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麗
摘要:讀和寫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語文素養之一,同時教會學生“讀”和“寫”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既是重點,更是難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讀促寫,以寫提讀儼然成為一種時尚與流行。但縱觀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讀寫結合”教學依然不夠高效,制約教學水平提升。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課堂讀寫結合效率提出建議,以饗讀者。
關鍵詞:解析;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更加重視小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巧妙結合,確保讀與寫的相得益彰。毋庸置疑,學生通過閱讀可最終實現高質量的寫作,而通過寫作則能更高效閱讀,故實現讀寫結合迫在眉睫。
一、激發興趣,提升信心,促進“讀寫結合”
小學階段是學生讀與寫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與新鮮,而濃烈的興趣更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前提。鑒于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巧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自由遨游在知識的海洋,最終實現學生自主閱讀,自信寫作的教學目的。
誠然,激發小學生讀寫興趣,提升其自信心的方式有很多,諸如課堂情境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插圖教學法、激勵教學法、自我展現教學法等。例如,S版小學語文課文《快樂的小青蛙》講述了一只小青蛙掉進了枯井,它不僅不慌不忙,反而自我愉悅,唱起了歡快的歌曲的故事。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細胞,值得注意的是,故事講解一定要繪聲繪色,趣味生動。或者,教師可以先講解一部分,讓學生猜測下一部分,這樣學生的興趣便被完全調動了。另一方面,為了提升學生寫作的信心,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并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供大家鑒賞品讀,這樣學生寫作興趣便迅速高漲。
二、重視課堂,優化方式,實現“以讀促寫”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與前提,扎實的閱讀功底對實現高效寫作必不可缺。因此,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要注重課堂閱讀教學,不斷優化課堂閱讀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課堂閱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唯有此,學生寫作水平才能循序漸進提升,“以讀促寫”才能真正實現。具體來說,教師要做到三點:一是重視課堂閱讀與朗讀;二是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三是多種方式教學與指導學生的閱讀。
例如,《可愛的西沙群島》是小學語文S版中一篇語文優美、情感細膩、結構清晰,讀來朗朗上口的作品。在該篇課文的教學中,為了引領學生讀出課文語言與內容的雙重之美,教師要重視朗讀,以齊讀、分組讀、比賽讀、個人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愛上閱讀,并從中受益匪淺。
三、關注寫作,指點迷津,推動“以寫促讀”
讀與寫的關系是魚與水、源與流的關系,沒有了閱讀作支撐,寫作便毫無意義,而失去了寫作,閱讀價值則驟然降低。因此,有了豐富海量的寫作基礎知識,只有真正將寫作付諸行動,閱讀意義才會彰顯。不可否認,關注寫作,實現“以寫促讀”同樣是小學語文教師實現課堂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重要舉措。鑒于此,教師要關注寫作,在真正的寫作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實現讀寫結合。
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巧用多種寫作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與寫作本是一家,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離不開閱讀教學的滲透。例如,在“仿寫句子”寫作訓練中,一些學生對于教師給出的例句不能很好的進行模仿寫作,這時,教師便可以再拿出一篇文章,摘出其中句型、修辭等十分相似的句子供學生閱讀參考,這不僅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更精準、更有效的范本,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第二,重視課堂寫作任務的布置。歸根結底,寫作是踐行閱讀價值的一種訓練方式,教師只有指導學生不停地練習,寫作,寫作水平才能提升。在課堂上,教師可定期為學生布置一些不同類型(看圖寫話、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等)的作文,而學生為了完成寫作任務,定然會大量搜集與之相關的閱讀資料來閱讀,這無疑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質量。
四、重視方法,授之以漁,強化“讀寫滲透”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中,教師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唯有如此,學生才能主動探索讀寫結合,養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繼而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讀與寫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重視方法,授之以漁,進一步強化“讀寫滲透”。具體來說,教師可通過幾點來踐行:第一,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第二,鼓勵或要求學生學生做摘抄、做筆記,要教會學生圈點、劃線、摘錄、背誦等幾種重要的閱讀方法。第三,要鼓勵學生寫日記、隨感、心得等,促使學生愛上寫作。第四,讓學生養成遣詞造句的習慣。
例如,在教授《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該文章中許多優美的句子躍然紙上,學生可以將自己認為優美清麗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并反復閱讀,必要時可背誦。再者,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豐富課外閱讀,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與本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并且更為優美的文章,以豐富學生視野。除此之外,教師要可要求學生寫日記,讓學生將自身所見、所聞、所感之事化為文字記錄下來,并且,要鼓勵學生多動筆、多訓練,提升自身遣詞造句之能力。總之,只有學生有自己的讀寫方式,并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其語文素養才能大幅度提升。
綜上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讀寫結合對語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意義。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重視課堂讀寫結合,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優化讀寫結合教學方法與策略,最終實現閱讀與寫作的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毋庸置疑,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求知,方見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海洋.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7:32.
[2] 顏克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213.
[3] 張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5,3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