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君
摘要:自媒體時代快速的信息傳播手段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得學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城市薄弱中學德育工作的一些矛盾更加突出。分析其中的原因,積極尋找化解對策,學校立德樹人工作才會更有實效。
關鍵詞:自媒體;城市薄弱中學;德育困境;策略
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利用現代化、電子化的傳播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這種傳播具有門檻低、操作簡單、交互性強、傳播迅速、可信度不高的特點。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網絡論壇等。自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既帶給學生豐富的信息,也給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了諸多問題與困擾,尤其對城市薄弱中學的德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直面矛盾,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對城市薄弱中學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自媒體給城市薄弱中學帶來的挑戰
1.自媒體的個性化,激化了師生矛盾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對中學生使用手機、帶錄音攝像功能的手表等自媒體做出了禁止性規定。薄弱普通中學學生學業基礎較差,對課程學習很吃力,但對自媒體中的一些內容卻很感興趣,以至于校園內常有違反使用自媒體等違紀現象發生,這給學校德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叛逆是青春期的標簽。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幾乎都有過叛逆一一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就會感到厭煩;佩服與老師對著干的同學;認為父母、老師的話很多都有漏洞;喜歡與眾不同,愛做令人大吃一驚的事情,喜歡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違反某些規定的時候會感到一種快樂;別人的批評常常引起反感和憤怒。”同樣,對于學校明文規定的不允許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帶有錄音錄像功能的手表等自媒體的規章制度,他們往往不愿遵守,甚至用自媒體惡搞老師和學校。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師生問的矛盾沖突。
2.自媒體的低可信度,混亂了價值觀念
自媒體釋放的信息,既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或團體,通過傳播緋聞軼事、花邊消息以博取人們的眼球,賺取點擊量,獲取個人利益。而中學時期的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誘導,從而產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薄弱中學的學生,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毅力不強,網絡自制力較差,在信息社會時代,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進而導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混亂。
3.自媒體的便捷性,加大了校園管理難度
我們經常看到,各種德育問題,大多發生在薄弱學校,尤其是城市普通薄弱中學。那些強迫女同學脫光衣服拍裸照、欺凌弱者的校園暴力行為,大多是學生通過自媒體發布和曝光的。從時間角度看,多數都是發生在午休、下午放學后、晚自習后等時間;從空間角度看,多數都發生在廁所、宿舍等地方。一句話,校園欺凌多發生在學校管理的“死角”,這無疑加大了學校管理的難度。
4.自媒體的不規范性,挑戰著教師的權益
我們常常會在大眾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報道,教師因為管理學生而被學生殺害、毆打等惡性事件,其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由學生用自媒體發布出來的。那些傷害老師的學生往往沒有得到應有懲罰,老師卻白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和尊嚴。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最后處理的結果多數令人失望。前不久,安徽懷遠縣的一位教師因為被貼烏龜受辱而跟學生發生扭打,最后該教師被縣教育局以體罰學生為由開除,后經行政復議改為降級,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二、突破城市薄弱中學德育人困境的對策思考
面對自媒體時代城市薄弱中學的德育困境,我們應積極尋找化解之策。
1.主動迎接自媒體的挑戰,和諧師生關系
自媒體的產生、發展和廣泛使用,對城市薄弱普通中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為此,首先要提高教師對自媒體特征和功能的認識,了解自媒體的發展現狀,認識自媒體的德育規律。既要充分認識自媒體對學校德育的沖擊,又要充分認識到,學校在自媒體環境中有更大的作為,從而把挑戰轉變為機遇。要充分認識到,自媒體對張揚學生個性,提高教育效率等方面的優勢。其次,要提高教師的自媒體素養。明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自媒體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角色,鼓勵全校教職員工提高自媒體應用水平,學會以其為工具去突破德育困境,從而建構起師生溝通新的橋梁。
2.充分發揮自媒體優勢,拓展學校德育陣地
學校應該充分認識自媒體的特征,讓自媒體占領學校德育陣地。首先,讓自媒體進課堂、進會場,使學校德育主陣地“滿血復活”。其次,讓自媒體滲透到課外,為學生提供由正確價值觀引領的媒體信息,搶占自媒體的德育“高地”。城市薄弱普通中學更應該綜合發揮自媒體在學校德育中的功能,利用微信、QQ、微博、百度貼吧、班級網頁、班級網絡論壇等渠道,發揮自媒體及時、互動、雙向等獨特功能,拓寬德育平臺,讓德育成為城市薄弱普通中學的“增分點”。
3.加強法律監管,提高學生守法意識
學生傷害老師的悲慘事件的發生,一方面說明,我國對教師合法權益的保護相當薄弱,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對學生違紀現象缺乏應有的懲戒,學生違紀成本太低。縱觀我國現有與教育有關的法律會發現,幾乎都只有對教師的強力約束,而缺少對學生有力和實質性的約束條文。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大缺憾。
為此,我國應該借鑒美國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熟的教育懲戒制度,加快教育懲戒制度的立法工作,“樹立基于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平衡發展的教育管理思想,建立系統、完善的教育懲戒制度體系,包括相應的法律、法規、條例和法令指導下的契約等等,建立詳明的、可操作性強的教育懲戒制度。保證學校、教師依法管理和懲戒學生,更好地行使教育職能;同時也保證學生在校有規范系統的法令和制度可遵守,并且在違反法令和制度的情況下得到規范的和符合法治精神的處罰與矯正,從而培養大批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綜上所述,只有正視自媒體給中小學帶來的德育困境,積極尋求正確的突破辦法,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自媒體意識和應用能力,才能突破德育困境,讓城市薄弱學校的立德樹人工作取得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