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榮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棵大樹,腎就是樹根,吸收、傳遞營養充足,大樹才能枝繁葉茂。腎虛了,可能引起各種健康問題。然而,在現實中,人們常常會夸大腎虛,很多人把出汗多、腰酸背疼、頻繁如廁、性欲下降等與腎虛畫上等號,一出現這些癥狀,就自行盲目補腎,結果反而耽誤了病情。
誤區一: 補腎不分陰陽
中醫有著和西醫完全不同的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因人而異。腎虛又主要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于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誤區二: 黑眼圈是腎虛表現
有的人看上去眼圈黑,身體沒什么不舒服,便說是“腎虛”。其實,單純眼圈黑不是病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眼瞼(眼皮)及其周圍組織很薄,如勞累、失眠后,眼瞼長時間收縮,能引起結締組織血管充血,血流不暢,微循環障礙,所以眼圈發黑。出現黑眼圈用不著害怕,也不必亂吃補藥,只要精神愉快,多活動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少則30天,多則12周,黑眼圈就會慢慢消失。
誤區三: 腎虛就是腎出了問題
很多人一聽說是腎虛,就如臨大敵,以為自己腎臟有毛病了,性能力肯定也是不行了。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腎虛幾乎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是人衰老過程中一個必然現象。
誤區四: 性功能下降就得補腎
一些本應去男科的患者,誤以為性功能下降就是腎虛,跑到腎病專科來看病。一項針對700多名ED(性功能障礙)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很少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如果隨意在街邊成人用品店購買壯陽藥,會加劇病情的發展。
誤區五: 腎虛是男人的專利
腎虛并不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有。中醫認為虛的本質就是衰老,久勞傷腎的腎虛之人衰老速度較快。腎為先天之本,腎虛的女性會表現出過早閉經、性欲低下、煩躁、焦慮、多疑等癥狀。
誤區六: 腎虛和腎衰是一回事
腎虛是中醫的說法,而腎炎、腎衰是西醫的診斷,兩者不能等同。當然,二者也有些交叉,腎虛者也可能有腎炎,而無腎虛癥狀的人不見得就沒有腎炎。
誤區七: 耳鳴是腎虛惹的禍
耳為腎竅,腎開竅于耳,腎與耳密切相關。但是,治療耳鳴不能僅僅責之于腎,應從心肝脾肺腎多方論治。耳鳴與全身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況十分密切,因此治療時需對全身臟腑經絡調理。
誤區八: 頻繁如廁是腎虛所致
很多人一遇到出汗多、頻繁如廁等癥狀,就懷疑自己腎虛了。其實,中醫講的腎虛是一個癥候群,既包括上述癥狀,也不能說只要出現這些癥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全面分析,僅以出汗為例,腎虛、胃氣虛弱、濕熱不清、寒邪入內等都會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