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要】目的 探討連續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連續護理模式。結果 觀察組心理狀態各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老年COPD患者實施連續護理模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關鍵詞】連續護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的氣道炎癥性疾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1],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4],本研究主要探討連續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5.8±9.3)歲,平均病程(8.2±2.3)年,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連續護理模式,具體如下:給予患者舒適的體位,抬高床頭以保持患者的舒適度,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時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鼓勵患者大膽的向醫護人員表達,患者可能會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產生很多疑問和想法,對于患者的疑惑,護理人員要給患者耐心的解釋,使患者能夠放下心理包袱,全力配合治療,主動與醫務人員配合,患者的負性情緒可得到顯著的緩解[5-6]。部分患者由于住院時間長,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容易出現悲觀、絕望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擯棄不正確的想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吸氧時,保持鼻導管通暢及衛生,指導患者有效咳嗽,促進患者排痰,必要時予以協助,出院前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每一周隨訪一次,對患者在出院后康復過程中出現的疑問耐心的解答。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的比較
觀察組的軀體化(1.4±0.5)分、抑郁(1.4±0.3)分、焦慮(1.3±0.2)分、人際關系敏感(1.3±0.3)分、精神病性評分(1.2±0.4)分、強迫癥狀(1.3±0.2)分,敵對(1.4±0.1)分,恐懼(1.2±0.3)分,偏執(1.3±0.2)分,對照組的軀體化(1.8±0.7)分、抑郁(1.9±0.6)分、焦慮(1.7±0.5)分、人際關系敏感(1.8±0.6)分、精神病性評分(1.7±0.3)分、強迫癥狀(1.8±0.5)分,敵對(1.9±0.4)分,恐懼(1.8±0.6)分,偏執(1.8±0.4)分,
觀察組心理狀態各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65.9±11.3)、心理功能(70.5±15.6)、軀體功能(75.8±10.3)、社會功能(73.6±16.8)、總體功能(95.3±14.7),對照組患者認知功能(53.6±10.1)、心理功能(58.2±11.4)、軀體功能(61.3±14.6)、社會功能(62.5±12.8)、總體功能(80.2±13.9),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連續護理包括住院期間護理、出院時健康指導及出院后的隨訪[7],連續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護理服務,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本研究通過對慢阻肺患者進行連續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理狀態各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就說明,舒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康迎顯,鄭敏宇.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3):255-257.
[2] 何娓娓,顧宇彤,王桂芳.氧化應激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發病及防治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0(2):200-201.
[3] 王成祥,劉 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2):520-523.
[4] 王 琴,杜桂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365-2366.
[5] 周國彬,朱丹丹,趙品麗.心理干預對初診乙肝患者焦慮抑郁情感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255-256.
[6] 王繼紅,丁 亞,郭東波,等.心理護理干預對促進椎管內腫瘤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256-257.
[7] 袁 冰.連續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