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
摘 要:3~6歲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黃金期,在這段時期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促使幼兒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能促進幼兒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不容忽視。
關鍵詞:幼兒;閱讀習慣;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首次明確地將幼兒早期閱讀納入語言領域的目標體系,并提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閱讀技能”。為了促使幼兒從小就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掌握閱讀的技巧,本文將從閱讀環境、閱讀讀物、閱讀方法等方面來談一談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幼兒在自由閱讀、自由探索的空間下愛上閱讀,這對幼兒今后閱讀習慣和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閱讀環境不僅包括外在的放有讀物、桌椅板凳的一個空間,還包括以家長為閱讀榜樣的隱形的閱讀環境。為了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隱形的閱讀環境,家長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較為安靜的、光線較好的閱讀環境,這樣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讀物的理解與思考,還能提高幼兒對這段閱讀時光的享受度。除此之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可與幼兒進行親子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親子之間的關系,而且家長身上的閱讀好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二、選擇適合幼兒的讀物
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家長或老師在為幼兒挑選讀物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的,而怎樣的讀物才是適合幼兒的?第一,閱讀內容要與幼兒的年齡階段相適應,家長要盡可能地選擇顏色鮮艷的、圖畫多文字少的、寓意在幼兒理解范圍之內的讀物;第二,讀物要迎合幼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或老師在為幼兒選擇讀物時,不妨將讀物的選擇權交給幼兒,這樣幼兒會因是自己選擇的而對該讀物產生極大的興趣。第三,如果家長在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情況下,可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將教師的提議與自己幼兒的特點結合起來進行讀物的選擇。只有家園合作共力,幼兒才會更加高效的、更加長久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是早期閱讀的關鍵所在,多種形式的閱讀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早期閱讀的興趣,而且能夠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使幼兒對閱讀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無疑大大促進了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發展。然而大多數家長在和幼兒一起閱讀時,總是一味地以自我講述為主,幼兒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不僅大大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的發展,而且這種單一枯燥的閱讀方式也極易使幼兒減少對早期閱讀的興趣。除此之外,根據文體的不同,幼兒讀物被分為詩歌類、故事類、散文類和知識類四個類型,而每一種類型的讀物的閱讀方法和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家長和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時,一定要采用形式多樣的閱讀方法,教予幼兒閱讀不同種類讀物的技巧,只有掌握了閱讀方法,幼兒才會對閱讀更加感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會逐漸養成。
例如:在閱讀小班上冊的《幸福的種子》這本早期閱讀中的《多多什么都愛吃》這個繪本故事,在第一遍繪本閱讀時,家長可先讓幼兒自己大致翻看一下繪本的所有內容,使其對繪本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看懂的部分\自己喜歡的部分等;在第二遍繪本閱讀時,家長在進行逐頁講述時,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的封面,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對于開始識字的幼兒,家長可引導幼兒認識這本繪本的題目“多多什么都愛吃”這五個字,然后進行逐頁閱讀;在第三遍繪本閱讀時,家長可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創作出屬于幼兒自己的“×××什么都愛吃”繪本,第四遍……第五遍……家長可循序漸進地改變閱讀形式,這樣不僅可以使該繪本變得更加豐富,而且也會對幼兒今后的閱讀習慣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幼兒期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首先都要認識到這一時期的重要性,然后在正確觀念的影響下,為了培養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進而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和教師一定要通力配合,盡可能地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選擇適合幼兒的讀物,教予幼兒科學的閱讀方法,只有家園共同努力,幼兒的閱讀能力才會逐日提高,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萬翠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6).
[2]印元軍.家園合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