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霜霜
【摘要】語文知識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對搞好其他知識的學習至關重要。中職生和普高生比較起來,成績差,素質差。這些學生在初中的時候是老師不管或管不住的學生,沒有自信,自暴自棄。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選擇了職業學校。上文化課,是學生頭疼的事,也是老師頭疼的事。如何上好文化課是職校的一個共同的難題。
【關鍵詞】趣味性文化底蘊知識延伸
語文教學在中等專業(職業)學校屬基礎課,起著輔助專業課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學生的重視,總以為只有專業科目才是重要的,語文是可有可無的。但就目前中專學生的語文水平來看,實在不容樂觀。一些中專畢業生連一份自薦書都寫不好,一些參加工作的學生連寫份通知都不會。這些嚴峻的現實引發我們對中專語言教學的深思。該如何解決當前中專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呢?我認為要搞好中職語文教學,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充分認識語文學科的重要性
對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單從理論上說教很難產生有效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為此,我在工作中采取從身邊小事入手,在課堂內外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常常讓他們去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同學那么受人歡迎,而有的同學卻總是缺少朋友。除了性格和思想的因素,他們的主要差別是什么?為什么同樣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同學身上,結果大相徑庭?經過仔細分析,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看法:那些受到歡迎的同學,那些會處理問題的同學,他們都有很好的語言表達才能。他們或者語言風趣,或者措辭委婉;或者見多識廣,或者滿腹詩書。特別是當同學之間發生不愉快事件后,總會找到有的同學言語傷人的因素,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有的同學正是由于不會說話,措辭不當,從而導致了矛盾的升級。這些發生在同學身邊的事情,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的例子。讓他們知道,遣詞造句,不僅僅是寫文章的問題,更多的是說話的問題。而要學會說話,學好語文是第一步。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專業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工具務必實用,中職語文教學,不受考試的約束,可回歸本位,教職業所需,調整教學內容,改變學生厭學現狀。所謂“快樂教育”,就是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引導學生回歸課堂。在教學中,我也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學習《沁園春.長沙》時,要求背誦,學生不感興趣,我就讓給詩歌譜上曲子,然后背著歌唱,讓美術功底好的學生把詩歌所表現的內容用筆畫出來,然后介紹畫面,結果學生覺得很新鮮,并且和自己的專業有關系,容易把握,仔細閱讀詩歌,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達到了老師講授的教學效果,真是學生愿意學,老師省力氣,一舉兩得。可見,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激趣”,通過有趣的活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營造高效課堂。
三、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自身文化底蘊
教師要廣泛閱讀各種專業書籍及與專業有關的理論書籍,要讀學術研討、讀課堂實錄、讀教學設計、讀教學反思,努力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同時也要當一個雜家,讀流行作品,也看一看學生讀的書,如郭敬明、饒雪漫等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廣泛閱讀,博采雜收,才能夯實自身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以優雅自信的氣度,以凝練、簡單而又文采飛揚的語言去感染學生。語言要豐富,情感要投入,姿態要大方,手勢要得體,眼神要傳情,做到聲情并茂,這樣的教師及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心馳神往。學生都喜歡具有幽默感的教師,所以儲存點笑語也是一個調節課堂氣氛的好辦法。
四、注重知識的延伸性,聯系實際,開闊學生視野
新課標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觀念已成為共識,語文教學應與生活息息相通。語文要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發展,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培養和訓練。真正的語文教育應該通過“大語文教育”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能力。實際教學中,學生分不清“炙”和“灸”,我就從造字法講起,“月”從“肉”,和身體有關,肚、腿、腳等都是月字旁,“炙”是火上烤肉的意思,“灸”是形聲字,針灸之意,學生明白后就不會再寫錯。對《鴻門宴》中的敬詞“足下”,我就從重耳、介子推、“寒食節”講起,學生聽課的興趣很高,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詞語的含義,拓寬了知識面。同樣,課外也要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我以“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為契機,讓學生自制卡片,寫上祝福語,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對路邊門牌上的字進行“錯別字普查”;寒假期間讓學生搜集對聯,比賽誰記得多;開展點評春節文藝晚會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玩的興趣盎然,學得實實在在。
在文本閱讀教學中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五、注重對學生人生觀的培養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離不開閱讀。通過對一篇篇文辭優美的文章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如在講授《芝麻官餐館》時,我們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的擇業觀,讓他們認識到只要踏實做事、認真做人,就是一個高尚的公民;學習《一碗清湯蕎麥面》時,通過閱讀,教師可培養他們在逆境中直面困難、頑強不屈、積極奮斗的思想情操;學習《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時,通過對父親執著、認真的人生態度的感知,讓學生懂得了成功決不是偶然的,要執著、認真地對待工作,進而使學生了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學習《人格是最高的學位》時,通過深入閱讀,學生領悟了卡薩爾斯、季羨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個職業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學生形成了積極、健康的人格。總之,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就業為導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他們在未來面臨就業時調整好心態,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相信有我們廣大中職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探索和總結,中職語文教學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呂成玉.職高語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3(10)
[2]楊麗丹.職教語文教學現狀及激活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 2004
[3]周建華,劉松龍.中職語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機械職業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