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歲的陳伯自從10年前診斷出糖尿病和血脂異常以后就幾乎頓頓吃素。這些年下來,血糖和血脂倒是控制住了,可最近陳伯卻發現,自己走路很容易摔跤。經檢查發現,這一問題很可能與肌肉減少癥有關。
危害:“少肌癥”會加快老人身體衰老速度
近年來,不少中老年人對自己的飲食和體重進行嚴格控制,結果導致肌肉減少癥(簡稱“少肌癥”),對老年人的困擾已越來越顯著。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樓慧玲介紹,“少肌癥”主要是因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征。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7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0%,70~80歲的老人大約有30%,而到了80歲以上,幾乎一半的老人都可能存在“少肌癥”。
肌肉尤其是骨骼肌,是人體進行各種體力活動的基礎,骨骼肌的衰減會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患有少肌癥的老年人往往容易出現站立困難、步履緩慢、易跌倒骨折等現象。此外,骨骼肌的減少不僅會影響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水平,還會促使骨質疏松、關節炎等疾病的發展,同時也是誘發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老年病的重要原因。“總的來說,‘少肌癥的發生會加快人體衰老的速度,并加重老年人本身患有的各種慢性病。”
營養+運動:對付“少肌癥”的兩大法寶
避免“少肌癥”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營養和合理運動。
1.營養處方:建議老年人首先要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每人每天攝入優質蛋白不少于1.2~1.5克每公斤體重,老年人將自己體重的公斤數乘以1.2~1.5克就能算出一天所需的優質蛋白的總量。一般情況下,每天1個雞蛋,1杯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加適當的肉類,基本能滿足人體一天攝入優質蛋白的需求量。對于那些因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不能攝入太多肉類的老人來說,樓慧玲建議多吃魚肉,而貝類和蝦等海產也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2.運動處方:首先,每天要保持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耐力鍛煉,對于老人來說最好就是步行。另外,每周至少要做2~3次訓練力量的阻抗運動,例如要用到臂力的或者蹬腿的運動。建議每天做3組,每組15~20次。
也可選擇在家做墻臥撐,就是扶著墻,做俯臥撐的動作,8~12個為1組,休息一會兒后,再繼續做,每天做2~4組。關節好的人還可以爬樓梯,爬樓梯時用手托著屁股,這樣能有助于肌肉的收縮。平時還可以根據身體情況隨時隨地做一些平衡訓練,如伸展胳膊,扶著椅子做單腳站立等。
>>鏈接
三步自測“少肌癥”
1.觀察步態: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常規步速小于0.8米/秒,警惕“少肌癥”。計算方法:用計步器計算自己走100米所花的時間,然后計算出每秒的步速。
2.觀察體重:65歲以上老人,年體重下降5%,應警惕。
3.觀察肌群:在觀察自己身體肌肉群的時候要留意,如果臀大肌變得扁平,小腿的腿圍減少,握力下降,都能說明肌肉有所減少。此外,老人眼眶下陷、肩胛骨突出、拇指向手背并攏處的骨間肌變平,也是肌肉流失的表征。女性雙臂平展,大臂部有明顯的皮膚松弛下垂,俗稱“蝙蝠袖”,是肌肉衰減的典型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