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和最核心的問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是新時期社會發展新變化的需要,師德是不斷變化、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必須對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予以充分重視。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一、對高校教師職業的認識
高校教師的工作同文化的繁榮、科學的昌盛、祖國的未來息息相關。高校教師的政治思想覺悟、道德面貌和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在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中,教師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職業是一種崇高的職業,不僅因為它的光榮,還在于它的無私奉獻。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同時又是艱苦的。作為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大學生立志成才的重擔,必須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努力培養“四個習慣”:
(一)熱情主動。它是教師走向成功必備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一切事物都是人類創造的。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主動走近它、克服它,而并非等它自我消化。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為自己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行為負責,能動性創造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選擇被動的逆來順受。這是從教師的內心方面去培養樂觀的人生觀習慣,從而使教師用自己的熱情去影響學生。
(二)端莊大方。它是教師形象的基本要求。風度儀表是一個人氣質性格、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的外在表現。教師優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端莊的外表、開朗的性格和謙遜的態度對學生心靈的觸動很大,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學生由受其師而樂于學,師生友好合作,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面帶微笑。微笑是無聲的語言,是師生心靈溝通最好的工具。教師主動地、真誠地微笑,表達著樂觀與自信,代表著熱情與友好,傳遞著信任與希望,它能激勵學生同教師一起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共同奮斗。
二、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
當前,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是高尚的,這是主流。但教師職業道德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師不安心教育事業,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職業;業不求精,教不求深等等。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非常必要。
(一)抓好師德形象工程建設。高校應要求教師樹立育人意識,號召全體教師尊重每個學生、愛護每個學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每個學生的個性。高校應制定新時期“教師形象標準”。每位教師都對照標準進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出個人形象修養計劃。開展教師綜合素質大賽等系列教育活動,增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情感溝通,從而樹立了高校教師的新形象。
(二)確定獨立的教師職業道德結構體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推進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在職業活動中的利益關系也在逐步調整。因此,必須根據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體和外部條件的變化,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論建設和實踐環節建設,形成較完善的結構體系。
(三)建立科學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人們總覺得道德是“軟”的,是“虛”的,沒有辦法進行衡量和評價。因此,必須將其制度化,將其滲透到日常的行政規章制度中,使其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從而使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變“硬”變“實”。
三、高校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面對新時代的各種挑戰,高校教師尤其要重視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
(一)培養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高校教學現代化是當今世界各國高等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潮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正在追求的理想目標。作為高校教學改革主體的高校教師,應當以教學現代化為己任,成為高校教學現代化的實踐者和開拓者。高校教師的現代化關鍵在于提高如下現代化素質。
(二)強化職業道德素養。師德的實質是為人師表,核心就是愛。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必要的時候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關鍵時刻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教師職業道是與教育勞動、教師職業相適應的,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社會,教師與其他工作人員的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
(三)提高科學文化素養。高等教育教學面臨著知識量劇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生的求知欲愈來愈強等問題,教師必需適應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橫向知識,要從滿足于所教課程知識的局限中走出來,向文化科學知識的深、廣度發展。作為教師必須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普通基礎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只有具備這樣的科學文化知識結構,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王建新.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0年3期.
[2]葉雷.教育本身就是道德[J].上海教育,2008年13期.
[3]鄒順康.論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培養[J].道德與文明,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