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聾生聽到或看到一個詞,不知它的意思,或把意思搞錯了,這叫做誤解的詞,這是聾生學習中最大的障礙。聾生如果疏忽了某個誤解或不解的詞、術語或符號,就會產生混亂的概念、錯誤的定義,從而影響正確的解題。所以在聾校的數學教學中,要重視聾生缺陷補償,讓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
關鍵詞:語言;聾校數學;師生關系
聾生因聽覺障礙導致語言發展遲緩,學習語言是聾生缺陷補償的第一需要,也是聾校各科教學所共同肩負的任務。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在表述概念、定理、性質和論證方法上,運用的語言是簡單、精確而有邏輯的。如果在教學中忽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會使教學走入這樣的誤區:老師竭力拉著“學生的思維”往前沖,“學生的語言”卻在原地踏步,“語言與思維”的不同步,導致“語言”拖了“思維”的后腿,阻礙了思維的發展。
聾生聽到或看到一個詞,不知它的意思,或把意思搞錯了,這叫做誤解的詞,這是聾生學習中最大的障礙。聾生如果疏忽了某個誤解或不解的詞、術語或符號,就會產生混亂的概念、錯誤的定義,從而影響了正確的解題。聾生由于聽覺障礙,語言發展緩慢,對題中的詞句理解偏差,導致錯誤的實例更是屢見不鮮,所以我在聾校的數學教學中,重視聾生缺陷補償,讓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我在教學中重視培養提高聾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語言與思維同步,以促進思維的發展。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的: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勵每個學生大膽發言
由于語言基礎差,加之聾生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往往不愿發言。這就需要我們用親切的語言、鼓勵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等來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創造愉快和諧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學生發言后,我都給予適當的鼓勵、表揚,然后再糾錯改正。這樣做激發了聾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運用語言的興趣,使他們伴著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而變得感知敏銳、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樂于表達。
對學生進行語言缺陷補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性:聾生語言基礎薄弱,語句顛倒,字音、字形好遺忘,教學中我隨時注意糾正指導,讓學生準確表達。
2.完整性:學生表達意見時,教師要隨時糾正學生不完整的語句及敘述過程。如7+8=?聾生只答“15”,就要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整:7+8=15。
3.條理性:培養聾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邏輯順序,讓學生明確先說什么,再說什么。
4.精練性:既要訓練聾生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思路。如,在敘述商不變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担滩蛔儭睍r,讓學生正確說出“同時、擴大、縮小、相同”等幾個詞,并要簡練敘述。
二、鼓勵學生咬文嚼字
1.抓住定義、法則、結語中的關鍵詞,進行討論、研究,突出本質屬性,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數學概念,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數學中的各種結語用詞科學,邏輯嚴密,教學中,若能引導學生對數學結語中的關鍵詞進行咀嚼,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聾校第八冊里的“商不變”時,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要“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數學教學離不開語言。學生不掌握理解語言也會給學習數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知識與語言同時傳授,以發展聾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學數字“1”時,我不僅要教會聾生認識“1”,而且還要教會學生讀“1”;教加法和加法計算試題,教會聾生說“加”,同時教會他們完整地說出“幾加上幾等于幾”。再如教學文字題、計算法則、應用題等,我都在教學知識的同時教學語言,這樣才有利于聾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智力的發展,運算能力的形成,以及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比較關鍵詞句,學生理解最重要
在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今天,殘疾人是具有較大比例的弱勢群體,如何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留有一席之地?這是我們所有特教工作者都要思考的問題。聾校教育要想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就必須營造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和語言環境的氛圍。幾年的摸索實踐中,我認為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意識。創設問題情境是把聾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在這種問題的情境中學習,會激起聾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激發聾生語言表達意識的起點。在聾校,由于聾生受思維缺陷的制約,存在著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脫節的現象,對于詞義的不理解,會使學生誤解詞義,他們也很難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現實聯系起來。
2.操作實踐,引導聾生自主探索新知,培養語言表達順序。聾生的數學知識是通過聾生主動構建起來的。教學中讓聾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感受、理解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讓聾生在觀察、實踐、猜測、歸納、分析、整理的過程中去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歸納整理的。因此,動手、動腦的操作實踐是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培養聾生的語言表達順序。
參考文獻:
[1]譚建梅.“手”在圖形設計中的符號語義探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
[2]黃曉曉.基于情景語料庫的自然手語構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