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陽城縣畜牧局,山西陽城048100)
優質小麥或成市場亮點,飼料替代優勢暫不明朗
劉國信
(陽城縣畜牧局,山西陽城048100)
目前,一年一度的小麥夏收已基本結束,從南到北新小麥已梯次上市,新麥收購也全面啟動,面對收購初期變幻不定、撲朔迷離的形勢,今季小麥價格行情將如何演繹,市場主體高度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新季小麥產量和質量均好于上年,國家托市收購已如期啟動,市場化收購熱情積極,優質小麥或成市場亮點,優質優價將會明顯體現,飼料替代優勢暫不明朗。
近期,有市場機構對主產區小麥生產情況調查顯示,今年新季小麥盡管主產區部分地區遇到病蟲害侵襲和干旱、倒伏等影響,但生產形勢整體較好,夏糧有望再獲豐收,預計今年新季小麥產量和質量會好于上年。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7年全國小麥播種面積2 410萬公頃,較2016年減少8.7萬公頃,全國小麥單產5.361噸/公頃,較2016年增加34千克/公頃,全國小麥總產量12 920萬t,較2016年增加35萬t。其中,冬小麥總產量為12 250萬t,較上年增加31萬t。
據農業部有關人士分析,今年小麥生產主要呈現四個顯著特點:一是布局進一步優化。西南小麥品質較差區、西北條銹病越夏區、河北地下水超采區、江淮赤霉病易發區等非適宜區調減部分小麥,既減輕了病蟲防控壓力,也減輕了小麥庫存壓力。黃淮北部強筋小麥優勢區、江蘇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麥優勢區、江淮北部及黃淮大部中筋小麥優勢區加快形成。二是品質不斷提升。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呈擴大趨勢。比如,市場緊缺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等優質專用品種較上年增加27萬公頃,面積占27.5%,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三是綠色發展勢頭良好。各地大力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快發展節水農業,促進節本增效。今年全國小麥節水品種面積擴大到266.6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34萬公頃。四是機收效率高、進度快。各地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發布作業信息,提高供需對接效率,組織調度更加高效,較往年提前進入機收高峰期,加快了夏收進度,降低了成熟后期與收獲期不良天氣帶來的影響。截至6月末,全國已收獲冬小麥0.21億公頃,進度過九成半,全國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已經結束,機收比例達95%,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機械化小麥收獲、秸稈處理、玉米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等綠色高效生產方式廣泛推行。
據了解,目前從南到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河南、山西、河北、山東等小麥主產區已大量上市供應市場,就近期的收購狀況看,各地新小麥價格普遍高開高走。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新麥開秤價同比明顯偏高,緣于以下三個因素。
第一,今年小麥質量好于上年。由于去年部分主產區小麥質量受損嚴重,尤其是南方小麥產區雨水頻繁,小麥赤霉病暴發,質量普遍偏差,病粒超過3%的小麥只能用做它途,開秤價格較低。如去年7月13日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為每噸1 910元,飼料廠小麥采購價格為每噸1 600~2 000元,小麥與玉米價差擴大至每噸100~300元。由于小麥替代玉米優勢明顯,全年約有700萬t小麥被用作玉米飼料替代。而今年并未受到異常天氣影響,小麥質量好于上年,新麥身價自然抬高。相關信息顯示,6月份,湖北荊州容重760 g/l、水分14%左右的新小麥貿易商裝車價為2 140~2 160元/噸,面粉企業收購價2 280~2 300元/噸,荊門京山地區容重750 g/l、水分12.5%、不完善粒不超標的小麥面粉廠收購價為2 300元/噸,較去年提高200元/噸。安徽安慶水分13%、容重750 g/l的新小麥貿易商裝車價2 240~2 260元/噸。河南南陽容重750 g/l、水分15%的新小麥貿易商裝車價2 100元/噸。據了解,目前,河北面粉企業新麥收購價為2 390~2 410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100~160元/噸。
第二,市場收購熱情積極。對于制粉企業而言,去年小麥夏收期間收購積極性不高,而國家政策性收購力度較大,大量符合質量要求的小麥進入托市收購,導致后期流通市場質優小麥糧源供應偏緊,當國家集中收購結束后再想收購為時已晚。特別是去年第四季度以后市場高質量小麥供給緊張,價格更是一漲再漲,面粉加工企業望市興嘆。有了上年的教訓,加之新麥上市初期價格相對較低,為減輕成本壓力,今年各市場主體收購熱情較高,而且跨區域采購積極。近段時間以來,各地眾多制粉企業采購員云集小麥上市較早的湖北等地,采購心態可見一斑。
第三,當前流通市場陳麥糧源枯竭。據了解,近期盡管陳麥價格走向有所趨弱,但由于流通市場陳麥糧源枯竭,價位整體仍處于相對高位,一定程度上支撐了新小麥價格的高開。如目前華北地區普通陳麥制粉企業進廠價2 550~2 650元/噸,蘇皖地區2 550~2 570元/噸,均高于上年同期的100~150元/噸,處于歷史較高水平。
近年來,我國優質小麥供需一直處于短缺狀態,市場上優質強筋小麥價格不斷上漲。今年優質小麥不僅種植面積增加,而且質量比上年提高,自然成為各市場收購主體追逐的亮點,優質優價效應將會明顯體現。而通常夏糧上市后,制粉企業傾向于采購成本較低的新麥,陳麥需求量有所減少,價格將會逐步走弱,但今年由于陳麥糧源嚴重不足,市場出現大幅度或“斷崖式”下跌并非易事。
從供需關系看,我國小麥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是緊平衡供應狀態,由于城市建設急劇擴張,全面二孩政策放開,近年來國內優質小麥市場供應更為緊張。據了解,目前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產量為300萬~450萬t,而優質小麥年需求量為500萬~750萬t,供需缺口較大。
受市場優質小麥供不應求的影響,今春以來國內優質強筋小麥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大于普麥,優質小麥與普通小麥差價持續拉大。由于優質小麥處于短缺狀態,沒有政策性庫存作為補充糧源,當前市場對優質強筋小麥仍多持看漲預期。有市場人士預計,新麥大規模上市前強筋小麥價格仍將保持上漲走勢,漲幅在30~50元/噸之間。
按照慣例,隨著新麥陸續上市,市場對陳麥的關注度將會降低,企業做多庫存意愿不高,價格將出現下滑。但由于新麥有一定時間的后熟期,并不能即時投入加工,陳麥依舊會在市場流通,加之,當前陳麥市場流通糧源較少,而作為主渠道供給的臨儲小麥成交價格穩定,政策底部仍會支撐市場,陳麥價格大幅下跌的幾率仍然不大。
從需求上看,隨著伏天高溫多雨天氣來臨,雖然面粉企業開機減少,但由于拍賣糧存放時間已久,大多都不能單獨使用,且新季小麥上市后也有一段時間的后熟期,均需要新舊摻兌搭配使用才能加工生產,因此陳麥仍存在一定剛需,預計近期陳麥價格雖呈穩中趨弱走勢,但總體價格仍將以穩為主,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對于飼料企業而言,當前各地小麥、玉米價差保持在較高位置,優質小麥替代玉米進入飼用暫時沒有優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7-2018年度小麥飼用消費量為500萬t,較上年度下降200萬t,降幅30.8%。不過,考慮到新麥收購價格要比陳麥偏低的情況,新麥與玉米之間的差價也會縮小。
據了解,在一般情況下,小麥價格每噸低于玉米價格60元后,飼料廠開始考慮用小麥替代玉米,小麥價格低于玉米價格每噸超出110元以后,開始大量替代使用。因此,新麥價格一旦進入可替代范圍,一些飼料企業依然會收購部分新麥。因此,今年夏糧收購期間,優質小麥收購仍然是各市場主體競爭的焦點,優質優價的市場效應仍會明顯體現。
業內人士表示,一年一度的夏糧收購工作已經開始,今年國家已經確定了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為2.36元/千克,計劃收購小麥1 500億kg,這一消息為新麥市場價格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后續小麥價格走勢,還受多重因素制約。因此,在新陳小麥交替時期,要擯棄搶糧賭市心理,密切關注購銷形勢,切實把握收購時間和節奏,以規避盲目收購帶來的市場風險。
從長遠來看,我國小麥市場政策性特征明顯,今年小麥價格上漲,得益于去年秋后國家及時推出新小麥(2017年上市)保護價與上年度持平,在政策上有了底部支撐。但在今年小麥播種季,國家是否出臺新小麥保護價,是后期小麥市場前景的關鍵看點。
從近期來看,麥價圍繞政策波動,“搶糧賭市”風險仍然較大。歷年夏收,國家最低收購價收購啟動時間、執行范圍、收購力度均是影響后市麥價的關鍵。市場認為,今年新麥大量上市后,價格將在托市價附近徘徊,有望高開高走或平走,及早入市應是上策。從過去兩年情況看,新麥上市后價格將有一個上漲過程,特別是今年各市場主體收購普遍積極,有望推動后期新麥收購價格繼續走高,但隨著進入盛夏,面粉市場消耗量將進一步減少,面粉存儲難度將加大,飼料用麩皮銷量下降,將抑制企業開機積極性,壓制小麥價格行情,上漲幅度也會受限。
業內人士建議農戶:新小麥收獲后,既要避開剛收購時的出售高峰,也不要捂糧惜售。新小麥剛上市,價格較低,那是因為集中上市,加之水分、雜質含量相對較高的原因。隨著后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執行,以及市場各類糧食主體的收購,小麥價格呈現平緩上升的概率相對較大。但是農民不應因此而賭后市,捂糧惜售,如果不具備良好的倉儲條件和防范措施,還是建議及早出售,以免因保管不當導致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