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春
摘要: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要用理解和愛喚起學生燦爛的笑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變化,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鍛煉學習意志,培養合作精神。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活動既是傳授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發展認知策略、培養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也是在特定情景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還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與教學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一)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感教育可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
(二)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志和高尚的情操。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環境、情緒、家庭、社會、知識、等方面的影響。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和堅韌不拔的情感,在教學上可以通過科學家的范例熏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奮發圖強、知難而進、立志成才,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對時代應負的責任。
(三)通過情感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學生創造力的基礎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只有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需要,方可轉化為對開發的自覺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情景,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并由情感上的需要上升審思過程的自覺行為,把學生吸引到積極探索中去,這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樂趣。
二、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圍繞著教材所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材、教師、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必要的。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基礎性、時代性和思想性,多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視野開闊,信息量大,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進對其他國家,尤其是英語國家的理解,而且會加深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體驗其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我們可將教材內容具體化,根據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教材中的顯形或隱性情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教師的情感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交流者和管理者,起主導作用。當教師以生動的語言,真切的情感講話時,往往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縮短師生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因而教師無論如何不能把自己的煩惱帶進教室,務須“把所有個人和家庭的煩惱與痛苦統統留在課室的門外”(蘇霍姆林斯基語),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朗誦會、競賽、教唱英語歌曲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創造輕松愉快的氣氛,促進師生雙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三)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教學的對象,是處在身心發展過程中尚未成熟的個體,其情感本身多變化性、波動性。因此,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更不能濫用訓斥、懲罰等方法和手段。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不能歧視后進生,批評他們要講究方法,注意場合。對這些學生教師更耐心地引導學生總結經驗,振作精神,變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而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維還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時會對教學中的現象和教師的解釋提出異議,進行爭論,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和引導。
三、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要激發情感。導入新課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熱情?!读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要話題開展聽說讀寫活動,第一部分都是熱身(Warming up),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看圖討論、情景聽說、思考問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教師可利用大腦風暴(Brainstorm)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思考該單元的中心話題。利用練習中的設問使他們積極主地參與,帶著問題,以探索者的姿態投入該單元的學習,去獲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識,并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題的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維持、鞏固和發展在導入新課階段激發出來的情感。一是在認知過程中,當語言知識學習順暢,課堂任務活動進展順利,在創設的語言情景中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教學效果良好,師生都會有積極的情感,產生快樂、興奮之情。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轉變為活動狀態,讓學生在對問題感興趣的同時發現問題,進而激發起學生探索問題的強烈欲望,產生渴求知識的激奮情緒,為學習新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樣,既維持了學生已激發出來的情感,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教學。二是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和討論。課堂上的小組討論能使學生的思想及時得到交流,符合初中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在課外的小組學習中,學生發現了問題,會利用各種手段,如上網、咨詢等方式加以解決。
(三)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以激起學生更高層次的求知需求。在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要善于捕捉時機,激起學生更高層次的求知需求,使他們在課后能自覺地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收集資料,討論問題,將知識用之于課外。這就使課堂得到了延伸,取得“課雖終,需猶在”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洮縣明德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