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娜
摘 要:“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核心戰略部署奠定了新時期我國全面開放的基調。此間,西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其中西安旅游實現戰略性升級則尤為重要。有鑒于此,文中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安旅游發展提升問題,對西安重點發展領域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期對“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升級方向的明確有所助益。
關鍵詞:一帶一路;西安旅游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亞和東南亞進行國事訪問,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一帶一路”空間布局借鑒了傳統絲路格局,旨在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繁榮,加強文化交流與互信,實現世界穩定與和平。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綱領性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簡稱《愿景與行動》)明確了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戰略部署。雖然,《愿景與行動》并未明確“一帶一路”戰略的起始地區,但是西安作為歷史漢都被公認為起點地之一。“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部署也在《愿景與行動》中得以明確。西安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獨特重要的地位可見一斑。文中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安旅游發展提升問題,對西安重點發展領域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期對“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升級方向的明確有所助益。
一、核心產品視角下“一帶一路”與西安旅游發展研究
關于“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安旅游研究,學者重點關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王西婭等(2015)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期決定了西安旅游產品開發應將靜態景觀與動態項目相結合,重視核心文物與配套襯托的互補效果,把握好歷史內涵和現代表現的配合。江鳳香等(2015)從創新營銷手段入手,指出“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安旅游產品開發應強化體驗文化的建設內容,通過創新文化產品,舉辦旅游產品設計競技,拓展旅游產品文化價值,文化游路線的開發等實現西安旅游產品差異化發展。
目前,探討“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發展的文獻相對較少,從以上論述來看,人們對旅游+文化的創新和提升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西安旅游發展的獨特重要性已經形成共識。不過,西安旅游+文化的載體形式可以但卻不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旅游產品。正如王鵬(2016)所述,電影可以也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文化交流、民情往來、產業融合的依托之一。電影產業的上述功能與旅游業有許多互通之處,兩者結合創造的成功案例已經證明了其所擁有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可以認為電影產業融合旅游的功能和價值進而實現“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創新發展是旅游+文化產業的可行路徑之一。滕晶(2016)對西安市曲江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研究則為“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文化產業揭示了另一種可能。其提出的針對園區建設進行政策引導、打造特色、形成合力的建議,尤其是對尊重和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關注,對“一帶一路”下西安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區域協作視角下“一帶一路”與西安旅游發展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發展境況無可避免的會受沿線區域旅游發展條件的制約。學者對“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發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楊冉冉(2016)基于旅游資源開發視角,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存在旅游資源分散而整合難,旅游基礎設施不足,文化內涵發掘不夠,創新載體匱乏,過度開發導致文化遺產破壞等問題。劉勇(2015)歸納的問題包括旅游方式單一、旅游基礎設施薄弱、旅游市場競爭無序,以及粗放旅游開發的環境破壞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學者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楊冉冉(2016)提出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便利化,以客觀規律指導開發與保護工作,深挖文化內涵增強規劃與開發的創意性,以資源共享的方式推進旅游精品的打造,拓展融資渠道為旅游開發提供保障以及強化營銷定位的準確性等。劉勇(2015)從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角度,給出了建議,包括以城鎮化主導發展,打造國際化的品牌形象,通過一體化形成產業合力,以及深入推進市場化。
部分學者從區域合作的層面探討“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發展的提升路徑。這對“一帶一路”下西安旅游現階段工作的開展具有啟發性。韓寧(2016)在探討“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發展協同制度建設時指出,需建立跨行政轄區的域際旅游專門協調機構及其配套制度,聯合區域的旅游規劃工作機制與旅游規劃實施系統,以及點軸式旅游地域開發系統,同時調動旅游行業組織力量,并對旅游發展評價和政府政績考核的標準予以量化。相對于此,林煒鈴等(2016)對多邊合作的具體領域予以明確,包括“一帶一路”相關的旅游政策、基礎設施、交流方式、旅游投資以及客源互送等,強調政府的宏觀主導職能,市場主體的重要地位以及行業組織介入的重要性等,提出構建常效工作機制、政府協調機制、投資推動機制以及應急合作機制等。
三、城市功能視角下“一帶一路”與西安旅游發展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拓展了西安旅游發展合作對象的范圍,而且推動了西安城市功能和發展模式的升級,后者對西安旅游創新發展的刺激作用尤其值得關注。有鑒于此,理清“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安如何以國際合作推動國內發展,進而實現城市的進一步開放開發是必要且重要的。
以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目標,孫穎玲(2015)指出西安雖然具備國際化大都市的基本要件,但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短板,如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產業的國際化水平不高、城市服務功能相對薄弱等,并提出以歷史文化為特色、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等建議。
關于交通樞紐功能建設,張新生等(2014)基于西安陸港功能定位,指出提升西安陸港國際中轉樞紐功能的戰略意義,同時給出了建設路徑,包括擴大陸港集聚的范圍以及吸引貨源等。如果說西安國際陸港的發展建設對中西部等內陸地區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那么區域性金融中心功能的建設意義則更為重大。
圍繞該項城市功能建設目標,曹蘇敏(2016)提出動態區域金融中心評價體系,考察了科技創新與裝備制造,文化商貿與社會信用,能源與政治因素的影響,多方位論證了西安作為區域金融中心極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基于ISM解釋結構模型對西安建設絲路經濟帶金融中心給出了對策建議。類似的,趙輝等(2015)基于“SWOT”分析框架對“一帶一路”下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劣勢予以闡述。
事實上,隨著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持續深入,西安建設絲路經濟帶重要交通樞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條件日益成熟,貿易活動尤其是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緊迫性愈加明顯。王錦(2016)指出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的產業鏈雛形和規模化經營特點逐漸顯現,產業基礎弱、客戶體驗不佳以及平臺影響力十分有限等問題制約發展,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包括重視聚集效應、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示范主體和平臺等。
參考文獻:
[1]曹蘇敏,楊姍姍,水冰. “一帶一路”戰略下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勢測度[J]. 西部金融,2016,03:24-29+32.
[2]韓寧. “一帶一路”背景下區域旅游發展協同路徑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9:20.
[3]江鳳香,王西婭.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角下西安旅游產品差異化開發路徑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