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琛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語感,而“學講”模式是最為開放和靈活的學習方式,是一種以人文本的學習理念,是學生科學、高效、愉快地學習語文、欣賞語言的重要渠道,“學講”應貫穿于語文學習生活的始終。
關鍵詞:“學講”模式;以人文本;高效學習
“學講方式”已經推行三年了,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起了很大作用,它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在各科教學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認為,應該把“學講”方式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始終,那么,如何把“學講”方式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始終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把“學講”方式靈活地應用于閱讀預習階段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每個學生都要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安排學生在預習階段進行“學講”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由于受教學進度的影響,預習這一學習環節往往被安排在課堂之外,所以很多人就把“學講”這一學習策略排斥在預習之外,認為預習是純粹的自主學習,不需要“講出來”,或者把預習看成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地讀讀書,是一種隨意性的學習,我認為這是對“學講”策略的誤解,其實預習是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預習中的“學講”也同樣是有目的和針對性的,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高效地在預習過程中貫徹、落實“學講”精神呢,我認為要重點做好以下兩點:
1.要正確地確定“學講”內容
在確定“學講”內容時,也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學習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自主討論交流,在討論的基礎上確定預習內容。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要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就行了,幫助學生去偽存真,挖掘有價值的預習問題,把它們整理出來。由于這是學生自主的學習需求,學生就會對預習充滿興趣,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如,在確定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學會合作》一課的“學講”內容時,在學生討論交流之后,我把學生的預習內容整理出來,形成了以下學習路線圖:默讀課文,標出文中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易讀錯的字詞—結合具體的語境或工具書理解“顧名思義、傾斜、完美和諧、自我犧牲的精神”等詞語的意思—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文章結構,抓住主要段落簡要概括課文內容—查閱資料,搜集生活中合作的故事和事例。
2.練習“講出來”,確立“講出來”的對象
按照以上學習路線圖,學生自主地加以預習課文后,為了檢查學習效果,學生需要把預習的內容“講出來”,因為這樣不但能使預習的內容更深刻,還能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和應用能力,由于預習往往是在課堂之外或家庭中進行,合作學習的同伴只能是自己或家人,為此,我要求學生和家人合作學習,把自己的預習體驗和獲取知識的過程講給家人聽,讓他們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還可以選擇最高境界的“講”,即自言自語地講給自己聽,如在練習概括課文內容時,多說幾遍給自己聽,在說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語句的邏輯順序,把詞語、句子讀正確、讀通順,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二、把“學講”方式靈活地應用于課堂探究之中
課堂探究是學生內化文本語言,結合具體語境感悟文本言語結構,提高言語運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學講”給課堂探究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舞臺,為了高效地進行課堂探究,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許多一線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理論聯系實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貫徹“學講”精神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許多課后練習的設計是很好的“學講”素材,因為這些練習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聽說讀寫悟”為平臺,反映了語文教學的本真,是很好的言語訓練材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絕不能輕視或忽略,犯“舍本逐末”的錯誤。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煙臺的海》一課時,我緊緊抓住課后的三個練習,放手讓學生去合作探究,讓他們在探究中“學進去”,在欣賞后“講出來”,讓學生通過兩個“撲”感悟到煙臺海的凝重和輕盈,感悟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感悟到“煙臺的海像畫一樣的美麗,是煙臺人物質和文化的依托,為煙臺人的生存、發展、創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必須親口去嘗嘗”,我引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了個來回,讓他們在“學講”的情境中咀嚼出祖國語言文字的美,當然這樣的課文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課后的習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些練習藝術性地融入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把感情表達出來,決不能孤立地就問題“問”問題,“講”問題,因為“學講”策略是學生心靈的感應,充滿靈性和人性,是個體生命的覺醒,不能是簡單地進行說教。
當然高效的課外閱讀和作文教學也離不開“學講”,閱讀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交流,我們要引領學生把作品“讀”進心靈深處,把感悟“講”出來和同伴進行分享,這才是真閱讀;“寫作文就是寫生活”,我們要引領學生把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講”出來,指導他們在清晰的邏輯框架內再創造,這才是真寫作。
總之,“學講方式”應貫穿于語文學習生活的始終,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認真領會“學講”精神,不斷地探索和實踐,讓學生真正喜歡上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審美愉悅中不斷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樊學兵.小學教學[M].河南教育報刊社,2015-09.
[2]吳立貴.語文教學參考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2.
[3]王其華.高效能語文教學修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