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化敬
(新鄉市紅旗區農村工作委員會,河南新鄉453000)
淺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新鄉市紅旗區為例
魏化敬
(新鄉市紅旗區農村工作委員會,河南新鄉45300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全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新《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要清楚地意識到,病死豬肉非法交易行為仍有進行。2014年央視曝光了江西省高安市等地存在專殺病死豬的屠宰場,一年屠宰量達7萬多頭病死豬,其中包括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A類烈性傳染病的“5號病”病死豬,銷往多地市場,多數用以腌制臘肉、灌制香腸等。2015年,作為一個大集團中國知名品牌,金鑼集團竟然使用病死豬。這些非法交易病死豬肉的行為,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切實規范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加大對出售、加工、銷售病死豬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勢在必行。該文以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為例,著重介紹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具體工作如何開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紅旗區位于新鄉市主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和科教文化中心,轄2個鎮,共43個行政村,農業人口6.9萬人,耕地面積2 667公頃。其中畜禽養殖方面,生豬存欄量7 571頭,牛存欄量781頭,羊存欄量3 201頭,各種禽類存欄量44 112羽。2015年無害化處理病死豬993頭,2016年無害化處理病死豬737頭,全部采用掩埋法。
①開展“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宣傳月”活動,在洪門生豬屠宰場、規模養殖場周邊、主要公路沿線張貼宣傳標語,發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明白紙,向全社會宣傳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重要性。②發現病死生豬,由畜主第一時間向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報告,工作人員親自到現場核實病死豬數量,拍攝照片,監督養殖場(戶)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③每月5日前會同財政部門將上月統計表上報市農牧局,積極爭取財政支持,落實補助資金。④對養殖密集地區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堅決杜絕亂丟病死豬行為。
2012年,河南省畜牧局聯合河南省財政廳下發文件對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小區)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工作進行了詳細說明,新鄉市遵照執行。文件規定,處理1頭病死豬,國家補貼養殖場(戶)80元,同時在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存在病死豬肉非法交易鏈條,1頭病死豬能賣到大于80元時,養殖場(戶)就有可能冒險只報小豬不報大豬。補助對象為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而對于養殖量達不到補助標準的養殖戶,為減少損失,其有可能出售病死豬。作為監管部門,也很難時時處處監督到每個養殖場(戶)的行為。
掩埋法由于其方便易行,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是眾多處理方式中最少的一個,因此成為很多養殖場(戶)無害化處理病死豬的選擇。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定風險:①深埋法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疫病發生,因有些細菌并非深埋就可以消除,某些細菌甚至在地下深埋幾十年都不消失,為疫病暴發埋下隱患。②深埋法會導致細菌和病毒通過土壤、地下水以及昆蟲等四處傳播,容易引發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疫病暴發。③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如選擇的地址不合適、挖坑不深、消毒不嚴格等,這樣病死豬就很容易被其他的肉食動物刨食或被雨水沖刷出來造成疫情擴散,成為細菌或病毒病的傳染源,留下許多安全隱患。④由于操作方式簡單,難免排除他人將所填埋的病死豬重新挖掘出,流通進市場,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紅旗區養殖場(戶)多為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對法律法規的認知甚少,不了解隨意處理病死豬的危害及法律后果。
基層動物衛生監督所承擔著防疫監督、檢疫出證、綜合執法等工作,目前紅旗區只有1人負責全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還要負責所內其他工作。加之公車改革之后,公務用車緊張,無害化處理很難做到一有申報就及時到場監督,定于每周五為病死豬無害化集中處理時間,而在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濕度大,病死豬如果不能及時被掩埋,很快就會腐爛,傳播疫病,污染環境。
對及時上報病死豬,并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的養殖場(戶),要給予一定的獎勵,一方面彌補其損失,另一方面提高其無害化處理病死豬的積極性。對亂拋亂丟病死豬尸體的行為,要徹底清查,并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對情節嚴重者應追究其刑事責任。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同公安、工商等部門聯合,對販賣和加工病死豬等不法行為嚴厲打擊,必要時通過相關媒體曝光,設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廣大群眾舉報出售、丟棄、加工病死豬的行為,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告知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意義,廣泛宣傳隨意丟棄病死畜禽及出售、加工和使用病死畜禽的危害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補助政策,提高群眾法律意識、生態意識、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著力宣傳病死畜禽對環境、養殖、食品安全、人體健康的危害性及嚴重性。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必須依靠各級政府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不斷改進設施設備,切實將此項惠農工程落到實處。
政府和養殖場(戶)共同努力從源頭控制疫情。加大生豬流行病的實驗調查、查清病原,研制和生產高效疫苗,提高免疫保護率。從豬場建設、種豬引進、飼料和獸藥疫苗管理、生豬養殖和銷售等環節提升養殖水平。
在遠離居民生活區、生豬養殖區、水體和水源的地方,地質穩定,且在居民生活區的下風處,在生活取水點的下游,挖2 m以上的深坑,在坑內鋪上2~5 cm厚的生石灰或其他消毒劑,將病死豬側身放入,并將污染的土層等一起扔入坑內,然后再撒上一層厚石灰填土夯實,同時也要定期消毒。
隨著社會經濟和養殖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動物疫病日趨復雜,突發重大動物衛生安全事件也有發生,人們對動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做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建設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同時我們大家也要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此項工作,為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