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萍
摘 要:板書要講究方位布局,有利于進行比較;要講究條理層次,有利于進行概括;要講究時間程序,有利于展示推理過程。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板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板書是一種常用的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板書作為書面語言,保留的時間比口頭語言更長。如果學生對于教師的口頭表述一時還不夠理解,那么可以繼續從板書中得到領悟。一經板書,學生就能視聽結合,擴大了獲取知識的通道。所以要培養小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就要講究板書。
一、板書要講究方位布局,有利于進行比較
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題思路,通過比較,讓學生辨別異同點,鑒別優劣,既能使學生對其中的每一種解法加深理解,又能溝通各種不同思路之間的聯系,得到整體上的認識。而這些不同思路的比較,需要用板書來作為一種重要載體。
例如:“8個同學每人每天要寫16個大字,照這樣計算,他們6天一共要寫多少個大字?”在教學中,學生會有兩種解題思路。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可以把兩種思路分左、右兩個并列位置逐步板書出來:
(1)8個同學每天一共 (1)每個同學6天一共
要寫多少個大字? 要寫多少個大字?
16×8=128(個) 16×6=96(個)
(2)8個同學6天一共 (2)8個同學6天一共
要寫多少個大字? 要寫多少個大字?
128×6=768(個) 96×8=768(個)
綜合算式:16×8×6 綜合算式:16×6×8
通過板書的左右兩個部分的橫向比較,學生可以發現:無論哪一種方法都需要兩步計算。每一種方法的第一步計算的結果是不同的,計算的結果所表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而每一種方法的第二步所計算的結果是相同的,計算的結果所表示的意義也是相同的。但由于兩種方法的第一步列式不同,導致了第二步的列式也不相同,所以綜合算式也不可能相同。很明顯,這種并列式板書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比較,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
二、板書要講究條理層次,有利于進行概括
不同的數量關系,有不同的數量關系式,這些數量關系式有時可以按一定的需要,用某一種標準進行歸類。眾多的數量關系式需要通過板書,按條分層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從而找出規律,進行概括。
例如,在學習正比例概念的時候,我們可以讓根據一列火車1小時行駛60千米,2小時行駛120千米,3小時行駛180千米等,得出路程與時間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即速度總是一定的,板書成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再根據一種花布1米的總價為2.4元,2米的總價為4.8元,3米的總價為7.2元等,得出總價與米數這兩種相關聯量的比的比值即單價也總是一定的,又板書為總價/米數=單價(一定)。最后根據抽象的相關聯的量y和x,以及它們的比值k之間的關系,繼續板書:y/x=k(一定)。這三個關系式按上、中、下三條排列。很明顯,這三個關系式分成了兩個層次,也就是第一個和第二個關系式被概括成三個關系式。而第三個關系式又將與中學數學k=tga等斜率知識相銜接。確實,這種縱向式的板書為師生的概括提供了方便。
三、板書要講究時間程序,有利于展示推理過程
不同的知識點分屬于不同的知識層次,把各個知識點聯結起來,形成網絡結構,能發揮整體效應。從已知判斷推理出新判斷,本身就是一種聯結知識點的方法,而這種推理過程常常又要借助于板書。根據不同情況,板書的時間選擇應該有先有后,這樣的板書能夠把推理的各個階段逐一展示出來,它既能體現知識點的聯結,又能使學生初步接觸推理的思維方法。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以后,繼續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割補演示的直觀方法,把平行四邊形拼搭為相應的長方形。根據長方形面積=長×寬,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板書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再在它的上方板出“長方形面積”,在這兩者之間加一個向上的箭頭,學生會體會到這表示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然后在“長方形面積”的右邊繼續板書“長×寬”,體現把長方形面積公式作為推理的依據,當學生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時,我們就可以在“長×寬”的下面再板書出“底×高”,并且在這兩者之間加兩個向下的箭頭;最后,學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與“底×高”之間畫上等號“=”,得出新的計算公式。整個板書如下:
這種螺旋式的板書過程,聯結了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兩個知識點,并且根據演示的先后,按時間程序逐步把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一一揭示了出來。
綜上所述,克服板書的隨意性,講究板書的科學性,應該被認為是培養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不能忽視的方面。
參考文獻:
[1]郭麗榮.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J].大觀周刊,2013.
[2]鄒慶勇.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J].開心(素質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