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職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筆者提出二維碼職教教材出版模式的建議,并對二維碼職教教材進行深入的SWOT分析,剖析其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的機遇與威脅,最后提出創新出版平臺、巧借外力、創新宣傳推廣模式、加強編輯技能培訓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二維碼技術;職教教材;SWOT分析;應對策略
【作者單位】闕填,重慶出版社。
2015年3月初,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從官方角度提出 “互聯網+”戰略,由此掀起了一場全新的“互聯網+”社會變革風暴。同年年底,教育部緊鑼密鼓地制定并下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職成〔2015〕9號)文件,明確提出進行“互聯網+職業教育”的變革規劃。同年12月18日,全國各地教育教材專家學者、出版人、經銷商和院校教師等集聚北京舉辦了全國高等教育教材論壇,獻策解決“互聯網+”對當下教育及教材編組與經營提出的挑戰——如何實現“‘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材變革”?這也是本文的出發點。
一、關于二維碼職教教材
所謂二維碼職教教材,即響應國家教育部發出的“互聯網+職業教育”改革規劃號召,在職業教育教材的出版過程中,在教材需要穿插課件與補充資料的地方制作對應的二維碼,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閱讀器掃碼,即可進入預先制備的存放于互聯網平臺上的教學資源庫。這些教學資源包括理論知識結構圖、機器原型、模擬操作或維修步驟、實習課程方案等PPT文件、圖片集、視頻文件等,涵蓋“企業+職校”教育所需的一切補充資源。這種方式將實現傳統紙質教材與互聯網資源庫的對接,既便于任課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學習討論,也便于學生在課外時間自學,改變了職業教育的課堂組織形式,對傳統教材是一次大的創新。
二、二維碼職教教材的SWOT分析
1.外部機遇
第一,較完備的政策與制度保障。2013年以來,國家高層和相關部門先后印發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教發〔2014〕6號)、《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銜接計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教職成函〔2015〕1號)、《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職成〔2015〕9號)等多份文件,從宏觀上對“互聯網+”模式下的職業教育發展進行規劃,明確提出“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和“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等要求,并設定了“到2015年寬帶和校園網覆蓋所有職業院校,加強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到2020年數字化資源覆蓋所有資源,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由此可見,完備的國家政策與制度保障為二維碼職教教材的出版奠定了基礎。
第二,模型示范與市場空缺。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出版社充分利用其在傳統教材領域的領先地位,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統籌各方面資源,搭建了“職業教育數字化學習中心”,提供二維碼掃描登錄方式,在豐富職業院校課堂、改革課堂教學形式方面進行了探索,做出了資源網平臺建設的示范,但是其并未開發出成型的二維碼職教教材,因此依然沒有填補二維碼職教教材的市場空缺。
第三,物質基礎。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國手機用戶達13.06億人,智能手機用戶普及率達95.5%。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加上校園網的大范圍覆蓋,為推行二維碼職業教材提供了實現的物質條件。
2.外部威脅
第一,國內缺乏完整成型的借鑒目標。二維碼職教教材作為響應國家“互聯網+職業教育”轉型教材建設的創新性嘗試還處于摸索過程中,在國內沒有成型的參考標準和樣本。因此,職業教育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材的轉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第二,資源與人才匱乏。絕大多數教材出版中心尚未進行二維碼職教教材嘗試,職業院校也沒有完整、系統地實踐過二維碼職教教材教學,因此,從教材策劃、編寫到出版、使用、最終成熟有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只有專業人才才能解決教材開發、推進中的各種問題。首先,從編寫角度來看,需要確定教材內容的繁簡度,以及教學方式轉變為相互分享與探討關系后教材內容與考核應該如何設置;其次,從視頻資源的拍攝角度來看,存在角度、清晰度、剪裁技術、配音等諸多細節問題;再次,從出版的角度來看,要解決教材策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編審校需要應對哪些問題以及宣傳策略如何調整等問題。綜上所述,目前二維碼職教教材開發面臨資源及人才匱乏的問題。
第三,高教社在資源領域的聚集優勢。《關于開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015年度項目申請工作的通知》發布以來,我國529所職業院校已分4批申報了56個專業的資源庫,其中51個資源庫對接高教社平臺,覆蓋制造大類7類、財經大類7類、農林牧漁大類6類,其中27個專業資源庫已通過驗收。從目前職教教材建設基地與平臺建設來看,高教社居于遙遙領先地位,形成強大的資源聚集效應,對其他社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擠壓。
第四,不可預見的競爭風險。一些出版單位,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等早已在旅游、菜譜、養生保健等生活類圖書出版中嘗試使用二維碼技術,在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下,他們很可能搶先進入職教教材出版領域,借助技術優勢在競爭中搶得先機。
3.自身的優勢
第一,增加了圖書的內容,極大提升了延伸閱讀功能。如傳統介紹烹飪技術的職教教材,在具體烹飪的操作步驟中,炒到什么火候、調料放多少、什么時候放、先后順序等都沒法通過讀文字看圖精準掌握,但是如果用二維碼對接資源網的課件資源,學生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看到現場烹飪視頻,不僅可以仔細觀摩廚師的動作細節、各種烹飪技法的火候和菜品的細微變化,還可以聆聽廚師的指導,了解注意事項及營養學建議,這將開啟一種全新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第二,有助于圖書的宣傳推廣。“互聯網+職業教育”模式下的職教教材是由“企業+職校”一起制作的,來源于生產實踐,實用性與針對性強,不僅適合學生學習,也適合有興趣的讀者自學。如一套關于家電維修方面的職教教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借助手機掃碼學習修理技術,這也將促使讀者在短時間內做出購買決定。在進行教材宣傳推廣時,編輯或出版社宣傳人員可以制作下載視頻知識點的二維碼宣傳資料,借助出版社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感興趣的讀者會積極轉發,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以二維碼連接下的全新視聽資料進行宣傳,將有助于取得傳統宣傳模式無法實現的宣傳效果。
第三,幫助出版社進行客戶服務、信息搜集、市場調研等。讀者借助手機掃碼觀看其購買的任意一冊附載二維碼的職業教材視頻后,后臺資源網就可以對用戶手機號進行自動讀取并存檔,搜集讀者的分類信息,便于出版機構分析讀者的年齡層次、區域分布等,為策劃新選題提供參考。此外,資源網還可以設計與平臺讀者互動的模塊,如問卷設計,搜集讀者對產品設計、改進的建議,或者征集讀者意見等。
第四,有助于教材出版單位與作者修訂、完善教材的內容結構。相較傳統教材,二維碼技術的延伸性拓展了教材的維度,增加了讀者的信息獲取量,提高了閱讀樂趣,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這有利于教材修訂出版,活躍教材形式。如出版單位可將游戲攻關、迷宮地圖等激發學生興趣的考核形式融入后臺資源庫,組織出版。
此外,二維碼技術實現了紙質圖書與互聯網的對接,壓縮了教材篇幅與印章數,節約用紙,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環保。
4.自身的劣勢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可能存在兩面性,二維碼職業教材有優勢也有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增加了教材出版單位的編審、校對工作量。相較于傳統職業教材,二維碼職教教材出版增加了二維碼及與之對接的資源網課件資料,這直接增加了教材出版單位的編校工作量。首先,要核對二維碼圖形的清晰度是否可辨識;其次,要核對對應課件資料的視頻內容是否正確、播放展示速度、播放連貫性、畫面清晰度、配音的大小及清晰度,如果有對白文字,還要查看是否有錯別字,讀音是否準確等;再次,還需核實課件資料是否可以打開閱讀播放,是否可以下載轉存等,如果課件可以下載轉存將增加資源流失的可能。
第二,共享資源庫的建設存在同質化傾向。盡管眾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建設自己的資源庫,或者攜手搭建云資源庫,實現資源的共享,這為出版社提供了借鑒,但各個學校的專業特色或將隨之消失,各版本教材也將更加趨同。
第三,與傳統職教教材宣傳模式相沖突。傳統職業教材宣傳多是間歇性的,且形式簡單、受眾單一,對生產一線讀者的購買刺激效果不明顯。而二維碼職教教材依靠二維碼技術與云資源庫平臺的對接,使讀者在互聯網及其所延伸領域實現閱讀與分享,如果出版單位還是采用傳統的宣傳推廣模式,內容結構大調整后的二維碼職教教材特色難以體現。因此,二維碼職教教材與舊式宣傳策略不相適應。
第四,使成本投入增長。二維碼職教教材的選題策劃、編輯、宣傳整合等各個環節都會增加相應的工作量以及提升技術難度,這必然增加成本。如現行重慶的市價,分步詳解照片10—15元/張,拍攝視頻及剪輯成成品3500—4500元/分鐘,與傳統紙質圖書出版成本相比,新式教材出版將增加更多的開支。
第五,存在被盜版或被破壞的風險。將視聽課件存放于資源網,以二維碼連接資源網的出版模式是一種高效而新穎的出版模式,因此二維碼技術一度被業界當作防止內容被盜版的秘密武器。但這也讓盜版者發現新的“機會”,比如仿制二維碼——由于后臺數據只能讀取讀者的信息,默認為原出版單位出版的書,而沒法辨識讀者讀的是盜版還是正版。這一缺陷為盜版打開了方便之門。此外,在網絡時代,后臺數據資源還存在被黑客攻擊以及被植入病毒等安全隱患,從而影響視頻播放。
三、建議及對策探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二維碼職教教材的出版既有國家教育部推動“互聯網+職業教育”的宏觀背景,也有資源庫平臺建設嘗試、打造中國制造的現實需要,因此,建立二維碼職教教材出版機制勢在必行。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中的種種問題和二維碼職教教材自身的不足,制定應對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做好二維碼職教教材的出版。筆者認為,教材出版單位應做如下幾方面努力。
1.積極參與職教教材出版平臺建設
教材出版單位應該在“互聯網+職業教育”背景下做足文章,盡早融入“企業+職校”的合作機制,在這一輪改革中更多關注企業與現實的需要,充分發揮已有的資源優勢,積極參與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了解企業需要,對新式職教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提出建議,全程參與其中。
2.制訂推進計劃,循序漸進
教材出版單位要結合當下經濟發展實際,以及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踐和職業院校實際教育水平來規劃教材建設步伐,不要貪大求全,苛求一步到位。 二維碼職教教材的建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新,必須保持與探索中的“互聯網+職業教育”建設和推進步伐一致,這需要國家、企業、職校、出版單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共同推進。
3.要借好東風,用好外力
教材出版單位不僅要借助國家教育部在推進“互聯網+職業教育”這一巨大工程中的各項政策,還要借助“企業+職校”搭建云資源庫的經驗,在現有的基礎上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提出自己的創新意見,在與企業、職校的合作中大膽創新。目前,國內二維碼職教教材開發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成功案例比較少,教材出版單位可以借鑒職業院校發展較好的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在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中的內容組建與利用互聯網的教學經驗,也可借鑒國內相關出版單位二維碼技術出版的經驗,甚至挖掘或招募二維碼出版的創新型人才,充實職教教材出版隊伍。
4.轉變觀念,創新營銷推廣模式
在“互聯網+職業教育”模式下,教材出版單位應開展全程營銷模式,即從出版社介入校企合作開始,采取新時代的宣傳渠道,持續跟蹤報道,對目標受眾如職校、學生、企業、書店、出版業媒體等進行持續的信息傳輸,以達到增強印象的效果。從擴散模式上來說,教材出版單位應從單方面發力模式轉變為“出版社+企業+職校”組團發力模式,利用出版社、企業、職校的公眾號將所有潛在客戶集中到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上來。在開展品牌宣傳、專題宣傳、展銷活動、產品宣傳等活動時,教材出版單位可以多次利用二維碼連接的強大資源庫,制作內容豐富的宣傳資料,擴大出版單位的影響力,提升知名度與美譽度。
5.加強對教材出版編輯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
二維碼職教教材出版與傳統教材出版一樣屬于內容產業,其差異性與特色體現在編輯策劃人員的創新能力上。因此,在新形勢下,要實現教材出版的創新必須從加強編輯創新能力方面著手。首先,要加強編輯策劃能力與創新能力培訓,提升其職業敏感度。策劃編輯應該多關注社會發展大趨勢、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新規定、職業教育發展新動向和西方職教教材開發經驗等,不斷積累創新的經驗與靈感。其次,要加強新技術的使用培訓,比如學習ERP系統、計算機圖像和視頻處理、數字存儲、網絡編輯技術、防盜版技術等,提升出版單位的綜合實力,這有利于出版單位在“企業+職校”合作中提出更多新的思路,推出更新穎、更靈活實用的教材。
為了實現“中國制造夢”,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改革號角已經吹響,借助二維碼技術改造傳統職教教材,推動銜接云資源平臺的職教教材出版已是箭在弦上。教材出版單位應抓住機遇,也應看到轉型的深層挑戰,積極應對,跳出傳統教材出版經營模式,融入“企業+職校”合作機制,大膽創新,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我國職業教育轉型的教材出版變革之路。
[1]張立武. 二維碼技術給菜譜圖書出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 科技與出版,2016(8).
[2]張良環. 手機二維碼在中職教材與教學的創新應用研究[J]. 廣東教育(職教版),2016(7).
[3]王迪,付強. 試論二維碼技術在出版行業中的應用[J]. 經濟師,2013(8).
[4]李婧璇. 聚焦“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材變革[J].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12-18.
[5]公務員之家. http://www.gwyoo.com/lunwen/jylw/z
hyj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