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赟赟
摘 要:民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性先導產業,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協調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甘肅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肅民航發展雖然快,但是依然存在著航線網絡尚不完善,綜合保障能力較弱、機場發展尚不均衡;航空市場支撐不足安全管理任務嚴峻,專業人才保障不足等問題。筆者認為,甘肅民航發展需要完善機場功能定位及網絡布局,通過加強空管設施設備,建設優化空域結構和管制運行模式,以及打造精品旅游航線,以提升機場配套保障能力。
關鍵詞:甘肅省;民航;旅游航線
民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性先導產業,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協調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民航運輸具有快捷、舒適、安全的優勢,在我國快速運輸系統尤其在國際客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未來中長途旅客運輸及快速貨運的重要骨干,已成為我國交通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而甘肅地處我國東中部與西部地區、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結合地帶,北部與內蒙古相鄰并與蒙古國接壤,東部與陜西、寧夏相環繞,南部鄰接四川,西南和西部與青海、新疆相鄰,地域狹長,從東南到西北長約 1650 公里,南北寬約 530公里,最窄處僅 25 公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新歐亞大陸橋和絲綢之路橫貫全省,具有明顯的交通優勢,再加上“座中聯六”的獨特區位,決定著甘肅交通發展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和國際性特征。
一、甘肅民航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甘肅民航業務規模得到了快速增長,2015年,年旅客吞吐量達928.4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5.3萬噸、年飛機起降達8.4萬架次,同比增長22.9%、20.4%和19.7%,旅客吞吐量已連續五年實現“百萬級”增長,特別是省會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達19.46萬人次,增長極為迅速。“十二五”期間,甘肅民航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和運輸起降架次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8.5%、11.1%和16.0%,明顯高于西北地區和全國民航平均水平。
目前,甘肅現有 8 個民用運輸機場,民航運輸方式已初步形成以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為中心、七個支線機場為網絡的運輸機場體系,甘肅現機場密度為 1.76個/10 萬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靠后(第 27 位),機場密度較低,與全國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全國機場密度為 2.1 個/10 萬平方公里),急需進一步完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其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應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改善省內民生水平,為民航發展提供可靠的市場支撐。
二、甘肅民航發展存在的問題
甘肅民航發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航線網絡尚不完善,綜合保障能力較弱
甘肅航線網絡發展尚顯薄弱,尤其在國際航線開發與每日航班數量方面,難以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需求,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通航點為 75 個,通航點偏少,航線網絡有待加強,與周邊樞紐機場還有較大差距,樞紐建設成效不明顯。目前,省內僅有 2 家基地航空公司(均駐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駐場飛機數量僅 12 架,基地規模偏小,核心競爭力偏弱,需加強開發力度。敦煌機場及嘉峪關機場作為歐亞航線上的重要備降機場(敦煌機場現已開通航空口岸),其基礎保障設施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機場發展尚不均衡,航空市場支撐不足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甘肅省唯一的干線機場,民航運輸量占整體比重達87%,省內其他支線機場體量較小,虧損嚴重,機場體系干支發展不均衡。甘肅省旅游資源豐富,省內多個機場業務量主要依賴旅游業,如敦煌機場和嘉峪關機場,淡旺季差異明顯。同時,省內多個機場航空貨運設施保障能力不足,呈現“重客輕貨”發展模式,機場航空客、貨運輸不均衡。同時,航空與旅游市場的相互促進作用不明顯,民航出行需求不足。同時,在甘肅省持續規劃建設高鐵的背景下,航空市場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三)安全管理任務嚴峻,專業人才保障不足
甘肅省地理區位“涉藏臨疆”,是國家防范暴恐的前沿陣地,空防安全壓力較大,且區內機場多為小型支線機場,存在運營規模小、運營管理難度高等問題,在安全管理及運營發展中存在一定困難;甘肅民航管理體制尚處在改革過程中,業務發展還在進一步探索,內部尚有一些管理職責、權限正在明晰和完善,且省內機場由兩個機場集團運營管理,不利于全省機場的協調統一。同時,甘肅受到經濟發展環境的限制,人才較為匱乏,尤其是民航特種專業人才,隨著甘肅民航的快速發展,人才保障壓力將日益凸顯。
三、甘肅民航發展對策
基于甘肅民航存在的現狀以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一)完善機場功能定位及網絡布局
立足于甘肅實際,進一步明確現有各機場發展定位,積極打造各機場發展特色,將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打造成為西部門戶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及應急救援中心;將敦煌機場打造為西部最優旅游樞紐機場、國際口岸機場、烏魯木齊機場首選備降機場;積極爭取開通嘉峪關國際口岸,將嘉峪關機場打造為河西最具活力機場;將慶陽機場培育為隴東門戶機場及通用航空發展示范區、西安基地航空公司的輔助運行、航行訓練基地;培育金昌機場成為公商務航線培育示范機場,培育張掖機場成為河西特色文化旅游支線機場;打造天水機場成為麥積山旅游文化特色機場、軍民航示范機場;將夏河機場培育為甘南、西藏兩大藏區文化交流的窗口機場。形成“一門戶、一樞紐、多支線”的運輸機場布局。
(二)提升機場配套保障能力
1.加強空管設施設備建設。加快航路航線甚高頻臺站布局,在雷達管制空域航路航線實現甚高頻語音通信雙重覆蓋;推進二次雷達與ADS-B等監視設備的部署與建設;完善導航臺布局,根據使用需求建設DME-DME對、GBAS路基導航保障設施;積極建設新一代空管自動化系統,推動集空域管理、流量管理、管制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自動化系統建設。
2.優化空域結構和管制運行模式。積極開展“空中絲綢之路”(滬蘭疆大通道)、廣蘭大通道單向循環航路建設;完成進離場航線分離工作,在蘭州進近管制區部署進離場管理系統(AMAN/DMAN),提高航班進離場管理能力,建設蘭州中川國際機場航班運行協同決策系統(CDM)。不斷優化管制運行手段,提升雷達管制比例,同時積極建立軍民航協調機制,提高管制運行效率。
3.打造精品旅游航線。在不斷拓展干支航線網絡的同時,注重旅游城市航線的優化和完善。創新市場開發模式,注重省內旅游產業與國家絲路航線的有機結合,注重國際旅游航線的優化和完善,增強與國際旅游城市的聯系,打通蘭州、敦煌連接歐亞重要旅游城市的絲路國際航線網絡,開通旅游包機或者正班旅游航線,同時吸引國際游客進入甘肅旅游,培育市場影響廣泛、運營穩定、收益良好的優質絲路旅游航線,助推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同時關注新興旅游城市,依據旅游城市熱度的變化,適時調整旅游航線密度,及時開通至全國重點旅游城市航線或包機。同時加強同旅游大省的重點旅游機場的聯系,如麗江、九寨、伊犁、海拉爾等旅游機場。依托祁連雪峰、戈壁大漠、雅丹地貌等絲路遺跡和自然奇觀,圍繞絲路文化、長城文化、敦煌文化、佛教文化、黃河文化、始祖文化、中醫藥養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重點打造若干省內旅游精品環飛航線,共同建設省內絲綢之路旅游航線。
參考文獻:
[1]劉鋒.中國西部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2]中國民用航空局.2014年民航業發展統計公報[R].2015年.
[3]陶強.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