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習總書記,感謝黨和政府還惦記著我們!”82歲的馬二女老人緊緊握著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政研室主任李撫滄的手激動地說。2016年7月1日,市委政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李撫滄帶領全室黨員干部職工,驅車100多公里來到武川縣二份子鄉黑浪壕村,開展“一對一”入戶扶貧對接暨二份子鄉生態移民調研活動。類似的慰問,自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從未間斷過,黑浪壕的村民與李撫滄也由陌生到熟悉,由最初的略顯拘謹到現在的無話不談。
精準扶貧:獻真情、辦實事
2015年春節前夕,李撫滄帶領有關人員走訪到西紅山自然村王老女家,送來米面油,老人熱淚盈眶,連聲說著:“謝謝、謝謝!這么多年,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才讓我們這些孤寡老人生活有了保障?!崩先硕嗄昵案募薜皆摯搴笥植恍覇逝迹缃癃氉陨睿杲耸瑹o兒無女,多年來一直靠村黨支部和鄰居們照顧和接濟,生活非常貧困。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后,李撫滄告訴老人,有什么困難及時向村支部和扶貧工作人員反映。并叮囑隨行的村干部要多關心關注貧困老人,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市委政研室定點幫扶的黑浪壕村轄8個自然村,422戶1268人,常住人口198戶、579人,占全村人口的45.7%;貧困人口有63戶、139人,占全村人口的11%。為解決老弱病殘困難戶的燃眉之急,逢年過節,市委政研室全體黨員干部都會自籌自捐,購買米面油、衣物、藥品等物資對他們進行入戶慰問,與他們拉家常、談家事,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目前最困難的問題是什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市委政研室的干部逐一記錄,建立工作臺賬,認真研究部署,采取幫扶立項、工作人員領項、完成任務銷項的方式,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作為“清水衙門”,在各類扶貧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特別是在缺乏可供扶貧項目使用經費的情況下,市委政研室卻仍然堅持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地完成各項扶貧任務,不折不扣地踐行真扶貧、扶真貧。
綜合施策:尋富路、立項目、興產業
2014年,全市新一輪社會扶貧定點幫扶工作剛剛開始,市委政研室就第一時間對黑浪壕村展開了深入調研。當地自然氣候極其惡劣,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風蝕沙化嚴重,農民收入主要來自傳統養殖業,牲畜游牧散放,養殖量越大,對脆弱的生態破壞就越嚴重,周而復始將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黑浪壕村的長期發展。
經過多方求證和調查研究發現,黑浪壕村的自然條件適合杜伯爾羊的規模養殖。杜伯爾羊具有增重快、體質結實、適應環境能力強的優勢,因其出欄快、效益高、對生態破壞小,是雜交羊中皮肉雙增的好品種,受到國內外畜牧業專家以及農民的充分認可。扶貧干部曹智勇深入毗鄰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草原腹地,優選純種杜伯爾種羊,按全室黨員干部對接的11戶共19人扶貧對象每人購買了一只成年母羊,租卡車單程400多公里運往幫扶村。
看到肥壯的杜波爾羊,貧困戶們比過年還高興。村民朱侯林興奮地說:“以前散養的都是雜交寒羊,光吃草不長肉。這回政府給送來品種好育肥快產羔多的良種羊,用不了幾年我們就會有自己的羊群了。”
穩步推進:利長遠、挪窮窩
“再難也要干,再苦也要上,要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讓更多人嘗到發展甜頭?!边@是李撫滄在扶貧工作中經常對政研室全體黨員干部說的一句話,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干的。
二份子鄉位于武川縣西北部,與包頭市固陽縣、達茂旗接壤,三面環山,土地貧瘠,草原復墾沙礫地質,加上氣候條件惡劣,不適宜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這里干旱少雨、土地沙化嚴重、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通訊不暢、地下水資源缺乏,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對生態破壞嚴重,農民收入微薄,“十二五”時期,全鄉被整體列為限制發展區,“十三五”規劃中又被確定為生態修復區域,列入整體移民范圍。2016年全縣扶貧動員會召開以來,二份子鄉按照市、縣總體部署,在廣泛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走“收縮轉移、集中發展”之路,以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為目標,遵循生態規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各類資源,為推進整村生態移民工作奠定基礎。除了2013年實施農村人口市民化試點整村移民6個自然村和2015年整村移民4個自然村外,全鄉又確定了114個整村生態移民村,計劃三年內全部移出。
經過前期的宣傳、動員和排查,村里的中等戶、貧困戶、外流打工、定居在外等絕大部分村民都愿意移民,只有少部分的富裕戶不愿意移出。市委政研室與當地鄉黨委、政府通力合作,通過召開村民大會、走村串戶、電話聯系外出農戶的方式,將為什么要移、怎么移、移民后宅基地如何補償、村民的合作醫療怎么享受、村民的承包地怎么處理、村民的收入有多少,一一為村民反復進行宣傳解釋,逐漸解開了村民的心結,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大部分村民同意了走移民搬遷的路子。在此基礎上,及時召開村民大會進行投票表決并加以確定。按照《方案》要求,堅持群眾自愿、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合理確定住房建設標準,完善搬遷后續扶持政策。移出村的農民保持原有惠農補貼人均360元不變,仍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將村內承包的耕地按政府統一規劃進行流轉,種植優質牧草、恢復生態。圍繞全鄉確定的“草業強基、牧業富民、生態興鄉”的發展思路,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在縣域西部打造30公里“生態修復區”的目標,在繼續加大移民拆遷力度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優質牧草種植加工、優質肉牛肉羊養殖、生態旅游觀光等優勢產業,不斷提高移民搬遷戶的收入。
針對全鄉生態移民工程資金缺口大、意見不統一、政策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市委政研室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再一次進行了全面調查研究,形成的調研報告在中央政研室主辦的《學習與研究》2016年第10期“調查研究”專欄刊發,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市委政研室的全體黨員干部就是這樣不畏艱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將對困難群眾的關切轉化成一個個脫貧的點子,將對老百姓的溫暖情誼轉化成一個個致富的好思路,用心血和汗水澆筑了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