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紅 鐘凌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手術治療應用于兇險型前置胎盤圍手術期的治療效果。 方法 隨機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84例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前者應用常規治療方案,后者應用綜合手術治療方案,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探討綜合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 結果 觀察組月經恢復、血性惡露、異常體溫改善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2 h出血量、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天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切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臨床上針對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于圍手術期應用綜合手術治療方案,所取得的療效較為理想,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綜合手術;圍手術期;兇險型前置胎盤;球囊導管技術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2-0068-03
前置胎盤是婦科常見疾病,指婦女妊娠時間>28周,胎盤在子宮下段附著,其下緣比胎先露部低,可將宮頸內口覆蓋,或者達到宮頸內口。前置胎盤是女性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可對母嬰預后造成影響。而兇險型前置胎盤(pernicious placenta praevia,PPP)在很大程度上將母嬰的危險系數增加,易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難治性產后出血等情況[1],臨床處理比較棘手,且隨著我國剖宮產率的增多,PPP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因而,臨床上給予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對改善母嬰預后意義重大。本文收集我院84例PPP患者作對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討綜合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84例平均分為兩組,各42例,此次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均簽署研究同意書,選取患者均經彩色超聲、MRI確診;剖宮產手術操作前均請泌尿外科放置雙側輸尿管導管;患者排除治療禁忌證,排除心、肝、腎及凝血功能異常者。對照組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34.5±6.7)歲;妊娠次數2~7次、平均(4.50±2.01)次;孕周30~40周、平均(35.5±4.7)周;平均產次(2.75±0.75)次;觀察組患者年齡21~47歲、平均(34.8±6.3)歲;妊娠次數2~7次、平均(4.55±1.98)次;孕周31~40周、平均(35.8±4.2)周;平均產次(2.68±0.73)次;對比分析兩組產次、孕周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42例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案,于娩出胎盤后,給予產婦縮宮素(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363,規格1 mL:10 U),用藥劑量20 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 μg),用藥劑量250 μg,完成注射,將胎盤剝離,觀察是否存在胎盤殘留,針對部分胎盤植入或者出血量較多的產婦,可以給予產婦相關保守治療措施,例如局部縫扎止血、局部切除、B-lynch縫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卵巢血管結扎、宮腔水囊放置術、宮腔紗條填塞、剖宮產術后介入治療等,針對情況嚴重的產婦,則需要行子宮切除[2]。
1.2.2 觀察組 42例患者均于圍手術期采用綜合手術治療,具體內容包括:首先于治療前,為患者講解綜合治療步驟及治療存在的風險,告知患者可能會出現子宮切除的情況,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于觀察組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行剖宮產手術前,泌尿外科放置雙側輸尿管導管后,給予患者局部麻醉(利多卡因),并于DSA下,應用 seldinger技術,穿刺部位為右側股動脈,之后將動脈鞘(12F)插入,于腹主動脈(位置:腎動脈以下)放置球囊導管(10F),之后行擴張球囊操作,注入無菌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9%),而注入操作停止于雙足背動脈完全消失,確認球囊處于良好位置后,立即將球囊排空,于體表固定球囊導管體外段,完成包扎操作后,行剖宮產術;剖宮產術:首先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將子宮壁切開時(盡可能避開胎盤),完成腹主動脈球囊的充盈操作同時,娩出胎兒,給予產婦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 μg)、10 U縮宮素(北京賽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363,規格1 mL:10 U),應用宮體注射的方式,使胎盤剝離,上述操作成功完成后,應用可吸收線對可疑出血點,進行縫合止血,而針對胎盤植入比較深和子宮下段菲薄的患者,實施膀胱下推操作,行局部切除、完成“8”字縫合(多點)等能夠止血且能夠將肌層加強的操作,于同一時間段,將球囊排空,幫助患者將血供恢復,檢查患者子宮收縮、出血情況,必要時行B-lynch縫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卵巢血管結扎等縫扎止血操作,手術過程中,可反復進行腹主動脈球囊的充盈排空操作;若患者沒有出現活動性出血的情況,對子宮切口行常規縫合,而針對伴有滲血(少量)的患者,則給予宮腔水囊放置術,而對于無法完成胎盤剝離且止血困難的患者,給予患者切除子宮或者術后補充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完成剖宮產術后,產婦陰道出血少就立刻取出球囊[3,4]。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研究對象相關癥狀(異常體溫、血性惡露、月經恢復)改善時間、圍手術期情況(術后2 h出血量、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子宮切除率、新生兒窒息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相關癥狀表現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月經恢復、血性惡露、異常體溫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2 h出血量、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窒息率及女性子宮切除率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切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PPP指孕婦以往妊娠中應用剖宮產,胎盤于原子宮瘢痕的位置附著,且常常存在胎盤植入的情況,目前,臨床上對于PPP的發病因素尚未清楚[5],PPP臨床發病可能是因為,產婦行剖宮產后,產婦子宮瘢痕位置的內膜發生變化,出現退行性變,若再受孕,子宮底蛻膜會出現發育不良的情況[6-8],除此之外,還可表現出胎盤代償性面積出現增大現象、血液供應情況出現不足的現象,從而導致PPP。產婦發生PPP,容易導致出現相關并發癥,例如子宮切除、感染、DIC等,且臨床上大部分PPP孕婦,均伴有胎盤植入的情況,子宮肌層受到絨毛異常侵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婦死亡率,而臨床積極治療,對改善母嬰預后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臨床上處理PPP的方案較多,例如B-lynch縫合、宮腔紗條填塞、剖宮產術后介入治療、子宮動脈結扎術等[9,10],但是,患者行剖宮產術時,即使使用上述處理措施,仍可在短時間出現大量出血,臨床上以患者生命為前提,經常大量輸血液制品同時直接采取子宮切除術治療,但是,由于其使產婦喪失再懷孕的機會,再加上應用子宮切除術治療時,可能會出現迅猛出血的情況,從而對術野造成影響,常常對患者輸尿管、膀胱等造成影響(損傷),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本文中,對照組42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結果顯示,對照組子宮切除率高達21.43%。
Brown于1979年對產后出血應用動脈栓塞治療作出了報道,由于該方案的療效較為理想,其在國內外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現已經成為治療宮頸妊娠、胎盤植入等的主要手段,而隨著我國球囊導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被逐漸應用于PPP患者的治療中,本文中,觀察組于PPP患者圍手術期應用綜合手術治療方案,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920.20±512.52)mL明顯少于對照組(2840.27±730.86)mL(P<0.05),觀察組術后2 h出血量(56.01±5.59)明顯少于對照組(79.71±6.78)mL(P<0.05)。分析其中的原因,剖宮產術時,于成功娩出胎兒的同時,充盈腹主動脈球囊,產生的阻斷范圍比較廣,因而,在剖宮產術中控制和預防出血方面效果顯著,且能夠保證術野的清晰;同時球囊所處位置在腎動脈下方,因而,球囊的阻斷平面具有比較低的特點,在血流動力學影響方面非常小;同時,不會對脊髓和腹部臟器的血供情況造成影響。保留子宮者,如果病情需要,術后繼續介入室內行子宮動脈栓塞,阻斷子宮動脈的供血情況,對產后出血情況進行補救,從而有效減少子宮出血[11-13],因而,綜合手術方案止血迅速,止血效果較好[14]。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月經恢復時間、血性惡露時間、異常體溫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手術治療,可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而觀察組子宮切除率(4.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43%(P<0.05),提示綜合手術治療方案可達到降低子宮切除率的目的,改善女性生活質量,臨床上于PPP圍手術期,可將綜合手術治療作為首選方案。周欣等[15]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2 h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本文結果與其相近。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于圍手術期應用綜合手術治療方案,所取得的療效較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相關癥狀,降低患者子宮切除率,改善患者術后出血情況,縮短患者康復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奎,黃婷,王潔,等. 兇險型前置胎盤45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8):138-139.
[2] 蔣洪青,劉平,劉志惠,等. 綜合手術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6,6(10):74-76.
[3] 徐紅英,文秀蘭. 輸尿管置管術在植入性兇險型前置胎盤術前的應用及護理[J]. 全科護理,2014,12(4):329-330.
[4] 張文慧,李堅雄,許韶榮,等. 兇險型前置胎盤手術治療圍術期綜合治療方法及療效臨床評價[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11):92-94.
[5] 黃英. 兇險性前置胎盤18例臨床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7):148-149.
[6] 李冬梅,陳安兒. 23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不同時機行子宮切除的效果觀察[J]. 現代實用醫學,2016,28(2):231-233.
[7] 李晴,楊茵,葛榕,等. 孕晚期兇險型前置胎盤30例臨床分析[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6):471-475.
[8] 銀杉. 圍術期綜合手術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療效[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7):101-102.
[9] 周紫瓊,王晨虹,郭紅霞,等. 早期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在植入型兇險型前置胎盤中的應用[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8):630-632.
[10] 楊年. 兇險型前置胎盤86例臨床分析[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4):245-247.
[11] 包婧,周曉莉,游愛平,等. 42例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診治和妊娠結局分析[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29(3):215-217.
[12] 宋天蓉,陳敦金. 兇險型前置胎盤圍手術期管理[J]. 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3,2(1):9-13.
[13] 彭靜,黃燕,黃雅,等. 兇險型前置胎盤17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7):35-37.
[14] 楊悅,吳衛平. 兇險型前置胎盤6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58-160.
[15] 周欣,張國英,孫麗洲,等. 兇險型前置胎盤圍術期綜合手術治療方法探討[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7):516-518.
(收稿日期: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