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
摘 要: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學校理工科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它不僅是學習其他相關課程的基礎,而且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載體,同時對提高大學生的數學素質和綜合素質、啟迪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打破高等數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四個方面對高等數學的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高等數學;學生中心;教學模式;討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大學高等數學的公共課教學重視程度高,投入精力多,但是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差,教學效果不好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認清我國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改革我國大學公共課的高等數學教學已勢在必行。
一、使高等數學成為基于“學生中心”的公共課
基于“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是針對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片面灌輸知識、未能重視學生接受情況提出的新教學觀。這種教學觀起源杜威(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其認為教育一定要以兒童天性、才能為基礎,要尊重兒童。如果教育者的努力無法和兒童主動獨立開展活動相聯系,教育則會變成外來的壓力。所以我們要大力反對以教師作為中心的一種灌輸式教學,要以學生作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開啟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思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
基于“學生中心”的教學內容選擇:①選用或編寫與學生水平相近,具有時代感的教材。基于“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根據學生的水準和訴求選用教材。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不妨根據學校自身情形組建團隊,編寫校本教材,盡量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②研發融視、聽、讀、寫作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讀圖時代”的到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對圖像的敏感度遠大于文字,因此,可以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選用合適的教學模式
對延安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2015級和2016級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統一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460份。調查樣本分為同一專業不同班級合班教學和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合班教學兩種情況。為使學生充分表達真實意見,本調查采用無記名問卷作答形式,能得到較為科學、可信的結果。
根據調查數據得出,無論對于大班教學還是小班教學,我們都應該往最優化的班級方向去發展,怎樣去合班教學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最大限度地與學生相適應是當前需解決的問題。
三、討論課融入高等數學課堂中
通過討論課的形式,使學生廣泛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發言了解他們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和興趣,同時討論課可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記憶,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討論課可以利用團隊的形式,使得學生在研究學習中互動,實現知識共享;團隊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生不僅關注自己的團隊中的表現而且也十分關心所在團隊的成績。
四、編寫導學案,做好高等數學課前預習
教師可以編寫導學案,將基礎知識、基本概念以填空或小問題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學,從而形成知識結構圖;設置較簡單的思考題(或選教材例題、練習題),進行自我檢測;對預習問題進行“診斷性”檢測(難度要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些知識只是膚淺的記憶,設置預習檢測題或思考題讓學生從本質上來理解相關知識點。對于導學案的編寫,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情,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循著學生的思維軌跡(不可將綜合性較強的問題過早呈現),要預計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思維障礙,針對這些問題采取分階、降級、“搭梯子”的方法,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層層遞進,通過這些簡單問題的解決,達到水到渠成,自然解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培欣,黃春棋.大學公共數學教育的改革淺議——華僑大學《高等數學》教學觀論[J].教育教學論壇,2015(25):136-137.
[2]張孝理.論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改革[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