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陳 敏
目的 探討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鼻部術后疼痛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加用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進行護理。穴位選取合谷、迎香、風池三穴,推拿在患者頸部及面部進行,術后進行為期3d的護理。觀察兩組護理后患者疼痛程度、睡眠情況及住院時間。結果 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好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有很明顯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穴位按摩;推拿;鼻部手術;手術后疼痛護理
point massage;massage;nasal operation;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鼻部手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手術之一,由于術后麻藥效力逐漸減退,加之鼻腔填塞直接壓迫和刺激周圍組織,鼻部術后24~48h患者疼痛感明顯,可直接影響其呼吸、睡眠、情緒、術后效果及術后康復[1]。因此,對鼻部手術患者護理成為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傳統中醫學中,穴位按摩和推拿均有鎮痛效果,與西醫療法結合應用于多個領域,以減輕患者的痛苦。為探究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選取我院鼻部術后疼痛患者50例進行本次實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鼻部術后疼痛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20~35歲,平均(32.5±2.2)歲。其中,鼻息肉摘除術31例,鼻骨骨折復位9例,下鼻甲修復10例。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21~33歲,平均(33.5±2.0)歲。其中,鼻息肉摘除術29例,鼻骨骨折復位10例,下鼻甲修復11例。本次試驗患者術后都有相似程度的疼痛,并排除手術不成功及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進行護理干預。
1.2.1 穴位按摩 取患者合谷、迎香、風池三穴,變換使用點、按、壓等手法,根據患者的反應不斷調整力度,讓患者產生酸、麻的感覺。每個穴位按壓5min/次,2~3次/d。
1.2.2 中醫推拿 對患者的頸背部風池、風府、天宗等穴位進行推、按、揉,以使患者放松。使用按、揉、彈、撥等手法對患者的鼻周面部肌肉進行推拿,力度由輕到重,均勻用力,以緩解由鼻部疼痛引起的周圍面部肌群麻木緊張。30min/次,1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3d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情況,并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采用VAS[2]進行疼痛評估:0分為無痛感;1~3分為輕度痛感,患者可以忍受,不影響患者的一般生活;4~6分為中度痛感,患者可以忍受疼痛,但睡眠、食欲等受到一定的影響;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無法忍受此時的疼痛,食欲和睡眠受到嚴重的影響,患者需使用藥物鎮痛。睡眠質量[3]通過睡眠率進行評估,睡眠率80%及以上為睡眠質量好;睡眠率70%~80%為睡眠質量較好;睡眠率60%以下為睡眠困難。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n(%)
注:P<0.05
2.2 兩組睡眠質量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的比較 n(%)
注:P<0.05
2.3 兩組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12.0±1.5)d,對照組住院時間(19.5±2.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疼痛已成為繼血壓、脈搏、體溫、呼吸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如何判定誘發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減輕疼痛是醫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4]。其中,鼻腔由于含有大量的游離神經末梢,因而成為術后疼痛的好發部位。鼻腔手術造成組織機械性損傷,導致乳酸、5-羥色胺、組織胺和血漿緩激肽等致痛物質的釋放,刺激游離神經末梢,呈現炎性疼痛[5]。鼻部術后填塞的患者鼻部疼痛等并發癥在術后麻醉藥物作用消失時發生,持續2~3d,填塞物壓迫鼻腔黏膜組織引起反應性水腫,局部缺血缺氧,組織內酸堿平衡失調,促使致炎性物質增多疼痛加劇,焦慮、緊張等心理因素降低痛閾值,使疼痛加劇,持續性的痛覺又加重心理失衡,出現鼻堵、咽喉干燥、頭痛、眼脹、失眠等,形成惡性循環[4]。因而,對接受鼻部手術患者進行疼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及患者的預后[6]。
現代研究認為[7],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經系統緊張度,使應激反應下降并減少炎癥致痛物質的釋放,增加局部組織血液循環,解除肌肉痙攣,提高局部痛閾,同時聯合應用其他減輕患者緊張、促進患者舒適的康復方法,可更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減少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其作用機制為指壓按摩信號進入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后,各級神經元活動增加,從而激活機體自身鎮痛系統,使內源性阿片樣物質、5-羥色胺等物質分泌增加,進而產生顯著的鎮痛效果[8]。祖國醫學認為,人體血氣運行不暢時則痛,即“不通則痛”,穴位按摩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止痛目的[9]。同樣,中醫推拿也有類似的作用。現階段研究認為,推拿對疼痛神經傳導通路的干預主要通過疼痛信號上傳、中樞對疼痛信號處理及反饋、疼痛信號抑制這幾部分展開,在推拿手法的選擇上主要區分手法的輕重、手法的頻率,并進行手法的標準化或機械模仿手法的工作[10,11]。推拿鎮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得到了認證[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無痛感45例,輕度痛感3例,中度痛感2例,無重度痛感患者;對照組無痛感32例,輕度痛感9例,中度痛感8例,重度痛感1例,觀察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睡眠質量好39例,睡眠質量較好10例,睡眠困難1例;對照組睡眠質量好25例,睡眠質量較好15例,睡眠困難10例,觀察組睡眠質量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2.0±1.5)d,顯著短于對照組(19.5±2.5)d(P<0.05),表明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意義。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聯合中醫推拿在鼻部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中有很明顯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來明霞.護理干預對減輕鼻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78~80.
2 高萬露,汪小海.視覺模擬疼痛評分研究的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12):144~146.
3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4 黃靜如.護理干預對減輕鼻部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89~90.
5 狄薇.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鼻部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0):3969~3970.
6 張丹,王芳,姜穎,等.穴位按摩在外科手術后并發癥患者的應用研究現狀[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7):195~197.
7 羅瑞玲,伍慧卿.耳穴貼壓加穴位按摩對鼻內鏡手術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5,13(6):141~143.
8 程梅,肖秀英,劉謙虛.穴位按摩加耳穴貼壓緩解鼻竇炎患者術后疼痛的研究[J].護理學報,2014,21(9):66~67.
9 張昊,房敏,蔣詩超.推拿干預疼痛傳導途徑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1):171~173.
10 周楠,房敏,朱清廣,等.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特性評價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3):562~566.
11 張萍,華瑋.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4):101~104.
12 辛曉艷,程梅,肖秀英,等.不同中醫護理干預方式對鼻竇炎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8):756~758.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1.013
430061 湖北省中醫院五官科 武漢
陳敏,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R244.1;R765.9;R473.6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