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玉毅

我是個不怎么聰明的人。我的妻子就常常說我:“你怎么那么笨呢,給你說過好幾回的事情總是記不住。”每當這時,我就嘿嘿地笑著。
其實,有時候我并不是真的不懂,而是假裝不懂。
這種假裝與世故無關,更不是為了扮豬吃老虎,而是在無傷大雅的前提下,讓人顯顯他們的聰明才智,增加點自信。我們或許可以將它視作一種善意的謊言和偽裝。
打個比方說,當我們在與長輩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話里有許多漏洞,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如果我們就此打斷他們的侃侃而談,說出真相,固然可以糾正他們的錯誤,可也容易讓他們覺得很沒有面子,回頭你再想同他們聊點別的什么,他們大概也很難再提得起興趣了。所以,就算他們說得有什么不對,只要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就不要去戳穿了吧。
我們要學會給長者留面子,也要學會給孩子留面子。給前者留面子是為了表達我們的尊重,而給后者留面子是為了體現一種平等,我們必須拒絕用成人世界的經驗去評判小孩子的想象是否科學——這樣更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鋒芒畢露未必是件好事。與人相處,首先要學會藏峰。如果人人都像刺猬一樣,把自己的優點裝束得像根尖刺,便很難融入于團體之中。
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也有自己懂和不懂的物事。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算你讀過很多的書,有很好的學問,但論手藝,你未必比得過一個磨剪子的人。這就是“尺亦有所短,寸亦有所長”的道理。那些綜合素質不及你的人,未必沒有可以超越你的地方,這就敦促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謙遜的態度,好好學習。
每個人都有不懂的東西,也應該保持虛心求教的姿態。
假裝不懂有時也是為了避免不懂裝懂。不懂裝懂只會讓人變得越來越蠢,因為裝著裝著自己也信以為真了,那些不懂的問題也就永遠找不到答案了;而懂裝不懂,可以從其它側面印證自己對某一件事的看法。所以,當別人在講一段并不完全正確的話時,你又何妨聽他講,他講的話題你若知道,就當重新溫習了一遍,他講的你若不懂,便是學到新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