后疼痛改善率差的預測因素之一[5]。為減少負性情緒對手術效果及疾病康復的影響,筆者所在醫院脊柱外科對新入院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焦慮、抑郁狀況評估,針對性給予心理干預。陳龍梅等人研究發現LDH患者的抑郁、焦慮發生率很高[6]。評估發現,兩組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與陳龍梅等研究相似。筆者所在科室通過規范醫護人員的職業行為、改善住院環境來減輕患者的不適應感,縮短相互間距離。入院健康宣教和術前訪視,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及對椎間盤鏡技術的認知程度,堅定治療信心,減輕過度的緊張、焦慮等情緒。耐心、專注的傾聽,讓患者宣泄情緒的同時也能幫助護士了解到他們的需求,以便提高服務質量。洞察患者的情緒反應,適時給予安慰、撫觸及鼓勵,能增進護患關系,減輕患者顧慮。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也能釋放患者的心理壓力。此外,責任護士通過指導患者如何判斷焦慮、抑郁情緒,教會患者放松療法,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患者情緒,緩解疼痛。患者出院后每月隨訪1次,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及情緒變化,給予鼓勵、督促,以促進疾病康復。從表1中可以看出,手術前,尤其在手術前晚,責任護士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前的心理干預起到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的作用。術后及出院后延續性心理干預6個月發現,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實施專科護理的同時強化心理干預,能明顯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
參考文獻
[1]張六蓮,韓靜,王玉梅.腰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0):2666-2667.
[2]黎筱慧,盧元文,鐘小玲.腰椎間盤突出癥行髓核摘除術28例心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6):43-44.
[3]劉建.心理暗示療法對緩解口腔超聲潔治術中疼痛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87.
[4]李善玲,徐玉林,楊新麗,等.早期系統心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焦慮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15):73-75.
[5]李秀梅.針灸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150例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108.
[6]陳龍梅,王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20 (6):437-739.
(收稿日期:2016-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