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巖
摘 要:在大眾文化、娛樂文化的背景之下,網絡小說《盜墓筆記》得到熱崇,由此改編的電視劇也得到熱播,但是從小說到電視劇,經過了許多改編,本文從主人公、故事情節、矛盾沖突三個方面分析了電視劇與小說的不同,探討公眾視野下,探險懸疑類網絡小說如何改編電視劇才能既符合國家要求又不失社會擔當,同時還具有娛樂功能,吸引大眾。
關鍵詞:網絡小說 盜墓筆記 影視改編
從20世紀末到現在,網絡文學在我國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多年中,網絡文學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最初的被人忽視,到后來的鄙視,再到后來的爭議不斷,如今網絡文學已經躋身于由傳統紙質書寫文學的文壇,向傳統文學叫板。十幾年前,就有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現象,在當今娛樂文化、大眾文化,“影像閱讀”越演越烈的今天,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很多熱播的影視劇都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比如電視劇《蝸居》、《甄嬛傳》、《瑯琊榜》、《盜墓筆記》,以及電影《何以笙簫默》、《山楂樹之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等。可見,我們再也沒有理由漠視網絡文學。
在各大網絡中玄幻、探險題材的作品幾乎都高居榜首,被改編成影視劇的已有很多,稱得上成功的卻并不多見,但南派三叔的作品卻得到熱播,鄭保瑞、羅永昌導演的電視劇《盜墓筆記》入手,分析改編前后的不同風格及審美特點。總結此類網絡小說改編的成功之道。
一、主人公的華麗轉身
網絡文學的作者大都是匿名,它的讀者無從得知作者是誰,在網絡這個虛擬數字空間,作者可以自由創作,不受限制,或者說不必承擔責任。其寫作的目的也更隨意,往往具有游戲化的特征,因此網絡文學的寫作是自由心態下的自我本真的表達,無需考慮社會影響,不必糾結作品的審美價值。
《盜墓筆記》小說原作的主人公們都是嗜財如命的盜墓賊,目的很明確,就是“發財”。作者南派三叔對這一點沒有任何避諱。主人公無邪經營的古董小店,長時間沒有開張,面臨著馬上就要關門大吉的境況。當從三叔口中得知古墓的信息,無邪決定跟三叔一起去盜墓,希望能夠拯救自己將要破產的小店,違背了父親臨終的叮囑。無邪的三叔因為年紀大了,本已洗手不干多年,可在得到魯王墓的地圖時當即決定親自下墓。胖子在金錢面前更是個“孤膽英雄”,竟然孤身一人,就下了兇險異常的魯王墓,可見,這群盜墓賊對金錢的熱愛超過生命。這伙人大都出身平民百姓,說話粗魯,方言味十足,而且大多都不怎么正派,主人公無邪的三叔就被描寫成一個喜歡吃喝嫖賭的“老東西”。
在電視劇中,主人公的形象都有了改變,可謂是華麗的轉身。無邪變成留學歸來的留學生,一路護送國寶牛頭,正義感十足而且時尚、單純,令人喜愛。三叔等人在電視劇中雖然仍是土夫子,但在無邪的堅持下也都表示只為長見識,不為盜墓,對古董熱愛的程度超過金錢。如此,才達成一起下墓的協定。電視劇用了兩集的時間專門敘述了無邪的正義形象和三叔等人不得不下墓以及為了正義的目的下墓這個問題。一群盜墓賊就這樣洗白白,下墓成了正義之舉。為了保有小說原有的草根性,電視劇對胖子這個人物有點例外,他的下墓動機值得懷疑,在墓下看見寶貝就下意識地想裝進自己的背包,說話風格與小說接近,得到許多原作愛好者的好評和喜愛。但他之所以得到信任和無邪一起下墓,也是因為他本性善良,在金錢面前還沒有喪失本性,多次在無邪等人處于危境中時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救之手。從改編的效果來看,電視劇既把主人公身份洗白,又讓部分人物保有原作中的風格,沒有讓觀眾喪失觀看的興趣,是非常成功的改編。
二、故事情節避重就輕
隨著精英文化日益邊緣化,我們正置身于大眾文化的大環境之中,大多的藝術作品都已沾染上娛樂的痕跡,似乎已走進不娛樂就難以生存下去的困境。誕生于網絡,具有明顯大眾化、平民化的網絡文學更是如此,游戲性、娛樂性是其本質特點,網絡小說《盜墓筆記》中有大量暴力、恐怖、玄幻的情節,正是這些情節的存在才吸引了眾多的網絡讀者,可以說這是這部小說的內核,大家明知道這是假的,但卻在這個虛幻的游戲世界樂不思蜀。
小說講述了吳邪多次盜墓的傳奇經歷,從長沙的鏢子嶺,到南海的外海,從山東的七星魯王宮內,到秦嶺深處,向讀者展示了分布中國各地的大型古墓。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神秘物種,如“海猴子”,在海邊出現,把人拖下海去能夠致命的神秘海洋生物;“粽子”是指在墓穴中保存比較完好,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也是指僵尸、惡鬼等不干凈的東西的總稱。以及“血尸”等,盜墓者和這些所謂的“猴子”、“粽子”斗智斗勇,有的甚至喪失了生命。
從電視劇的改編來看,有很多的此類情節都被刪減,甚至因為刪減掉一些這樣的情節連一些跟這些恐怖情節關聯的次要的人物都跟著一起刪掉了。
小說開頭就是“血尸”,交代了無邪的三叔與無邪的爺爺輩的人50年前,在長沙鏢子嶺盜墓,遇到“血尸”得到帛書的情景。
那血紅的東西蹲在草叢里,毫無動靜,老三走到三步內,仔細一看,頓覺得頭皮發麻,胃里一陣翻騰,那分明是一個被撥了皮的人!渾身上下血淋淋的,好像是自己整個兒從人皮里擠了出來一樣,難道這就是“血尸”的真面目?
小說中對“血尸”的描寫的確很讓人做嘔,作嘔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獵奇的心理,反而對這一情節念念不忘,但是因為電視劇加入了為主人公身份正名的先導集,所以遇到血尸得到帛書的情節就刪掉了,這一情節除了交代帛書的來歷之外其實敘事功能微弱,其中主要交代的人物都是電視劇中不太需要的,況且對主人公塑造沒有幫助,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只要是由小說改編的,都會刪掉很多次要人物和次要情節,而使主要人物更突出,故事更集中。
小說中的大奎也被刪掉。大奎被尸蟞王襲擊后,因為被尸蟞王襲擊便沒有辦法救活,所以遭到同伴幾次三番的拋棄,其死亡過程十分血腥、殘忍,小說的描述十分生動,對讀者非常有吸引力。
大奎看到我們都像看到怪物一樣退開,非常驚恐,他向我沖了過來,張大著嘴巴,好像在喊:“救救我!”我看到這副情景,嚇得一步都走不動,三叔沖過來,一把把我拉開,那大奎撲了個空,像瘋了一樣,又撲向潘子,潘子情況本來已經很不妙,根本反應不及,胖子大叫不好,一下子搶過我的槍,我大驚,知道他要開槍,忙和他奪起來,混亂間,槍突然走火,一聲槍響,大奎頭部中彈,整個人一震,翻倒在地上。
……
這張臉一片血肉模糊,不知道是皮膚熔化了露出了里面的肌肉,還是血從他體內滲出來,覆蓋在他臉上。剎那間我覺得這張臉非常熟悉,仔細一看竟然是大奎,心中大駭:好好的一個人,竟然成了這個樣子。
……
我一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突然起了殺心,狠狠踢了他一腳,趁他手一松,貼著他的胸口就是扣了扳機,那子彈全是磨平了頭的手槍彈,力道很大,把他打的血花四濺飛了出去,他的雙手在空中四處亂抓,可是什么都沒抓到,重重地摔進尸蹩堆里。
這種拋棄“戰友”的行為,契合盜墓賊的性格特點,而在充滿正義的護寶英雄身上似乎這種行為又有些不妥,所以,盡管這一情節非常血腥、恐怖,受讀者喜愛,電視劇仍然將其刪掉,使得電視劇的人物形象前后統一,而故事完整性不受影響。可能是大奎這張血臉,太過驚悚,拋棄同伴的描寫也太虐心,同時也太受讀者喜愛,所以,電視劇中安排了盜墓集團的小七變成半張血臉、一只胳膊襲擊眾人的怪物,與小哥有一場非常精彩的打斗,而其同伙阿寧,本來想冒死拯救小七,無奈之下親自舉搶打死了小七,以及又增加了死后的小七口中吐出一口毒血,按理說毒血吐出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神智,可是他已經身重數槍,眾人唏噓的表情,阿寧頭上的冷汗及凝重的表情,電視劇的虐心程度比小說更甚。這種改編既保全了眾多正面人物的形象完整性,又沒有令小說的喜愛者感到失望。可見電視劇編者的苦心構思和手法精妙。
三、矛盾沖突乾坤大挪移
小說中矛盾的雙方就是盜墓賊和墓中妖魔鬼怪,盜墓賊們險況不斷,令人目不暇接。血尸、龍虱、尸蹩、白衣女尸、綠色小手、神秘尸體、青眼狐尸、玉俑中的活尸等等。境外盜墓集團雖然有提及,但在第一卷七星魯王宮中并未正面出現,只是提到老外搶走了無邪爺爺的帛書,以及無邪和三叔等人在盜墓過程中發現了老外的盜洞以及死去的尸體,只起到背景襯托的作用,渲染了恐怖緊張的氣氛。
而電視劇由于主公身份的改變,從一開始就處于與這伙境外盜墓集團的激烈的矛盾沖突之中,先導集主要交代的就是無邪作為德國留學生,看到祖國的文物在國外出現,無限感慨與痛惜,決心護送國寶牛頭回國,一路遭到境外盜墓集團的圍追堵截,同時新增加的打斗場景,扣人心弦,動感十足。此外在先導集中胖子與小哥兩個人物橫空出世,帥氣十足,雖然其動機不明,但兩人都站到了無邪一方,拯救兩個不會武功的愛國大學生。
胖子開著“沙漠跑車”出場,與盜墓賊較量車技,小哥在無邪等人陷于困境,牛頭馬上不保之時,忍痛將牛頭扔下懸崖,且人身安全難保的關鍵時刻,小哥突然手拎牛頭站在懸崖邊上,不知道他是怎么從懸崖下上來的,大家頓時目瞪口呆,他只輕輕問了一句,“這牛頭是誰的”,無邪接過了牛頭,盜墓賊的首領便知趣的吩咐撤退了。小哥的形象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受,同時也讓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可讀性。在其后的盜墓過程中無邪等人在七星魯王墓中真正和無邪三叔等人大打出手的不是妖魔鬼怪,更多的卻是境外盜墓集團成員,單純的無邪甚至還在墓中救下了受傷的阿寧,最后無邪的同盟陳丞橙竟然是個無間道,還綁架了無邪,大有諜戰氣勢。
綜上所述電視劇對小說做了大刀闊斧的改動,在保持娛樂性的同時關照了藝術作品的社會功能,可以說是“作者”“主體承擔”的回歸。盡管在第八集中有一些瑕疵,比如刪掉小哥掐死活尸的地方沒有銜接好,以及增加了一大段的宮廷戲,不是很合理,被諸多網友吐槽詬病,但大體上講,電視劇的改編應是此類探險、玄幻類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典范之作,也是此類網絡小說既能體現自身價值,發揮其優勢,走進更廣泛的公眾視野的成功之作。
參考文獻
[1] 歐陽友權.論網絡文學的精神取向[J].文藝研究,2002(5).
[2] 張文東.傳奇敘事與中國當代小說[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研究成果集成[M].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