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萬興
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能夠讀懂文章,另一個就是會寫文章,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寫作文。前一個目的很容易達到,大多孩子只要認識字,就能讀懂文章。但另一個目的就很難達到,許多孩子小學畢業后,仍然不能夠獨立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這充分說明了小學的作文教學任重道遠,不容小覷。
作文教學在小學所有的教學工作中確實是最難攻克的堡壘,令許多老師談文興嘆,令許多家長頭疼無奈。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認為寫作文是最難最難的作業。寫作文真的就這么難嗎?當然不是。
很多孩子寫作難,不是難在寫上,而是難在寫什么,就像竇桂梅老師說的那樣,女人要生孩子,肚子里得有才行。學生要寫作文,他得首先知道要寫什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立意。立意很重要,它是一篇作文的靈魂,決定著作者的寫作方向。立意不好,作文寫起來就非常困難,越寫越空洞,越寫越覺得沒什么可寫。有些學生作文寫不好,原因是沒有選擇好主題,立意方向不對。
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怎樣立意,課本中有什么事,他就照葫蘆畫瓢寫什么事。或者別人寫什么事,他也寫什么事。試想,他照搬別人的東西,別人的作文在他腦海里一定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再加上小學生的語言本來就匱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和抄襲的幾乎沒什么兩樣。
作為老師,我們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立意呢?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
一、日常培養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寫,只是學生熟視無睹,注意不到而已,所以,我們在日常課文教學中,就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立意意識,引導學生立意。比如,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第二組課文,《中彩那天》《萬年牢》《尊嚴》《將心比心》。這組課文都是通過一件事來折射人性的偉大。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抓住這一特點,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回憶身邊人的一些事情,來透視人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將心比心》這篇課文,通過扎針這件小事,使我們感覺到母親的寬容和理解。學完之后,我讓學生談談生活中的人,誰有這樣類似的性格特點,學生很快就舉了好多例子,我不失時機要求學生把這些例子用筆講述出來,這就是一篇小作文。當然,生活中除了美好還有丑惡,我們在引導學生立意時,不必拘泥于高大上的思想境界,那樣學生的作文容易走形式主義,越寫越窄,平時我們也給學生一些發泄的機會,讓他們述說一下生活中的丑陋。比如,在學習完《萬年牢》這篇課文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生意人的故事,正面反面都可以,把這些事情寫出來,加上自己的理解。這就是一篇很好反映現實生活的作文。
就這樣,每學完一篇課文,我就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內容,聯系生活并擴展開來,談談他們的理解,把這些寫成一段話或一篇小作文。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大腦來思考事情的對錯。寫作文時,只要從中選擇一件事來寫就可以了,作文的立意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作前加強
很多孩子都是等到老師布置了作文任務才去冥思苦想,確定主題,這樣確定的主題常常過于大眾化,不新穎。主題不新穎,寫出來的作文當然就不新穎。因此,我們要在寫作前對學生的立意有所強化,指導他們一定要按要求,選擇那些新穎,有意義的主題來寫。比如,寫老師的作文時,學生除了寫老師辛辛苦苦工作外,似乎再也找不到話題來寫。為此,我列舉了學校的幾個年輕老師。我讓學生來談一談這些老師上課時,他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學生都認為,這些年輕的老師上課,幽默、不拘束,妙趣橫生,他們可以放聲大笑,可以調侃幾句。我不失時機引導學生,讓他們把記得的一些小細節寫下來,這樣的主題標新立異,人物寫起來也比較豐滿生動,更接近于現實中的人物。
對于寫事的作文,我開了一個小小的新聞發布會,讓每個學生都說說最近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越新鮮越有趣越好,學生爭先恐后列舉事例,因為是真實發生的事,所以他們說起來具體生動,又新穎別致,等學生都講完之后,我拿出作文要求,讓學生從他們說的事件中來篩選適合本次作文的主題,我適當引導點撥,這樣學生選出了很多適合本次作文的主題,我要求學生自己任意選擇,如不滿意,也可自己再另立別的主題。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不再是千篇一律了,孩子們又在作文中加上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各有特色,耐人尋味。
每次都這樣去引導,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他們自己的主題來寫,生活每天都在更新,他們的作文也就每次都有所不同,這樣學生作文的立意不再是難事,作文對于他們來說也不再是一個大難題。
總之,不管是講讀課,還是作文課,只要我們老師對學生的立意多加啟發引導,有意識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那些大事小情,把他們寫進自己的作文中,寫好作文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