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課堂上,提問方式的不同,往往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如何提問,成為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成長的關鍵。根據我們的教學目標,可以把一節課分成幾個大問題,在圍繞幾個大問題,把它們分成幾個小問題。針對每個小問題,思考該怎樣展開提問。在師生的對話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問題質疑的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本文我主要針對課堂教學實例《力的分解》進行分析。
【關鍵詞】物理;問題;提問方式
一、問題引領式教學法的背景
(一)問題引領式教學法的提出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和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都較成功的運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其學生的學習,二十世紀中期問題引領式教學的思想開始有了新的發展,和早期的問題教學法相比,當代對問題引領式教學方法的研究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實際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區別。
(二)問題引領式教學法的理解和應用
問題引領式教學方法是師生合作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教師通過創設一些物理情景,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完成一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問題引領式教學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導入,以問題來小結,又以新的問題進入新的學習,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中。問題引領式教學是現代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因素。
二、當前我校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現狀
作為一所剛建四年的新學校,我們學校的生源基礎比較薄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發現我們的學生學習物理時,由于存在知識認知水平的局限,對一些物理情景的認識不夠到位。比如拖拉機拉耙前進很多學生對于這個情景很陌生,對引橋這個詞語也不知道、三角函數知識掌握不夠。其次,他們在學習高中物理時還受邏輯推理、概括性總結、抽象性思維的影響,這時我們的提問方式往往要恰當,才能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我校全面實行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經過思考與探索,目前我們物理組啟動了以“問題引領式”課堂教學的探究,主要是尋找適合我們學校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化壓力為動力,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輕松的學習,使班上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發展,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了喜悅。在通過“問題引領式教學”研究中,我發覺對于問題的提問方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提問的原則
(一)提問清楚、準確、嚴密
很多老師在提問題時,隨意提問或所提的問題含糊不清,比如說在《力的分解》中,在分析自制的三角形塔吊的重力產生的效果時,提出問題:手有什么感覺,這時學生可能回答感覺到很痛,學生的這個回答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那么這次的提問就顯得沒有啥意義了,如果我們改成這樣提問:你的手指和掌心分別有什么感受?那這個問題就顯得具體明確,學生思考后回答,手指會感到被拉伸,掌心感覺到被擠壓。這樣提問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容易回答,所以欲使提問達到引人注意、啟發思維的目的,提出的問題就要題意清楚,準確嚴密。
(二)緊靠目標,精心設計
教師課堂中提出的主要問題,必須是課前就精心設計好的,不能在課堂上隨意想隨意提問,問題要緊靠教學目標,從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漸突破難點,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老是“是不是”,“對不對”,比如提問:斜面上物體所受的重力會產生壓緊斜面和使物體沿斜面下滑的效果,對不對?這類的問題并沒有啟發學生去思考,沒有經過思考的問題也就不具有什么意義了。
(三)面向多數學生
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應是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都能回答的,不宜設計的問題過難或者過易,要精選提問的對象,對于不同的學生應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當問題提出時,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要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思考當中,促使每個學生都在心里形成一個答案,從而加深理解。
四、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方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
在《力的分解》一課中,引入新課時,如果能夠創設生活情境,讓問題源于生活,讓學生在體驗生活時,我們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提出的問題才具有意義。
案例一:比如我讓兩名學生用一根繩子懸掛著一瓶七喜的汽水,讓他們使勁把繩子朝兩邊拉,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我提出問題:為什么兩名同學不能把繩子拉直呢?是不是他們的力氣太小了呢?學生陷入了思考中,這樣的情境與在學生腦海中的認知產生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愿望的形成,在上課實施過程中,感覺學生的興趣也頗高。
案例二:對于《力的分解》中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我聯系了生活中的斜拉行李箱,和拖拉機拉耙的例子,轉化為在電子稱上用斜向上的拉力拉物塊時,讓學生觀察實驗的現象,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物塊向哪運動了,電子稱的示數如何變化?說明了斜向上的拉力產生了什么效果?這個力可以用哪兩個方向上的力來替代呢?通過把抽象的物理問題形象化、簡單化,讓學生易于理解,揭開物理的神秘面紗。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提出的問題一環扣一環,讓學生從分析問題中獲取物理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聯系學生的知識,層層深入,提出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把物理教學過程分成多個情景片段,多層次提出問題,層層撥開,直達問題的本質,這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力的分解的概念提出時,我主要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合成知識,在提問舊知識的同時引出新的知識,如力的合成滿足什么定則?在力的平行四邊形中,鄰邊和對角線分別代表什么?如果已知一個力,求它的分力的過程叫什么呢?這樣設計的問題,一層一層分析就容易多了。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僅僅在于提出問題,而更在于問問題的策略,好的策略能夠點燃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使物理課堂不斷的生出新的問題,達到提問的真正功效,最終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達到了我們預想的效果。
作者簡介:陳美羽(1987-),女,籍貫:海南省屯昌縣,民族:黎族職稱:中學二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學。單位:海南省屯昌思源實驗中學。