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水梅
摘 要:對于孩子們來說,班級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庭,也是他們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而一個班級環境及氣氛的好壞,對孩子們來說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老師對班級的管理及把控就非常的重要。所以作為班主任,一定要隨時發現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以便更加科學、有序地進行管理。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對策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的現象
小學的孩子年齡在六到十二三歲間,而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也各不相同。本期我擔任的是六年級的班主任,這部分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評定的能力,但通過觀察,我發現在我們班上所存在的以下問題:
(一)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孩子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來找老師,一會兒書不見了、一會兒誰又罵我了、一會兒他又哭了,甚至每天打掃衛生都要老師來安排。完全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跟低中段的學生沒有差別。
(二)留守兒童較多,管理受影響
當今社會,大多的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與孩子天各一方。孩子的一切都是長輩在管理。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群體,而作為鄉鎮小學,留守兒童的比例就更加明顯,我班也不例外。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班級氛圍較緊張。
因此,和教學相比,學生的管理更讓老師費心。所以我針對本班情況,開展了分組管理、愛的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自己進行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讓他們在規章制度內,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管理好自己。
二、如何改變現狀,從而更好地管理
(一)采用分組管理模式,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針對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自我管理教差的情況,開展了分組管理模式。而分組管理就是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學們自己選舉本組的組長,由組長來分工、協調本組的活動開展及管理任務。而在分組管理的時候,作為教師,要去全面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根據本班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性格好壞等方面。把班上各層次的學生平均劃分到每一組。利用好帶差的模式,讓學習好的、守紀律的同學主動去幫助和帶動成績稍差的、愛犯錯誤的同學學習。從而讓成績差的同學,也有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去向成績好的學生學習。同時也讓每個孩子分工進行小組某個方面的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管理。
但要想實施分組管理,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家長和學生的看法,讓分組管理更好地開展。面對班上的現狀,我開展了一次家長會,主要就是向家長傳達國家的政策和新課程的標準。同時我向家長從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年齡特點等等方面去進行說明。很多家長都表示分組管理還是挺好的呀!不僅能夠約束孩子們少犯錯誤,更能提高每個孩子的管理能力、自制能力等。
既然獲得了家長和孩子的認可,我們除了合理的科學的分組外,還要合理地給孩子們安排任務。最好先由大家推薦組長,制定好組內規則及分工。管理中一定都要人人參與,人人有事可做。因此,我們把管理分為了很多方面,如,課間操管理、衛生管理、學習管理、紅領巾管理、紀律管理等方面,由組長分工讓每個學生管理一方面,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可以做。更讓他們能夠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管理的難處,而更好地去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二)用心去關愛留守兒童,從而更好地管理
記得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個老師,一個班級的引導者,除了有義務教育好孩子的學習外,更要去關注留守兒童們的生活。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所得到的關心和愛比別的孩子要少得多,因此我們應該該從以下幾點入手去感化和管理他們。
首先,我們要準確地掌握班上留守兒童的情況,以朋友的身份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談心。如,當孩子沒精神時,我們可以摸摸他們的額頭,問問他是否有什么問題或事情。當孩子沒吃早飯時,給他一包簡單的餅干。當孩子失落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當孩子過生日時,組織孩子給他唱一首好聽的祝福歌。讓孩子受到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當你真心地去愛他人時,他就會對你無比的信任和依賴。從而取得學生的信任,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對癥下藥疏導和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看法,讓他們真正懂得家長的不易和不得已。
其次,我們要主動和家長取得聯系,與家長共同來關愛孩子。提醒家長經常采用各種方式與孩子聯系,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讓他們真正懂得家長的不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最后,我們要讓孩子感受成功,樹立信心。由于很多的孩子都不愿上臺展示自己,缺乏自信。因此,在班級活動中,我們應去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給這些孩子一些機會去展示自己。在他們有一絲改變時,我們都要及時對他們進行贊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自信起來。
班級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取長補短,爭取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輕松、愉快又有秩序的班級環境。
參考文獻:
[1]姜慧卿.小學班級管理現狀調查問卷[J].基礎教育研究,2013(3).
[2]張玉紅.小學班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